以文明實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川渝攜手發布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案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月16日,“巴蜀同脈 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典型案例發布會在重慶市永川區舉行。會上,川渝攜手發布了川渝文明實踐紅色文旅走廊,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東北渝北、川東北渝東北4條文明實踐帶的8個典型案例,簽署了《2025年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框架協議》。
川渝文明實踐紅色文旅走廊以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通過文旅融合發展,全面展現川渝地區深厚的紅色底蘊。這條紅色文旅走廊起點從江津出發,途經永川、榮昌、隆昌、安岳、大足等地,最終連接至萬源、城口。沿途串聯四渡赤水戰役舊址、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劉伯承同志紀念館、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王維舟紀念館等多個紅色文化遺址。
本次發布的4條文明實踐帶8個典型案例,涵蓋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文旅融合發展、跨區域基層治理等內容,以文明實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這些典型案例在助推經濟發展方面,通過打造“文明實踐基地+校地企聯盟平台”等舉措,推動產業共建共興、市場共建共管、農產品互助互銷﹔在促進文旅融合方面,兩地共同培育“資足常樂”“遂潼紅色景區聯盟”等跨省域紅色文旅品牌,聯動開展文藝院團互動演出、“景區惠民游”等文明實踐活動100余項,吸引游客超過5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過300億元,文旅產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方面,建設川渝首個“婦女兒童維權站”“瀘江永榮”家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以及多個聯合調解室,毗鄰地區群眾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此外,作為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的創新形式之一,當天,川渝首屆和美鄉村才藝展演暨“川渝村晚”活動在永川舉行。13個文藝節目相繼登台,展現了川渝兩地鄉村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勾勒出川渝鄉村的和美畫卷。(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