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小小冰箱貼,怎樣“拿捏”年輕人的心?

2024年12月16日09:51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千筆樓︱小小冰箱貼,怎樣“拿捏”年輕人的心?

凌晨六七點鐘就排起了長龍,上架兩小時就被搶購一空,“種草攻略”被收藏超4000條次……近日,文創冰箱貼收藏熱潮席卷各大社交平台,成為網絡頂流。“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天宮藻井”等文化創意產品,更是“一貼難求”。

帶著濃郁工業流水線氣質、幾乎是物質充裕代名詞的冰箱,何以能和文化創意產品牽手結緣?方寸大小的“磁力貼片”,怎麼就能輕易“拿捏”住年輕人的心?文創產品“賣斷補貨”的“潑天富貴”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沉澱的思考?

這些日子,可把薛儉忙壞了。作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館長,他也不曾料到,以文物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為原型的“天宮藻井”冰箱貼,一上市就成了沖上熱搜的“網紅”。

網友們熱議:“九點開門,六點就有人排隊”“現場隊伍上百米,網上預約更是一‘號’難求”……線上線下持續不減的熱度,道出了這款冰箱貼究竟有多“火”。

“賣斷貨”的還有以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設計靈感的冰箱貼。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木質和金屬款鳳冠冰箱貼共計銷售超53萬件,成為國博近20年來當之無愧的“銷冠”。

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關於冰箱貼的相關筆記,點贊量上千過萬的一篇接著一篇。有的秀自己“去一趟北京博物館回來后的冰箱”,有的晒“集齊鳳冠冰箱貼的全攻略”,有的分享“打開北京最炫冰箱貼的儀式感”……

這些滿滿的儀式感背后,說是年輕人購買和分享冰箱貼的樂趣,不如說冰箱貼“拿捏”住了年輕人的心。

關於冰箱貼,在社交平台上,點贊互動最多的一條評論是“冰箱貼,到底有什麼用?”

是的,很多有點年紀的人,對冰箱貼的如此“魔力”,感到疑惑和不解。

從網友熱捧的網紅冰箱貼來看,無一例外,都是創意獨特、制作精良、寓意豐富的產品。這些特質,的確讓冰箱貼具備了走紅的潛質。但有創意、制作好、寓意深的文創產品,並非冰箱貼獨有。如此大紅大紫,為何獨獨就是冰箱貼?

小小冰箱貼,在雙向對視中,讓沉默的歷史開口說話,讓濃縮的文化徐徐“化開”。

有網友稱,層層打開天宮藻井冰箱貼,仿佛古代的“瓊樓玉宇”盡在自己手掌間開合﹔“點亮”彩繪雁魚銅燈冰箱貼,古人導煙照明的智慧,在“鴻雁回首”中若隱若現﹔欣賞造型精致的九龍九鳳冠,就像和古人開展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以冰箱貼為代表的這波文創熱,贏得“潑天流量”,與其說是冰箱貼把歷史講“活”了、帶“火”了,不如說是傳統文化把冰箱貼送上了熱搜熱榜。這是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追捧堅守、對中國歷史深情回眸最直觀的表達。

小小冰箱貼,沉澱著一段經歷、一段情感、一段回憶。一名網友說:“現在每去一個城市都喜歡買冰箱貼。往客廳一坐,看著看著就想起一段難忘的回憶。”

“天壇飄雪冰箱貼唯一的缺點是隻有北京有”“四季款冰箱貼是我在蘇州花得最值的一筆”“這些冰箱貼都是我遍布世界的足跡啊”……在某社交平台上,這些網帖下面都有成千上萬條互動留言。

將冰箱貼隨手發到社交平台,還能和天南地北的網友,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各種經歷,在有限的流量中找到無限的樂趣。

承載這麼多信息,提供這麼多情緒價值的冰箱貼,還只是一塊磁貼嗎?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屏”。

電視,曾經是我們共同的屏,牢牢地佔據著客廳C位,是人們獲取資訊、精神娛樂的最主要渠道。

有意思的是,曾經躲在廚房、隻負責食物供給的冰箱,卻因一塊塊冰箱貼,竟成了精神和文化的載體,甚至有趕超電視、爭搶C位的趨勢。

的確,看看年輕人的冰箱,面膜、奶茶、減脂餐……這些儲藏品,似乎都是“美”的素材,而不隻停留在“吃”的主題。

不少年輕人甚至將“生活的鬆弛感”“冰箱的顏值度”作為衡量幸福感的指數。

從冰箱的“裡”,到冰箱的“面”,裡裡外外,都在豐富著冰箱的“打開方式”。

冰箱這面看似冰冷的“屏”,貼滿了生活的碎片。這些碎片,布滿歲月的印記,散發著文化和歷史的韻味。當然,也精准地戳中了線上線下的“樂點”。

“冰箱屏”不會說話,卻在沉默中實現了與對視者之間的精神交流和情感互動。這種“雙向奔赴”,會不會是冰箱比電視更會“拿捏”人心的秘笈所在?

“冰箱社交”初露端倪。你家的“冰箱屏”,貼滿了嗎?

(新華社記者馮鬆齡 劉雅萱)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