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高管“來華熱”折射中國市場“磁吸力”

從2024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到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再到近日在深圳舉辦的全球招商大會……今年以來,中國積極搭建各類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吸引眾多跨國企業高管來華“掘金”。
12月的南海之畔,深圳舉辦了全球招商大會,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超700家企業及機構代表參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及跨國公司超200家。一批重大項目在現場簽約,涉及投資額超9000億元,涵蓋新能源、新一代電子信息、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等領域。
法國達索系統是工業軟件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許善淞說,去年以來,深圳和達索系統合作建立數字創新生態系統,希望與深圳共同改造和升級傳統產業,賦能新質生產力,培養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
統計顯示,今年已有特斯拉、鬆下、安達、德科等跨國企業高管,以及中國歐盟商會、英中貿易協會等商貿協會代表專程訪問深圳。他們或考察當地工廠,或與生意伙伴洽談,盡管國際貿易投資環境不確定性增多,但他們對中國投資熱度不減。
展會是觀察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窗口。多場展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和活力。
11月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圓滿收官。6天裡,近3500家參展商、約800個採購團體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按年計,本屆進博會意向成交額800.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0%。
第二屆鏈博會期間,境外參展商佔比從去年的26%上升到32%,參展國別近70個﹔2024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吸引了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位國際參展商及近600位海外旅行商參展參會,同時開展600多場線下買賣家專業洽談。
今年以來,中國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對跨境服務貿易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允許在9地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加速邁向制度型開放的步履鏗鏘。
不少地方出台措施鼓勵支持外資參與創新鏈、產業鏈投資。例如天津、重慶等地發布了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若干措施和實施方案,強調加大重點產業鏈引資服務力度,加大對外資標志性項目的支持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外企高管頻繁來華的背后,是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中不可撼動的地位。例如,以龍頭企業比亞迪為牽引,深圳構建了囊括整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完整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在第二屆鏈博會上,美國蘋果公司展覽牌引人注目:蘋果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超過80%在中國生產。首次現身鏈博會的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表示:“沒有中國的這些合作伙伴,我們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不久前,禮來、輝瑞、拜耳等8家知名國際醫藥企業在北京新設研發或創新機構,其中大多為跨國藥企業務版圖中的“北京首個”“中國首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表示,近年來,外商來華投資逐漸邁向高端、趨向創新,尤其是“營商環境、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對外資吸引力愈加凸顯。“中國巨大的市場仍是外企必爭之地,對全球投資者吸引力將持續增強。”他說。(新華社記者王豐、孫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