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型的大氣“保衛戰”
守初心 強“四力”助發展
“系統提示:出現PM2.5顆粒物高值區,須馬上確定污染源,阻止污染物持續產生。”
12月12日10時,綿陽市生態環境局內,大氣污染防治會商會正在緊張進行。大屏幕上,綿陽市“天空地”一體化溯源防控系統衛星遙感圖片展示出全市空氣質量狀況。在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背景下,地圖上顯示的一片位於安州區的紅色圖斑,格外引人關注。
“叮叮!”一條關於顆粒物高值污染的問題清單,通過大氣天空地監管系統發送到綿陽市安州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的手機中。接到問題清單后,安州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專班立即組織安排人員現場排查,一場守護城市藍天白雲的大氣“保衛戰”隨即展開。
精准治污,天空地監管系統快又准
“顆粒物高值區位於安州區馬鞍大道、永安路及周邊區域,結合實時風向,建議加強揚塵污染排查。”綿陽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污染防治分析團隊技術人員羅洪艷對系統提示的情況進行分析。
根據分析團隊建議,記者跟隨工作人員坐上大氣監測走航車,一同摸排現場情況。
一路行駛、一路監測。走航車經過居民區、商業街、工業園區等地,並未發現數據異常。隨著走航車逐漸靠近馬鞍大道方向,記者注意到路上的貨運大車逐漸增多,與此同時,監測數據也發生變化。
“監測儀器顯示顆粒物數值逐漸升高。”綿陽市安州生態環境局監測人員薛軻歆介紹,來到馬鞍大道、永安路的交叉路口后,顆粒物數據達到峰值,這一情況與遙感圖像上的位置基本吻合。
“通過對比遙感數據和現場觀察情況,我們發現該道路大車較多,確實存在貨車帶泥上路等揚塵問題,因此可以判定,此次造成顆粒物高值的原因主要是由移動源和揚塵源污染造成的。”薛軻歆解釋,車輛擁堵怠速集中排放的尾氣,以及行駛帶起的灰塵,都是導致空氣中顆粒物含量增加的原因,這種現象在秋冬季節尤為明顯。
從問題預警到現場排查,“快”是記者的直觀感受。
在綿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鄭開強看來,能做到又快又准地聚焦問題、排查問題,大氣天空地監管系統起到關鍵作用。利用衛星遙感、雷達掃描、組分監測、多源分析、視頻監控等科技手段,生態環境部門可精准發現污染物高值區,再通過任務系統實時推送至責任區縣和部門,這使得問題發現與排查形成閉環。
協同處置,多方合力防治污染
找到問題后如何解決?“環境保護從來不僅僅是生態環境部門的事情。”鄭開強介紹,當地聯合經信、公安、住建、交通、綜合執法等部門組建市級大氣污染防治巡查專班,各縣市區、園區也組建相應模式專班,專門從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
確定污染源后,安州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接到任務,到現場設立檢查點,疏導因貨車數量較多而造成的交通擁堵,同時重點檢查車輛帶泥上路等揚塵以及尾氣排放問題。
與此同時,洒水車、抑塵車也來到相關路段進行作業,及時清理灰塵、減少揚沙,跨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高效有序。
當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綿陽市生態環境局,通過對比遙感衛星監測圖片可明顯看出,此前顯示的顆粒物高值區已不存在,一場小型的大氣“保衛戰”獲得勝利。
從數據看成效。12月1日,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預測:四川盆地大部分城市將在12月1日至4日出現一次顆粒物污染過程。而12月1日至7日,綿陽PM2.5濃度為56微克每立方米,優良天數7天。
綿陽在大氣污染治理上所作出的努力,折射出全省打好冬季大氣“保衛戰”的決心。
針對冬季不利氣象條件,四川於近日印發《2024年冬季大氣攻堅“保衛戰”行動方案》,聚焦大氣污染主要指標進行為期40天的強力攻堅。具體來看,通過建立工作通報機制,對18個市(州)大氣攻堅實施日調度、周通報﹔組織專家團隊對成都平原、川南、川東三大重點區域駐點跟蹤幫扶,幫助地方提升科技治氣水平﹔進一步整合環境監測力量,發揮西南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作用,以空氣質量預測為地方工作開展提供支持。
當前,全省上下正共同奮戰,持續推動空氣質量改善。(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