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多地角逐“演藝+旅游”新賽道

本報記者 尹 婕
2025年01月13日09: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傳統文化的時代化表達讓古都西安的演藝市場迸發新活力,圖為演員在歷史舞台劇《赳赳大秦》中表演。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2024年,“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休閑方式,“演藝經濟”為多地開辟了文旅發展新空間。“演藝+旅游”,這種融合發展創新模式,具備沉浸式、強互動、重體驗等特征,契合游客場景化消費的新需求,被旅游業界視為2025年的“黃金賽道”。對於游客而言,它也是認識、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途徑。

  

  為城市“圈粉”

  新年伊始,《尋夢滄海》完成了第500場演出,為新一年山東青島旅游演藝開了好頭。這部由青島旅游集團出品的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詩音樂劇,應用現代科技,從視覺、聽覺、動感,甚至嗅覺等方面,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該劇還入選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金聲玉振”中外舞台藝術精品劇目演出季名單。不僅如此,當地還結合該劇,圍繞“向海圖強”研學主題,將奧帆博物館、海洋科學館、國際會議中心串聯形成特色研學線路,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海洋,是青島重要的旅游資源,海洋文化則是重要旅游吸引物。2024年2月,青島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邁出青島凸顯海洋文旅特色的關鍵一步。《尋夢滄海》則為青島海洋文旅增添又一重魅力,成為青島一張文化名片。“不容錯過的演出”“值得一看”,眾多觀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觀演心得。

  “演藝+旅游”為全國多地帶來了發展新機遇。

  2023年,《泉州市新形勢下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激勵措施》出台,對大型演唱會落地泉州實施多種激勵措施。據統計,2023年、2024年福建泉州舉辦大型演唱會50場,觀演規模超80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旅游等產業消費超100億元,多場大型演唱會的外地觀眾佔比超50%。許多為了演藝而來的外地游客,被這座世遺之城“圈粉”。雲南“演藝經濟”持續火熱,2024年,全省50多台精品旅游演藝中,有15台實現“天天演”。四川成都2024年開展各類演出超2萬場,觀眾達1000萬人次。

  帶動效應強

  正是賞雪玩冰時節,吉林長春冰雪旅游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1月5日傍晚,長影世紀城裡,“冰雪奇幻 魅力天宮”2025長白天宮國風盛宴舉行,歌舞表演與古典花燈相互映襯。既能觀賞花燈、游覽景區,又能欣賞高水平演出,游客感慨“不虛此行”。在各大景區游玩、看演出,成為這個冬季長春旅游的亮點。蓮花島影視休閑文化園裡,不僅有新推出的大型沉浸年代劇《這是長春1948》,也有沉浸式體驗劇,讓游客“走進劇中”過戲癮。長春世界雕塑園則推出大型實景劇《冰嬉圖》,在冰面上再現古老的冰嬉場景。“演藝+冰雪旅游”,為游客感受長春獨特的冰雪魅力打開了新窗口,也推動了長春冰雪文化的傳播,為冰雪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多地的實踐証明,“演藝+旅游”不僅能為舉辦地帶來票務收入,還有效拉動餐飲、交通、住宿、觀光、休閑等多領域的消費。

  2024年年末,成都舉行關於推動演藝市場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政策解讀座談會,並發布《成都市關於推動演藝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演藝與旅游聯動,5000人以上的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舉辦前2天至后2天期間,觀眾可憑演出門票實名免費參觀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永陵博物館,免預約參觀成都市美術館、成都博物館、成都市廣都博物館。

  日前舉行的2025年北京市朝陽區兩會“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主題發布會”上透露,2025年,朝陽區將構建“一核心多集群”的演藝空間格局,認定演藝新空間數量不少於30家。據朝陽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朝陽區“演藝+旅游”發展紅火,大型演唱會舉辦密集,“跟著演唱會去旅行”成為新風尚,朝陽區旅游收入保持全市第一。

  文化新表達

  看演出,已經成為許多游客到陝西西安旅游的必選項。河北游客崔一萍多次去過西安,傳統旅游景點基本都去過,如今吸引她“一去再去”的是各類演出。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舞台劇《鼓》、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實景歌舞演藝秀《駝鈴傳奇》……數據顯示,2024年,西安21部精品旅游演藝演出近3.6萬場次,接待游客超1600萬人次,還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26台44場次,“西安演藝”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2024年12月1日晚,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的華清宮內,2024版冰火《長恨歌》正式拉開帷幕。冰火《長恨歌》自2021年冬季推出后,將歷史故事、舞台演藝和現代科技巧妙融合,為冬季旅游演藝市場添彩,收獲市場好評。華清宮景區+《長恨歌》演出已成為西安旅游的熱門選擇。陝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潔表示,依托唐文化的深厚藝術魅力,不斷融入新的元素,是該劇成功的重要原因。

  對傳統文化進行時代化表達,是西安許多演藝項目的共同特征和成功經驗。例如,新編歷史舞台劇《赳赳大秦》讓文物在舞台上“活”起來,《無界·長安》展現秦腔、皮影等陝西非遺魅力,舞台劇《鼓》奏響“中國古代交響樂”等,它們成為游客了解西安文化的媒介。

  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推進,巧用文化元素,成為各地打造“演藝+旅游”產品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演藝產品,能激發觀眾了解、探尋當地歷史文化的興趣。”崔一萍說。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