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弘揚三線精神 譜寫時代華章

《巴蜀史志》“三線建設”專刊出版

2024年12月14日09:3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12月14日電 (記者劉海天)12月13日,《巴蜀史志》“三線建設”專刊正式出版,為三線建設決策6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

該書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會同四川省三線建設研究會、攀枝花市地方志編纂中心、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綿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聯合編輯。

《巴蜀史志》樣書。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供圖

三線建設孕育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在這場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熱潮中,四川是三線建設的中心與重點,居於極為重要的地位,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四川也因三線建設得到全面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防工業基地、基礎工業基地。

2023年8月開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會同相關單位,用一年多時間,聯合編輯出版《巴蜀史志》“三線建設”專刊,真實再現那段氣壯山河的歷史。

為將本期專刊打造成精品期刊,各編纂單位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編輯組,多次召開編纂工作座談會,走訪專家學者,拜訪三線建設參與者,反復研究方案、征求意見。專刊文章聚焦三線建設史研究、三線遺產保護利用、三線精神傳承弘揚3個方面,記述范圍涵蓋三線地區13個省區和小三線建設開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區,約稿對象包括三線建設參與者、三線建設史研究教學者、史志和文博工作者、精神文明宣傳工作者等。審稿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三線建設研究分會副會長陳東林把脈定向,確保專刊內容豐富、史實准確、堪存堪鑒。該刊最終以53篇優質稿件搭配280余幅優質圖片,版面字數50余萬字、328頁的厚重內容精彩呈現,是一期集權威性、學術性、可讀性為一體的高質量主題期刊。

本期專刊設前置拉頁和“特載”“崢嶸歲月”“蝶變新生”“輝煌成就”“歷史豐碑”“青春之歌”“光載千秋”7個欄目。前置拉頁從“中國三線建設區域劃分示意圖”“全國三線建設的十三個省區”“大事概覽”3個方面,立體呈現三線建設區域劃分情況,提綱挈領介紹三線地區13個省區三線建設概況,逐年反映三線建設大事要事,給人一目了然的清晰印象。“特載”主要反映中央領導對三線建設的關心、三線建設在國史書寫中的地位作用及三線建設對建設新時代國家戰略腹地的重要啟示。“崢嶸歲月”圍繞三線建設的背景、選址、布局與發展過程進行謀篇布局。“蝶變新生”講述三線建設在新的形勢下,根據黨中央部署,轉變經營方式、調整改造升級,在改革中突圍、從發展中蝶變所創造的新成績。“輝煌成就”用事實說話,著重從國防建設、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城鎮發展等不同角度,呈現三線建設中創造的輝煌業績,取得的顯著成就。“歷史豐碑”通過介紹具有突出功勛、產生重大影響的三線建設領導者、科學家、參與者等的事跡,彰顯他們立黨為公、無私奉獻的風採。“青春之歌”講述年輕的建設者舍小家為大家,遠離繁華都市,在大山深處冶煉青春,將最美的青春奉獻給國家的大愛情懷。“光載千秋”呈現的是三線精神的內涵、價值與傳承路徑,三線遺產在新時代的保護利用路徑等內容。每個部分既獨立成章又相互呼應,既注重史實的真實性,又注重文章的可讀性。

本期專刊是近年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緊扣大事要事節點、服務中心大局推出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巴蜀史志》創刊42年來精心編輯出版的第14期主題期刊。本期專刊對深入推進三線建設史研究,更好地保護利用三線遺產,傳承弘揚三線精神,讓更多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充分認識三線建設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