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總網A區

經濟大省挑大梁

——2024四川經濟年終特稿

2024年12月23日08:2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經濟大省挑大梁

四川是什麼?

在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眼中,這裡是領跑西部的投資寶地,英特爾多次擴容位於成都的封裝測試基地,今年10月底的一筆增資達3億美元﹔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眼中,這裡是領跑前沿的創新高地,他在宜賓設院士工作站,成功將用於固態電池的負極材料新成果搬上生產線﹔

在桃坪羌寨民宿經營者陳碩眼中,這裡是宜居宜業的安逸福地,不僅千年古羌寨成為四川首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還有更多各美其美的村落鑲嵌在巴山蜀水間。

不同視角,不同答案,共同指向巴蜀大地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有一種使命始終令人心潮澎湃——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殷殷囑托“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盡快成為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2024年,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應對復雜形勢、戰勝多重挑戰,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重任,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以四川發展之進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12月17日,四川公布今年前11月經濟運行情況,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縱觀全年,6.6%的增速極為來之不易:一季度同比增長7.1%,此后波動下行,7月增速僅為4.4%﹔關鍵時刻,一攬子政策推動觸底反彈,8月同比增長6.1%、9月同比增長8.4%、10月同比增長7.8%。

工業領域跑出的奮進曲線,是全省經濟運行情況的映射。四川GDP 一季度同比增長6.1%、上半年同比增長5.4%、前三季度同比增長5.3%,盡管前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但三季度增速高於二季度、前三季度增速領先全國幅度高於上半年,釋放出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信號,彰顯四川經濟發展的韌性。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保持一定經濟增速至關重要。黨中央要求經濟大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省委指出,今年全省經濟增長6%左右的預期目標,兼顧了當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是具有法定效力的“任務書”,也是省委、省政府向黨中央、全省人民立下的“軍令狀”,必須盡最大努力完成。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不斷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迎難而上、團結奮斗成為昂揚全年的主旋律。元旦節后不久,省委省政府舉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國慶節后上班第一天,舉行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傳遞出隻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緊盯目標任務,四川著力充實政策工具箱,有力有效打出“組合拳”——

一季度“開門紅”后,出台“18條”政策舉措,從財稅、投資、消費、外貿、降本及企業成長等六個方面加力加勁,既拿出真金白銀幫助經營主體降本增效,又為消費者送去實實在在的紅利,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今年9月,“18條”執行到期之際接續推出“16條”,想方設法解決房地產市場疲軟、消費增長不足、企業經營成本較高等問題,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特別是用好國家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機遇,提出22條具體措施,全年安排資金超過145億元支持更新換新﹔搶抓專項債券發行窗口期,年初即發行首批305億元債券,支撐保障400多個重大項目加快實施。

各方面積極行動,謀良策、出實招:啟動糧油千畝高產競賽、糧油百畝超高產競賽、規模經營主體高產競賽“三大競賽”,助力全省糧食總產量達726.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培育首批17個四川省先進制造業集群,新增2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總數達5個﹔以全面提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為抓手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前10月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規模1130.1億元、同比增長19.3%,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緊盯目標任務,四川切實加強經濟運行研判,因時因勢科學調度——

經濟運行是速度與質量、內部與外部、投資與消費等的動態平衡過程,情況復雜多變,不確定性因素較多,要保持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定力,也要靠前指揮、果斷決策。

9月11日,全省經濟運行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會議背景十分特殊,今年暑期四川遭遇比2022年更惡劣的連續高溫天氣,全省用電負荷5次創歷史新高,最大用電負荷累計39天保持6000萬千瓦以上,對生產、消費等帶來不利影響,經濟承壓前行。

行至關鍵時刻,會議洞察“時”與“勢”、“穩”與“進”、“立”與“破”等辯証關系,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四川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要求各地各部門把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作為當下第一位任務,努力在后半程跑出加速度、拼出新業績。

