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動成都

12月3日,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比賽開賽前,賽場內炫酷的燈光和音樂讓滿場球迷情緒高漲。
12月9日,“民謠相伴 球拍飛揚——國球進社區”活動在成都市玉林街道舉行,乒乓球運動員梁靖崑與社區球迷乒乓互動。
12月5日,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華泰校區的同學們在校內教學樓屋頂上打乒乓球。這個校區有300多張乒乓球桌,分布在校園屋頂及操場。
12月1日,社區居民在成都市玉林街道的世界杯公園裡體驗趣味乒乓球運動。
12月14日,市民在成都市成華區桃源社區綜合運動空間打乒乓球。
12月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乒乓球愛好者在成都市玉林街道沉浸式體驗安逸生活。
12月14日,成都市踏水橋的一家乒乓球俱樂部內球桌全部客滿,前來打球的乒乓球愛好者中有60%來自附近的商住樓盤。
混團黃金周期間,成都市玉林街道的夜生活更加熱鬧。
2024年12月,成都成功舉辦了備受矚目的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來自全球的16支頂級乒乓球隊齊聚一堂,爭奪冠軍榮耀。作為年終的“收官之戰”,為期8天的賽事共進行了52場比賽。賽場內座無虛席,人聲鼎沸﹔賽場外,創新打造的世界杯公園及混團黃金周活動同樣熱鬧非凡,這場國際賽事帶來了成都別樣的“黃金周”,激發了城市的熱情。
12月4日晚7點,在玉林三巷·民謠裡,隨著演出樂隊與觀眾合唱的《成都》結束,這裡迅速轉換成觀賽模式。樂隊清空了表演設備,場地兩端的大屏幕開始直播中國隊第二階段循環賽首場對陣德國隊的比賽。不僅座席爆滿,兩側過道也擠滿了駐足觀看的球迷。這樣的場景,在整個2024年成都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期間持續上演。
在四川省體育館南門的入口處,等待入場的觀眾排起了長隊,特許商店內顧客盈門,支持中國乒乓球隊的球迷手持各種應援物品令人目不暇接。“我們購買了多場比賽的門票,和幾位朋友一起家庭組團前來觀賽,順便游覽成都,整個行程花費了六七千元。”西安游客王蓉分享道,比賽期間,她和朋友們上午游覽武侯祠、錦裡、熊貓基地、金沙遺址等景點,下午和晚上觀看比賽,並品嘗了成都的麻辣火鍋和正宗川菜,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
大批跨城觀賽的中青年群體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也成為重要的消費客群。“比賽能夠向全世界展示四川和重慶的美食、美景以及人民的熱情好客。”國際乒聯第一副主席、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此前表示,他希望混合團體世界杯能為成都的乒乓品牌增添新的亮點。
本次活動以賽事舉辦地及周邊地區如四川省體育館、玉林東路、民謠裡為核心,輻射全成都,涵蓋文創市集、美食節、乒乓游戲、專業樂隊演出和重要賽事轉播等內容,並在成都市商業區和旅游景點設立了分會場,通過多業態互動、多場景引流促銷、多區域共創參與的形式,促進了賽事經濟的發展。數據顯示,3萬多名外地球迷購票觀賽,每人花費2000元至7000元,賽事有效帶動了體育產業、住宿業、餐飲業、交通業和購物等方面的消費。
賽事舉行期間,位於成都市東二環邊的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也因為學校“主打”乒乓球而走紅。學校5個校區共有學生7000多名,乒乓球桌從最初的9張增加到了現在的829張,成為名副其實的乒乓球特色學校。操場邊、大樹下甚至天台上,整齊排列的乒乓球桌隨處可見。每到鍛煉時間,學生們就在校園乒乓球場上盡情揮拍。學校副校長苟雪梅介紹,由於乒乓球是“國球”,運動基礎好、氛圍濃厚,深受大家喜愛。學校位於中心城區,小巧、方便移動的乒乓球桌非常適合學校設置。
在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過程中,成都吸引了像混合團體世界杯這樣的國際大賽落戶,而這些賽事也反過來增強了世界賽事名城的影響力。“體育+”消費模式不斷擴展與創新,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使賽場內外同樣精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華小峰 薛劍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