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全球鋰資源版圖重塑手握超大鋰礦的四川必須力爭上游

有“鋰”走遍天下的四川路徑

2025年01月17日08:0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有“鋰”走遍天下的四川路徑

全球鋰資源版圖發生重大調整。1月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鋰礦找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鋰輝石型、鹽湖型、鋰雲母型鋰礦新增資源量均超千萬噸,鋰礦儲量從全球佔比6%升至16.5%,排名從世界第六躍至第二,重塑全球鋰資源格局。

鋰,有著“白色石油”之稱,是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也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在全球“新版”鋰資源版圖上,四川如何力爭上游?

A

揭秘鋰資源家底

儲量大品位高

四川已成國內最重要的鋰資源基地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此次發布的消息,西昆侖—鬆潘—甘孜長達2800千米的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累計探明儲量650余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

“鬆潘—甘孜”就在四川,鬆潘—甘孜造山帶是中國西部重要造山帶之一。

20世紀60年代,地質隊員在甘孜甲基卡地區第一次發現這種白色石頭,定名為“含鋰輝石花崗偉晶岩”。經過60余年不斷勘查,四川成為國內最重要的鋰資源基地,鋰輝石已探明資源儲量超500萬噸,佔全國已探明鋰輝石型資源儲量的80%以上,居亞洲第一。

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李建康等學者研究,西昆侖—鬆潘—甘孜成礦帶形成70余處以鋰為主、共(伴)生鈹鈮鉭的稀有金屬礦產地,其中5處超大型鋰礦床中,有4處在四川,包括康定市甲基卡、雅江縣木絨、金川縣李家溝、馬爾康市黨壩。

記者梳理發現,康定市甲基卡鋰礦已探明資源儲量188.77萬噸,是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床,遠期儲量居世界第一﹔雅江縣木絨查明氧化鋰資源量近100萬噸﹔馬爾康市黨壩鋰輝石礦累計查明氧化鋰資源量超100萬噸﹔金川縣李家溝鋰資源量超50萬噸。

不僅儲量大,而且礦石品位高。集中分布在甘孜州甲基卡、木絨以及阿壩州可爾因地區的鋰輝石資源,具有厚度大、品位高、易開採等特點。比如2024年探明的木絨鋰礦,平均氧化鋰品位達到1.62%,而氧化鋰品位大於0.8%就具有工業開採價值。

因此,在當前開發工藝最成熟的硬岩型鋰礦領域,四川無可爭議地佔據全國領頭羊位置。而且,在2023年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大幕拉開后,四川還在持續加大鋰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2024年,四川開展了6個鋰礦或鋰鉀鹵水詳查或普查地質勘查工作。

記者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了解到,聚焦找大礦找好礦,該局組建了鋰資源專家團隊和鋰礦專家創新工作室,《鬆潘—甘孜鋰稀有金屬礦關鍵勘查技術與找礦預測模型》入選自然資源部2024年度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科技支撐項目。

找礦投入大,政府鼓勵社會力量也參與進來。去年年底,新設立的四川省資源能源投資引導基金與四川省天府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訂鋰礦項目合作協議,進一步提升省內鋰礦的勘查開發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除鋰輝石礦外,達州、自貢等地還分布有深層鹵水型鋰礦,其中位於達州宣漢的全國首個海相富鋰鉀資源礦,儲量達7.1億噸。本土鋰電龍頭企業天齊鋰業,通過資本運作,間接控制了全球1600余萬噸碳酸鋰當量,佔全球總量的18%。

B

透視鋰礦開發利用空間

鋰輝石礦勘探程度高、開發程度卻較低,川西鋰礦開發有望后來居上

有“鋰”走遍天下,當前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迅猛,掌握上游鋰材料的話語權,成為眾多新能源企業的共識。鋰輝石礦家底最厚的四川,吸引了全球頭部有色企業競相來此布局。

3個月前,甘孜州麥基坦鋰礦勘查探礦權挂牌出讓,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多家鋰電行業巨頭以及四川省屬國企紛紛競標,爭奪這條超大型鋰礦脈。

這樣的“搶礦”大戰並非首次出現。據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數據,2023年以來,四川累計出讓5宗鋰礦勘查探礦權,累計探礦權面積近85平方公裡,成交金額超94億元。其中,於2023年拍賣的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和馬爾康市加達鋰礦極為搶手。前者最終超起拍價10億元成交,溢價1700多倍﹔后者超起拍價42億元成交,溢價1300多倍。

四川鋰輝石礦勘探程度高,開發程度卻比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礦區海拔高、地勢復雜、生態環境等條件限制,對安全、環保開發等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四川鋰輝石礦開發仍是“窪地”。按照“十三五”時期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四川鋰礦石礦產資源到2020年開採量目標為450萬噸,實際完成數量為47.4萬噸,完成率略多於十分之一。

另據全國礦業權人勘查開採信息公示系統,2023年至2025年,盛新鋰能、川能動力、融捷股份、天齊鋰業、寧德時代等公司取得四川8處鋰輝石採礦權,但目前僅有3家在產或試生產。

2023年,四川鋰輝石礦開發利用碳酸鋰折合量為2.84萬噸﹔截至2024年10月,這一數字為3.6萬噸﹔預計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8萬噸。

對比碳酸鋰需求,四川鋰礦開發利用還有很大空間。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鋰鹽行業分會統計,2024年上半年國內碳酸鋰產量約29.8萬噸。全球最大鋰金屬生產商美國雅寶預計,2025年鋰需求量將達到150萬噸碳酸鋰當量。