放眼全年,從省委常委會會議到省委財經委會議,從省政府常務會議到全省經濟運行調度專題會議,省委省政府及時作出一系列針對性強的部署,全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緊盯目標任務,四川既立足當下“穩增長”,又著眼長遠“攢后勁”——

一年來,省委兩次召開全會: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重點研究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並作出《決定》,科學回答四川高質量發展“怎麼看”“怎麼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確立了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進行研究並作出《決定》,科學制定四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為四川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在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核醫療、氫能、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產業領域,四川逐一制定專項方案,同時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用一系列文件不斷完善新時代治蜀興川工作格局。

擁有近60年歷史的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研發出國內首台針對高精度半導體探針類零件的機床,同時其800毫米精密臥式加工中心可靠性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研制出四川首台商業化人形機器人的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剛剛注冊成立,是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新鮮孵化的企業。

從不到1歲到近60歲,從高端機床到人形機器人,無不閃耀著新質生產力的光芒。省委作出重大判斷,四川正處於結構調整、動能轉化、發展轉型最吃勁的緊要關頭。而由“大”向“強”跨越,關鍵靠創新。

春寒料峭時,省委省政府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召開“新春第一會”,繼而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辦“新春第一課”,兩個高規格的會議都涉及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

向“新”而行,非凡的賽道從科技的革命性突破中來。

揭牌兩年多時間,天府絳溪實驗室傳出好消息,今年4月,其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與合作單位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輸出波長范圍等關鍵指標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擁有西部唯一國家實驗室、10個大科學裝置、139所普通高校、205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369家科研院所和超過1.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資源富集。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四川以“揭榜挂帥”方式,實施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進裝備、生物制造、清潔能源、先進材料等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創新產品。

9月10日,全省科技大會召開,現場表彰的247項成果86%已面向市場開展轉化應用,許多具有“全球首次”“填補空白”等顯著特征。這說明,隻有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做強新質生產力的源頭。

四川聚焦原創性、顛覆性、前沿性、迭代性產業技術創新,前瞻布局包括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核醫藥等25條產業新賽道,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12月18日,注冊資本120億元的四川科創投資集團成立,將有助於促進科創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乘“數”而起,澎湃的動能從制造智能化浪潮中來。

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所有加工環節全由機器完成,每分鐘可生產電池750隻,效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20%以上。

成都數之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AI質檢系統,單站點實時自動判圖能力超過每秒10張,缺陷檢測准確率保持在99%以上,超越人眼極限,已在100多家智能制造標杆企業得到應用。

近年來,四川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把產業數字化擺在重要位置,“新春第一會”更是強調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目前,全省已培育120多家智能制造3.0以上標杆企業,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62%、83%,形成柔性化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等一批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

鋰離子電池產量同比增長55.1%、單晶硅同比增長50.6%、發電機組(發電設備)同比增長27.0%、集成電路同比增長26.6%——今年前11月,四川工業產品產量增長加快的行業,也是“智改數轉”成效顯著的領域。

因“變”而興,煥新的效率從要素創新性配置中來。

四川將人工智能確定為2024年“一號創新工程”,以超常規最大力度精准支持。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由此應運而生,它通過“政產學研用”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促進人才培養從一校到多校多企、科技創新從單一團隊到聯合攻關的全方位融通。

推進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既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四川在全國率先推動科技界的“小崗村”改革——“先確權、后轉化”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從點到面步步深入,累計完成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2400多項,全面構建權責清晰、有效激勵的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制度體系。

今年起,四川遴選支持若干名基礎研究領銜科學家,對其實行低頻次考核,同時其專項資金實行“包干制”,賦予經費管理和使用最大自主權。

與此同時,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抓好經濟、教育、科技、人才等領域牽引性改革,通堵點、除難點、解痛點,用改革的辦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2024年巴黎奧運會讓一家成都企業訂單火熱:液晶電視需求拉動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產銷兩旺,僅1—8月公司進出口總額就達到11.46億元、同比增長12.95%。

