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國產設計工具領域前列 這家企業如何磨出“利劍”
摹客設計工具頁面。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強 攝
成長記
2024年12月30日,天朗氣清,位於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的成都摹客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夏天正帶著三位同事,對新升級的設計工具M3進行第三輪內部驗收。當前,摹客的新產品研發已進入最后沖刺。
原型設計工具是制作靜態或動態網頁、App、網絡平台的設計模型的工具,又被稱為“工具的工具”。摹客作為一家國產設計工具和平台提供者,在當前國外工具佔據絕對優勢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躋身國產設計工具領域前列,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3年,全球原型和UI(用戶界面)工具市場規模超30億元,其中,以摹客為代表的國產工具奪下近四成市場,摹客市場佔有率在國產設計工具中位居前列。
摹客在成長路上是如何“硬剛”對手的?在當下市場中又如何出招?記者走進企業探尋答案。
初創
填補國內空白闖入市場,開場就是困難模式
摹客的創始人劉鬆是一名“70后”,機械工程專業畢業。2010年初,在做讀書軟件的劉鬆發現在軟件制作中,國內並沒有相應的原型設計工具,生產網頁、軟件、APP的產線和方法,都隻能依靠國外工具。
面對市場空白,劉鬆立即行動,開始研發原型設計工具。2015年,摹客第一代產品Mockplus上線。
那時,Axure、Sketch、Adobe XD、Invision等老牌國外工具統領市場,前后腳工夫,墨刀、藍湖推出同類工具產品,再后來,即時設計、Figma冉冉升起。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摹客闖入市場,開場就是困難模式。
要想站穩腳跟,還得拼硬實力,對產品精進打磨是不二之法。初創那幾年,劉鬆沒日沒夜地工作,幾乎住在了辦公室。他身兼數職,當程序員寫代碼的同時,還要做客服。
2016年,摹客擴張,技術出身的練純科加入研發團隊,並成長為公司研發總監,開始不斷為Mockplus做加法。在團隊的仔細打磨下,摹客的原型工具功能屬性越來越強大。對於產品經理、設計師、運營來說,Mockplus逐漸成為一把鋒利的“鋼刀”。
但不得不承認,摹客與強勁的國外競爭對手、世界頂尖的原型設計工具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國產工具的功能屬性隻達到國外工具的70%。”練純科說。
對摹客來說,還要繼續奮起直追。
轉型
產品內容目標客戶都在轉向,營收登上千萬級台階
2018年開始,公司進入轉型期。在練純科看來,“一招鮮、吃遍天”的招數有風險,而且隨著新技術不斷提升,原來的“鋼刀”與附加內容的適配度大不如前,“刀依然鋒利,但使用起來卻越來越別扭。”
要調轉方向,陣痛著實不小,中間有一年的時間,摹客處於陣痛期。一方面,轉型就要放棄已有成績,研發要被打回原形從零開始。“我們團隊就連最基礎的編程語言都要重新學習。”練純科說。
另一方面,公司裡有不同的聲音——現有用戶累積越來越多,路越走越寬,何必冒險掉頭走向未知。
是否轉?如何轉?