目前,四川正在加快推動資源科學開發配置和精深利用加工高效銜接,構建“加快找、科學配、有序採、精准用”的“蜀礦精用”發展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川西鋰礦開發有望后來居上,成為重要的鋰礦資源供應地,帶動鋰電產業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2024年以來,一批鋰礦開發項目進入快節奏。在甘孜州,融達鋰業2024年底進行選礦產能擴產,新增35萬噸/年的選礦能力﹔天齊鋰業、寧德時代、盛新鋰能聯手建設基礎電力設施,前兩家公司旗下的天齊盛合鋰業和雅江斯諾威礦業開發提速﹔盛新鋰能准備開展木絨鋰礦300萬噸/年採選工程前期工作。在阿壩州,川能動力金川縣李家溝鋰礦項目工程已建成105萬噸/年採選工程﹔金鑫礦業已具備100萬噸/年的採礦生產能力。

C

展望超8000億元“鋰”想

著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力爭2027年建成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

相較於產業鏈前端的鋰資源開發,四川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冶煉加工,以及鋰電池制造步伐更快。

1991年,索尼公司推出鋰電池,開啟“鋰”產業化篇章。4年后,四川省射洪鋰業有限責任公司挂牌,成為當時國內僅有的三家鋰鹽生產企業之一,這也是四川鋰電產業發展的開端。也是在這一年,國產的第一塊鋰電池問世。

近年來,四川積極推進鋰電等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大批鋰電產業上下游頭部企業在四川落戶,全省鋰電產業規模迅速壯大,已形成從鋰礦資源開發、上游材料及電池組件生產到電池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初步建成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

從細分領域看,2023年,四川上游基礎鋰鹽、正極材料產量已居全國第一,負極材料產量居全國第二,動力電池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六分之一,碳酸鋰、氫氧化鋰出口額分列全國第一、第二。

“啟信產業大腦”數據顯示,在川落戶的以“鋰電”“鋰業”命名的企業有240多家。美國雅保公司就是投資四川的龍頭企業之一,2024年4月,雅保四川5萬噸氫氧化鋰鋰電池材料項目投產,目標是成為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氫氧化鋰生產基地。

行業巨頭落地,也帶來一批配套企業,出現“一拖N”的放大效應,共同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圈。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負極材料龍頭璞泰來,為配套寧德時代等電池廠商,直接來到四川建廠。

近幾年,碳酸鋰價格幾經起落,動力電池產業進入周期性結構性調整期,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面對波動的市場環境,四川正推動鋰電產業由重數量規模向重質量效益轉變。

2024年12月,四川印發全國首個針對鋰電產業項目評價的專項政策方案,提出鋰電項目評價目標,應對鋰電產業結構性、周期性產能過剩風險,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今年1月,四川出台全國首個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碳足跡評價地方標准,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碳足跡評價標准空白,將有助於行業突破碳足跡貿易壁壘。

按照目標,四川力爭到2027年,構建形成“鋰資源開發—鋰電材料—電池制造—系統集成—終端應用—廢舊電池梯級開發及綜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全產業鏈產值規模超過8000億元,建成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實現“四川鋰電”供全國、銷全球。

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將在創新研發、產業協作、項目建設、推廣應用等方面精准發力,加快動力電池產業建圈強鏈發展。

距離目標不足3年,四川鋰電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看全國

鋰儲量“井噴”帶來哪些影響

我國鋰礦儲量從世界第六躍居世界第二,以“井噴”之勢,一舉重塑世界鋰資源格局。

有“鋰”走遍天下。從手機、電動車到機器人、無人機、機器狗,都離不開鋰。我國鋰礦找礦突破,體現在資源量增加上,背后是技術突破,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大國“趁”礦,高山峽谷都有寶。找礦成果,靠的是地質科學技術突破。我國地質科研人員採用了“空天地一體化”鋰礦找礦勘查技術體系,通過高光譜遙感找礦、高原綠色鑽探、生物找礦等系統性方法,破解了我國鋰礦厚覆蓋、露頭差、深切割及生態脆弱地區找礦的技術瓶頸,推動了西昆侖—鬆潘—甘孜長達2800千米的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找礦重大發現。

礦就在石頭裡,能否提煉,要看技術。在技術創新方面,目前鋰礦提煉方面的突破,值得大書特書。鋰雲母含鋰量較高,但提鋰過程復雜,成本較高。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我國攻克鋰雲母提鋰技術難題,提高了鋰雲母利用效率和經濟性,打開了鋰雲母型鋰礦找礦新局面,為鋰資源多元化開發提供了新途徑。江西等地通過研發高效的提煉工藝,提高了鋰礦回收率和純度,不僅推動了當地鋰產業發展,也為內蒙古等鋰礦儲藏豐富地區提供了技術借鑒。

我國是世界上鹽湖最多的國家之一。鹽湖鋰資源豐富,儲量巨大,在全球鋰資源中佔據重要地位,是未來鋰供給主要來源之一,對於保障我國鋰資源供給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說千道萬是定價權。我國是工業大國、礦業大國,建成了千億級鋰電產業集群,又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隨著進一步提升鋰礦儲量和開採能力,全球鋰資源市場的中國話語權、中國定價權將不斷提升,將同全球鋰資源生產國一起,共同推動市場穩定與新能源產業繁榮,滿足世界各地消費者綠色生活需求。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若曄)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