13天左右到歐洲——TCL是最早一批因國際班列將產業轉移到成都的企業,“成都造”機芯組件、屏組件等通過中歐班列(成渝)運往波蘭工廠組裝。實踐驗証了TCL選擇四川的戰略眼光,公司對歐洲的出口量和出口額保持著平均每年30%的增速。

中歐班列(成渝)連續3年開行超5000列,跑出互利共贏的“加速度”。越來越多企業切身感受到,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加快實施,四川已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正加快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

11月上旬,全省對外開放發展大會召開,四套班子領導出席、3000多人參會。這一規格和規模,凸顯了四川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視。堅持“西拓、南進、東接、北融”方針,開放的四川其勢已成、其風正勁。

建設進出川大通道,從“蜀道通”到“蜀道暢”,釋放流動大活力——

今年四川取得2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進展。9月,高速公路通車運營裡程突破1萬公裡,成為全國第三個邁入“萬公裡俱樂部”的省份,82%的縣城“15分鐘上高速公路”﹔11月,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萬人次,成都成為內地第三個邁入“8000萬俱樂部”的城市,坐穩“中國航空第三城”交椅。

持續推進的交通運輸建設,讓各界對“立體高效”的開放四川充滿期待。

從鐵路看,今年以來,四川鐵路基建計劃投資額全國第一,陸續建成通車巴中至南充高鐵、川青鐵路鎮江關至黃勝關段、渝昆高鐵川渝段,正在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西渝高鐵等9個在建鐵路項目,目前高鐵通車裡程2185公裡﹔

從公路看,全力推進37個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至9月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項目(路段)8個、252公裡,預計全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完成2600億元,連續四年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

隨著大通道不斷延伸,世界地圖上的四川變得觸手可及。11月19日,成都航空口岸迎來今年第500萬名旅客,入境人員人次超去年全年總量。12月3日,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億人次,居全國第三位。

打造高能級大平台,從“開發區”到“自貿區”,升格國際競爭力——

12月19日,世界顯示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成都開幕,這是今年在川舉行的又一個重大展會。回顧全年,從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到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從2024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投資推介會,到2024四川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從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到第十二屆綿陽科博會,一批重大項目隨之簽約落地,共享四川發展機遇。目前已有超1.6萬家外企選擇四川,其中世界500強外資企業285家。

產業集聚而興、集群而強,開發區、自貿區等功能平台是承載產業的主陣地。四川現有省級及以上開發區145個,承載了全省75%的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以成都高新區為例,以佔成都1.6%的面積,貢獻了全市14.5%的GDP。向“畝均”要效益,向創新要動能,四川大力推進開發區提檔升級,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前不久,一輛挂載約24噸動力鋰電池的列車從四川宜賓港直達上海金山衛,動力鋰電池首次拿到“火車票”,四川自貿試驗區是全國三個“首發”之一。深化首創性、集成性、差別化探索,正是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工作著力重點,挂牌7年來已形成8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曾經的“試驗田”如今是“高產田”。

推進外向型大經貿,從“走進來”到“走出去”,開辟發展新空間——

當一根繡花針與愛馬仕、星巴克等國際品牌相逢,“藏羌織繡”幾年間收獲了數千萬元的海內外訂單﹔當一套發電設備沿著“絲路”走向遠方,德陽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叩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大門。

隨著川渝共建“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鐵公機齊發力,江鐵海共聯運,“四川造”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搶灘海外大市場。茶百道開進泰國曼谷最熱鬧的商場,自貢的扎染工藝品擺進迪拜最大的購物中心,成都高端女鞋現身歐洲多條時尚街區。

數據顯示,全省約40%的對外貿易、95%的對外承包工程、20%的對外投資布局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成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今年前11個月,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370.2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突破萬億元大關近在咫尺。其中,平板電腦出口同比增長19.8%,規模列全國第一,佔全國平板電腦出口的42.6%﹔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2.7%、11.9%﹔魚油、檸檬出口均列全國第一。