練純科回憶,那段時間,劉鬆和研發團隊往會議室一鑽就是一天。“經過大家深思熟慮和充分討論,我們堅定了要轉型的決心!”練純科說。
承載路徑上,從桌面端轉向web端﹔產品內容上,從單一的原型設計工具,轉為工具包和生產線,包括設計協作平台、產品經理用RP、UI設計師用DT(行業專業術語)﹔目標客戶上,由TO C端市場(個人消費者)轉為TO B端(企業客戶)。
至此,摹客將“鋼刀”回爐重造,煉就系列“利劍”。
進入新發展階段,重生之初,疼痛還在,需要一顆強效的“止痛藥”。2019年,華為正在尋求多方面的國產化替代,尋找國內優質的合作伙伴。摹客也急需 B端市場的強勁合作對象,讓企業快速“回血”。二者一拍即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與優質企業合作,能實現快速成長。”摹客總經理助理宋佳吟總結。之后,摹客分別與快手、訊飛等國內大廠合作。隨著近年來數字化浪潮推動,設計工具進入更多的機構、企業等。目前,摹客在國內外的客戶眾多,有1萬多家企業、超400萬用戶。
摹客轉型之后,盡管企業客戶數量較“散客”更少,但市場規模更大了,吸收的養分更多,營收也登上千萬級台階。
升級
AI加持3.0版,期待新產品能先發制人
轉型后的摹客迎來快速發展階段。練純科提到一個細節,高峰時期,客戶QQ群就有100多個,且每個群都是滿員。公司還會安排人員輪流值守,在群裡及時響應客戶需求。
優質的服務,功能強大的產品,讓摹客在B端市場贏得客戶信賴。“人在家中坐、客戶上門來”,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然而,近兩年市場環境突變。站在市場前端,宋佳吟直觀地感受到,產品的續費率降低,僅為原有的80%。進一步了解,發現客戶要麼消失,要麼項目停滯。在宋佳吟看來,一邊是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一邊是市場環境加速經營主體洗牌,帶來客戶“萎縮”。
這一次,摹客的對手是無形的市場環境。
摹客選擇了揮劍出招。2023年底,摹客成立市場拓展小組,主動去敲客戶門。同時,加速進行3.0產品迭代,開發第三代摹客設計工具系列。
練純科透露,新產品在延續第二代設計工具已有的原型、UI、交互之外,增添更多的功能,不光能覆蓋當下國內外同類型工具的所有功能,還新加入30余項獨家創新功能。同時,新產品搭載大模型,實現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應用。舉例來說,新產品可以進行指揮式操作,輸入口令,可以生成相關的網頁或者APP雛形,在流水線上制作軟件時,還能夠“聰明”地自主驗收修整,節省大量人力、極大提升效率。
據宋佳吟介紹,摹客第三代新產品最快將在1月中下旬上線,希望新一代產品能先發制人,搶奪市場先機。
對 話
摹客總經理助理宋佳吟:
遇到困難以強大的“內核”來破題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珍
作為一家國產設計工具和平台提供者,成都摹客科技有限公司在叢林中“搶肉吃”,躋身國產原型工具領域頭部。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如何在市場中成長壯大?當下又面臨什麼挑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日前專訪了摹客總經理助理宋佳吟。
記者:摹客的發展分哪幾個階段?中間有沒有重要的轉折點?
宋佳吟:公司發展大概分三個階段,根據產品特性來劃分,分為M1、M2、M3。M1的產品是單一的客戶端原型設計工具,2015年正式上線,是以純工具方式拓展TO C端客戶(個人消費者)。
第二個階段,把所有產品上“雲”,同時提供了軟件制作流程中的三大標准件,包括兩大工具、一個協作平台,M2系列產品在2018年推出。
第三個階段,是從2022年底開始,當下新一代M3產品正在抓緊研發中,預計2025年正式上線。
發展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在2019年前后,目標客戶從TO C端轉向TO B端,整個過程我們也遇到陣痛。要知道,C端市場和B端市場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做法,我們又是在行業裡最早開啟轉型的企業之一,沒有參考和借鑒。
面對爭議,公司創始人劉鬆直言,我們未來的營收方向一定是B端市場。轉型過程中,我們與華為共創,優質的合作對象也強有力地幫助公司度過陣痛期。
記者:和華為合作是基於怎樣的考量?當時的背景是什麼?
宋佳吟:從華為的角度看,當時他們正在尋找國產替代工具。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國內的產品設計從業者還是更習慣使用國外的工具,它們面世更早,有大量的用戶基礎,對關鍵行業有決定性的主導權。為避免軟件設計工具領域出現“卡脖子”情況,華為率先在國內尋找突圍選手。
對於我們來講,優秀的合作對象難能可貴,會讓我們有更高的視角、更敏銳的視線看到用戶的渴求。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共赴新的開端。
記者:摹客在軟件設計工具領域已有10年的時間,作為國內率先入局的企業,近年來的發展感受如何?
宋佳吟:從大市場環境來看,近兩年的發展不盡如人意。
摹客一直以來的企業文化就是“學習、吃苦、盡責、分享”。對我們來說,當下的境遇,還是要以強大的“內核”來破局。一方面,我們期待能盡快做出突破性的新產品,給予市場更多刺激。另一方面,我們開啟了精耕細作的服務模式,轉變銷售方式,主動接洽潛在客戶。
我們的客戶主要分為兩大群體,付費和免費用戶。特別是龐大的免費客戶群,都是潛在的發展對象。當他們感受到我們提供的細致服務和功能屬性強大的產品后,也會往付費項目靠攏。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