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遂寧:社會資本參與 萬畝農田“煥新”

2025年01月04日08:2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眼下正是油菜冬季管護的關鍵時期,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河邊鎮牌坊村,成片的油菜綠意盎然,長勢喜人。

清晨薄霧中,村民蘭勇已經開始給油菜澆起肥來。彎腰、撅臀、起身,蘭勇嫻熟地挑起兩隻大桶,伴隨著有節奏的步伐,扁擔在肩膀上起起伏伏,發出輕快地吱呀聲。他說:“現在是油菜生長最重要的階段,隻有管護好了才能保証來年油菜的豐收。”

2024年9月,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牌坊村的墾造水田種下的第一季水稻開啟收割。歐歡攝

2024年9月,牌坊村的墾造水田種下的第一季水稻開啟收割。歐歡攝

自從嘗到了旱地變水田的豐收甜頭,蘭勇干起活來更有勁了。

2023年底,為嚴格落實建設佔用耕地“佔一補一”“佔水田補水田”要求,加強大英縣指標庫水田指標儲備,大英縣啟動實施了墾造水田項目。

根據規劃,此次墾造水田項目涉及河邊鎮安山村和牌坊村,計劃墾造水田1037畝,總投資3327.57萬元,畝均投資約3萬元。

“旱改水”投入大、周期長、工藝要求高,對於財力尚不充裕的政府而言,完全依靠財政投入並不現實。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大英縣決定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來拓寬資金來源。

“縣政府與四川省土地發展集團合作,成立四川省土地發展集團大英公司,按照合作協議,項目由該公司全額投資建設,項目產生的指標由縣政府無償留存產出的10%,剩余的90%指標則可交易。”大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土地儲備供應中心副主任魏鑫坦言,社會資本的參與,不僅能減輕政府的資金壓力,團隊的專業性還能讓政府用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率完成新增耕地指標產出。

“大英縣土質夾黃泥較多,遇天干容易崩口,造成漏水,所以對‘旱改水’的工藝要求較嚴。”魏鑫介紹,四川省土地發展集團在其他市州開展過“墾造水田”項目,有經驗、有技術團隊,交由他們來做,可以有效規避因施工周期、工程質量、驗收審批等問題導致項目失敗帶來的財政損失風險。

據了解,“墾造水田”項目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3個方面。在項目改造過程中,光是土地平整就經歷了清表、表土剝離及回填、土石方開挖及回填、重新構建犁底層、外運客土、土地翻耕、地力培肥等7個主要工序。

為確保水稻種植灌溉和排水,項目新建提灌站4座、灌排渠4041米,改造提灌站3座,實現每142畝配套1座提灌站﹔同時,新建2.5米寬生產路約7公裡,購置了泵站設備、開展了農田輸配電工程等,以方便農業機械化操作。

4個多月后,原先零散、不平整的土地煥然一新,從“巴掌田”“低產田”變成了“連片田”,耕地面積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了近9畝,村民們滿懷希望地種下了第一季水稻。

歷經數月的精心管護,2024年9月,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牌坊村的墾造水田種下的第一季水稻開啟收割,飽滿、金黃的谷粒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牌坊村黨支部書記嚴貴華驚喜於改造的變化,“去年,全村種植了360余畝水稻,畝均收成在900斤左右,以往沒人願意種的地變成了‘香餑餑’,種植率提高了10%,大家種田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可不是,去年我的10來畝田收了1萬多斤的水稻,如今田裡又種上了油菜和榨菜,靠著現在的精心管護,今年一定又是個好收成。”站在田埂上,蘭勇接過話茬,語氣裡充滿希望。

項目不僅要建好,更要管護好。據悉,為確保水田的正常運作和持續高產,四川省土地發展集團大英公司為項目預算了3年的后期管護費用以及設備管護費,共計171萬元﹔同時,健全管護長效機制,確保“建成一畝、見效一畝、管好一畝”,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大英縣的“墾造水田”項目是遂寧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整治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單純依靠政府財政投資土地整治的模式,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耕地保護及佔補平衡的需求。為此,遂寧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拓寬融資渠道,改變過去單一政府投資模式,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整治、生態修復等項目。

“旱改水科學轉變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也讓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提升。”遂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遂寧已累計引入5757.48萬元社會資金投向土地整治領域,總建設規模33670.61畝,新增耕地指標6694.51畝。(王波、歐歡)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