“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9月以來成都啟動“進解優促”工作,截至12月1日共走訪服務企業4.6萬戶,線上線下聯動收集急難愁盼問題和訴求建議1.8萬個,辦結1.7萬個、辦結率達93.4%,企業給出“靠譜”的評價。

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實有經營主體總量突破900萬戶,數量居西部第一位。企業大膽闖、放手干,市場才有“源頭活水”。四川注重以控制成本為核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讓企業更有獲得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截至10月底,全省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開工7632個,已完成增設電梯5172部,一棟棟老樓舊貌換新顏。目前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484個、家庭養老床位1.7萬張,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00所、新增普惠性托位1萬個。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佔比穩定在65%以上,從高標准打好“三大保衛戰”到多措並舉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從統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到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從縮小城鄉“硬差距”到填補服務“軟落差”……一系列舉措,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人民心坎上。

這是2024溫暖四川的縮影。經濟發展越是承壓前行,越需要勠力同心、眾志成城。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改善的是民生,凝聚的卻是民心。

12月19日,中國大陸首條TFT基Micro-LED量產線在成都“點亮”,標志著我國在Micro-LED顯示技術領域實現重要突破﹔同一天,11個新型顯示產業合作項目簽約,涉及材料、模組、內容制作、終端等產業鏈各環節,為四川新型顯示產業再添“生力軍”。

作為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全部41個工業門類的省份,四川肩負著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任。今年前10個月,全省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等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

產業支撐有力,區域競爭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牽引,帶動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看“極核”成都,今年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7%,高於全部投資增速1.4個百分點。看“中部”自貢,無人機及通航產業集群悄然崛起﹔看“北翼”達州,先后引進落地10個百億級工業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新增產值約2000億元,創稅約120億元。

這是2024信心四川的縮影。謀勢而動、乘勢而上、干字當頭,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對接爭取政策和項目,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前進路上的不確定性,用最大努力爭取到最好結果。

眼下進入嚴冬,全國熱門冰雪游目的地在哪?在九寨溝、峨眉山、瓦屋山、達古冰川、西嶺雪山。四川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獨特的地形地貌讓這裡擁有近50個冰雪觀光旅游景區,成為全球低緯度冰雪觀光旅游資源最富集、中國南方最適宜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的地方。

面對“冬游四川”的誠摯邀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正在“點燃”即將到來的寒假旅游市場。不僅在冬季,四川旅游全年熱度一直在線。“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207.58萬人次、同比增長4.7%,國慶假期接待游客5531.80萬人次、同比增長11.09%。

促進消費是擴大內需的主要抓手。今年以來,四川精准對接國家促消費一攬子政策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持續推進“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舉辦第三屆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等標志性促消費活動,打造消費新場景,促進消費環境優化提升,加快培育“蜀裡安逸”消費品牌。

一些細節蘊含深意:從今年起,四川許多景區景點的ATM機開通外卡取現功能,越來越多酒店和商戶支持POS機刷卡支付。四川在全國率先出台6條措施,提升外籍人士在川消費支付的便利度。與之相關,今年1至10月,成都接待入境游客126.5萬人次、同比增長142.0%。今年前11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41.9億元、同比增長4.2%。

這是2024繁榮四川的縮影。龐大的人口規模、富集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無窮的市場潛力及機遇,與開放包容、達觀友善的四川人、巴適安逸的四川生活相得益彰,巴蜀大地升騰起最撫凡人心的煙火氣。

此時此刻,國道351線夾金山隧道項目現場熱火朝天,隧道外白雪皚皚、隧道內機器轟鳴,工地24小時“三班倒”循環施工,努力在年內將主洞貫通﹔革命老區通江,通友微電(四川)有限公司生產設備高速運轉,員工加班加點確保年前訂單順利交付……

從項目現場到生產車間,從科研實驗室到市場最前沿,無數巴蜀兒女倒排工期、苦干實干,朝著完成年度目標加油沖刺。

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

站在新的起點,四川人民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抓機遇促發展的成效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守帥 陳碧紅)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