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正式點火!四川天府新區低空經濟蓄勢騰飛

2024年12月27日18:1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12月27日,四川天府新區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建設大會暨天府輕動新產品發布暨首台發動機點火儀式上,四川天府輕型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府輕動”)帶來新產品、簽訂新協議,推進天府新區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研發及生產,加速新區打造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項目進程。

簽約、授牌、產品發布

加快打造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

天府輕動是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和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全國資企業。其主要面向民用及外貿通航動力市場,從事小型渦噴、渦扇發動機、混合動力和新型能源動力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維保。

“今天點火的這台發動機是天府輕動公司成立后首款實現點火的發動機產品,具有標志性意義,在國內也是填補空白的一型產品。”天府輕動公司董事長黃明說。

簽約儀式現場。四川天府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簽約儀式現場。四川天府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這款發動機是天府輕動依托中國航發渦輪院和中國航發成發深厚的技術積累,自行組織研發的一款高端渦扇發動機,推力600公斤,具有完全的知識產權,具有長壽命、低油耗、高可靠性、低成本等特點。

活動上,天府輕動與西北工業大學先進動力研究院、四川思創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航發控制系統研究所、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縱橫鵬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共6家單位簽訂框架合作協議,發布系列產品,同時,與先進技術成果西部轉化中心聯合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同授予輕型航空動力成果轉化及中試熟化平台。

僅用時8個月

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這款發動機從開始設計到完成加工、總裝,再到今天成功點火,僅用了不到8個月的時間,應該說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黃明表示,天府輕動整個研發團隊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們採取了先進的仿真技術進行前期設計驗証,確保每一個設計都符合預期要求。”

渦扇發動機。主辦方供圖

渦扇發動機。主辦方供圖

天府輕動深度實施設計制造協同策略,採用了可制造性設計確保設計與制造環節的無縫對接,縮短了整個試制加工周期。在成本控制方面,進行了嚴格的預算管理和成本優化,在工藝上,不斷地優化改進,力求每一個加工步驟高效。

“在整個研發流程中,我們打通了各個環節的瓶頸,在整個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實現這個目標,從而走向市場化。”黃明說。

據了解,當前市場對航空動力低成本、高質量、快響應等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更高效的產業協作方式和更完備的產業集群。天府新區圍繞推動航空動力領域創新策源轉化、新興產業集聚,建設特色鮮明、重點聚焦的航空動力科創區,沿鏈布局發動機、無人機兩大整機和先進測試、新材料等配套產業體系,打造符合整機制造、點火試驗等需求的新型都市工業樓宇,集聚上交、西工大、北航等頂尖科研力量和縱橫、傲勢等行業領軍企業,為航空動力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新機遇、新裡程

為新區及成都航空全產業鏈發展貢獻力量

面向靶機、無人機等動力需求,天府輕動制定了系列化中小型高端渦扇發動機、低成本渦噴發動機、混合動力系統的研制計劃,加快打造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系統推進市場開發,加強與客戶的交流,和主要飛機企業建立更深的聯系,瞄准客戶需求,開展定制化產品研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新品發布會現場。四川天府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新品發布會現場。四川天府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此次點火后,我們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借助區域產業集群區位優勢,將企業在相關領域做大做強。”黃明表示,“天府輕動將主動融入產業園區建設發展,發揮航空發動機主機單位引領作用,按照‘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合作原則。”

未來,天府輕動將持續攻關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促進成果轉化落地,引導戰略供應商本地配套,建立核心零部件專用生產線,深化與相關企業的同城飛發協作,爭取早日實現航空動力“成都心”配裝飛機“成都造”,為新區及成都航空全產業鏈發展貢獻力量。

事實上,天府輕動結合自身特點為適應未來低空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也為天府新區低空經濟產業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從‘散打’變成‘朋友圈’,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讓我們新區低空經濟企業抱成一團、多元合作,產業發展動力值直線拉滿。”前不久,四川天府新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正式成立,黃明在大會上這樣說。

目前,天府新區正培育以無人機整機、發動機整機研制為核心的低空經濟產業生態,該款高端渦扇發動機的點火體現了新區智能制造的實力,助力了上下游產業生態伙伴的集聚,實現了“當年公司成立、當年廠房建成、當年產品下線點火”的新區速度。下一步新區將繼續支持發動機整機企業發展,牽引零部件、原材料、控制系統產業上下游企業聚集。圍繞抓龍頭、補短板、強弱項,發揮好中國航發、傲勢科技等整機廠商對產業鏈的牽引作用,不斷完善構建產業體系。(張越)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