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達州大竹:托底幫扶促振興,產業民生共發展

2025年01月16日14: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羅文鎮是四川省達州萬源市的糧油、果蔬優質農產品基地。近年來,當地種植的翠冠梨、車厘子、富硒茶已成規模,養殖的稻花魚初見成效,但產業化進程的腳步依然緩慢。

自2023年以來,達州市大竹縣對萬源市羅文鎮開展“一對一”托底性幫扶,兩年來,大竹縣立足羅文鎮實際,從“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基礎設施”等方面細化幫扶措施,一批涵蓋產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人才被選派到羅文鎮開展幫扶工作。

縣人民醫院選派醫生何飛武為病人看診。蘭楯供圖.jpg

縣人民醫院選派醫生何飛武為病人看診。蘭楯供圖

不僅如此,大竹縣13個企業結對幫扶13個村(社區),為羅文鎮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資金543萬元,通過發展糯稻、玉米制種等產業,助力羅文鎮戶均增收超過4000元……

如今,羅文鎮發展勢頭良好,一項項托底性幫扶措施初見成效,一個個產業發展項目落地生根,人居環境得到穩步提升。

技術支持

激活產業發展“引擎”

30年前,羅文鎮梨子園村第一次嘗試玉米制種時,村民侯光平還是20來歲的年輕人。“當時,萬源種子公司來村上帶領我們開展水稻和玉米制種,做了七八年,效果很不錯,可惜制種片區撤后,產業沒能繼續發展壯大。”回想起那時的產業機遇和發展受挫,侯光平連連搖頭,直言惋惜。

梨子園村玉米制種分紅現場。蘭楯供圖

梨子園村玉米制種分紅現場。蘭楯供圖

30年后,梨子園村再次發展玉米制種,侯光平已年過半百。談及制種,他仿佛回到當年,信心十足:“有了大竹縣優秀技術人員的指導,再加上各方的支持,我們村的制種產業一定能再次發展起來……”

1月7日上午,走進梨子園村,村民們正圍坐在院壩中,召開“玉米制種”項目分紅大會。大家有序排隊、登記、簽字,領取玉米制種收益分紅,侯光平就在其中。天氣雖冷,現場氛圍卻格外熱烈,領到新年的第一個大紅包,侯光平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些年除了玉米制種,我還嘗試過種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但效果都一般。”侯光平介紹,“我們村是有農業基礎的,可惜產業化不夠,再加上前幾年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如何讓產業發展壯大,一直是一道難題。”

轉機發生在2024年。專家考察發現,梨子園村土地連片,地理條件成熟,不少村民都有種植經驗,適合開展玉米制種。為此,在“一企幫一村”的號召下,大竹縣引入四川益民玉米研究所,與當地村民簽訂合同,開展“訂單式農業”,由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設立保底價格,統一收購。一年下來,該村玉米制種面積120畝,惠及農戶72戶。

“去年我用5畝地發展玉米制種,今天就收入了9000多元。我還要跟著村上繼續發展制種產業。”侯光平說。

梨子園村玉米制種產業的發展,是大竹縣托底性幫扶羅文鎮發展農業產業的縮影。

兩年來,羅文鎮與大竹縣各部門、企業、技術指導團隊開展深度對接30余次。在大竹縣的助力下,羅文鎮引入了糯稻種植、玉米制種、高山有機蔬菜種植、稻蝦養殖等特色項目,優化了全鎮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了當地群眾收入增長。大竹縣還積極引導企業到羅文鎮投資,建設起糯稻烘干房、生物燃料廠等現代化設施,為羅文鎮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補齊短板

穩步增強民生福祉

“同學們,這道題的思路應該是怎樣的?結合平時的實驗和我們所學的公式,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呢?”近日,在羅文鎮花樓學校初三1班的教室裡,物理老師胡祥文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教學近10年,胡祥文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他愛用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胡祥文上課。蘭楯供圖

胡祥文上課。蘭楯供圖

“我是大竹中學的物理教師,2015年參加工作,當過5年班主任,去年9月被選派到花樓學校任教。”胡祥文說,“之前,由於缺乏設備,這裡很多孩子都沒機會接觸物理實驗,現在有了新設備,我結合之前的教學經驗上課,大家的學習熱情和專注度都有明顯提升,成績也有所提高。”

“學校氛圍很好,同事們經常與我們交流教學經驗,對生活也很關心,我們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黃虹皓是大竹縣第九小學選派至花樓學校的地理老師,他表示,這幾個月,在融洽的工作氛圍裡,看到學生的成績逐步提高,他充滿了干勁。

“兩位選派老師為我們帶來了教學理念的更新,學生、本校老師的反饋都很好。我們學校也選派教師到大竹縣交流學習,希望通過‘幫傳帶’,提高我校的教學水平。”花樓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劉興友說,“為改善該學校的辦學條件,2024年大竹縣為學校提供30萬元幫扶資金,用於購買電教設備、購置消毒櫃等,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環境。”

選派教師、提供資金、改善學校環境是大竹縣推動幫扶羅文鎮民生事業建設的舉措。大竹縣還積極整合縣域內優質教育資源,明確大竹縣第三小學、第六小學、第九小學分別結對幫扶羅文鎮中心小學、曾家小學和花樓學校,先后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送去幫扶資金,提升羅文鎮教育均衡發展。大竹縣還投入資金,改善羅文鎮中心衛生院的就醫環境,派出大竹縣人民醫院骨干醫生到羅文鎮中心衛生院開展為期3個月的現場坐診服務,助推羅文鎮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資金投入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大竹縣出資幫我們建了水泥橋,大家出行方便不少,落雨天也不怕橋面‘消失’了!”近日,指著修建完工的安瀾橋,羅文鎮苟家坡村2組村民向仕榮訴說著喜悅之情。

據了解,安瀾橋所處地段是苟家坡村村民到國道的必經之路。以前,該地段橋面很低,兩頭都是緩坡,一下大雨,河水便會漫過橋面,導致無法通行。2024年,大竹縣投入資金19.8萬元建設苟家坡村便民橋,成功解決了當地長期以來的出行難題。

羅文鎮應急物資倉庫。蘭楯供圖

羅文鎮應急物資倉庫。蘭楯供圖

兩年來,大竹縣不斷投入資金,幫助完善羅文鎮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羅文鎮場鎮美化、亮化工程。安裝場鎮太陽能路燈、建設停車場,緩解羅文場鎮停車難問題。此外,大竹縣還勾勒就業幫扶藍圖,將托底性幫扶萬源羅文鎮工作列入《持續保障重點企業用工系列招聘活動方案》。全年累計組織56家企業開展專場招聘活動3場,提供普工、技工、派送員、服務員、業務員和檢驗員等上千個崗位。

“通過大竹縣的托底性幫扶舉措,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讓羅文鎮人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羅文鎮黨委書記邱燕說,結合幫扶舉措,羅文鎮也將不斷努力,推動羅文鎮在蝶變中振興,為打造托底性幫扶工作“萬源樣板”作出更大貢獻。(蘭楯)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