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鄉 戲水長流
競演大賽“點亮”鄉村文化
近日,四川省第四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省級決賽暨頒獎晚會在自貢榮縣落幕。來自基層的群眾文藝愛好者“端”出了豐富多彩又兼具鄉土氣息的文藝節目,將鄉村的故事娓娓道來,讓多彩的生活走進觀眾的心間。
鏡頭和劇本聚焦基層,話筒和舞台交給群眾。回顧本屆大賽,從4月啟幕,經過線上競演、線下競演以及最終的省級決賽,村裡的歌與鄉裡的情在舞台上亮相,文化能人的巧思與觀眾的掌聲一路相伴,為鄉土文化的傳播與破圈增添了新的亮色。
在四川為基層群眾持續搭建的舞台上,“文化在鄉”的活力涌現,“文化破圈”的案例接踵而至,鄉土文化的生命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釋放。
下沉深入
競演舞台拓寬 鄉村更“有戲”
歷屆競演的省級決賽暨頒獎晚會是重頭戲。從線上競演環節和各地線下大賽環節走出來的鄉村代言人、鄉土文化能人匯聚一堂,用朴實的語言、躍動的肢體,講述蜀鄉故事。
“杜鵑花開隻為等待你來,花香飛進你我心海,金呀錢棍呀敲起來,我們一起唱起來……”
在本屆省級決賽暨頒獎晚會上,達州萬源市大竹鎮以平均年齡48.3歲的隊伍參賽,演員多數為當地居民。融入非遺舞蹈技藝的節目,斬獲第五名。舞台上,演員用金錢棍敲打身體,發出悅耳的響聲,鏗鏘有力。退台的斜坡上,女演員按捺雀躍的心情,互相攙扶走下舞台。
“第一次來到這麼大的舞台上,非常激動。這次大家為了能有更好的舞台表現,沒有穿以往的平底鞋,穿了帶一點高跟的舞鞋,這樣看起來身體會更加舒展。”演員陳碧波這樣介紹舞台上的巧思。
各支參賽隊伍的熱情讓晚會導演甘文豐印象深刻。“恰恰因為這些演員多數來自基層、非專業的,所以他們沒有被程式化的技巧所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將自己對家鄉的自豪,將自己火熱的內心表達出來,傳遞出原生態的魅力。”
更大的舞台,走進鄉村火熱生活,換來參賽者更加踴躍的文化參與熱情,讓鄉村文化大戲“戲”水長流。相較於往年,今年大賽進行了一處重要的優化升級。在參賽主體上,由原來的鎮下沉到村,進一步擴大活動覆蓋面。截至10月底,本屆大賽累計吸引8810個鎮、村、街道,2142名文化能人、2281名鄉村代言人參與線上競演。大賽上線參賽作品及稿件點擊量累計超過7億次,獲贊數超過800萬次。
除了文化活動和文化節目,文化產品也備受關注。本屆活動,各地配套的鄉村集市的開設,讓來自基層的文化名片得到了更多曝光機會,並搭建了文化產品“變現”的新舞台。
在自貢榮縣的鄉村集市上,46個店鋪來自四川全省14個市州,展銷省內各地特色傳統美食、農副特產、文創產品等,融入鄉村文化展演、傳統技藝體驗等活動,營造濃郁的鄉村文化活動氛圍。
來自宜賓珙縣孝兒鎮的非遺傳承人何定才帶著僰鄉臘制品,參加了省內多個地方的鄉村集市活動。“有邀請我過來的,也有我自己報名的,大家對傳統手工藝制作的臘味都比較感興趣,我們的品牌臘肉也一路收獲新的訂單。”
內功添勁
“文化在鄉” 釋放鄉土文化活力
“昨夜幽香吹入戶、向南枝、花已露、萬般繁華藏不住……”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的線上投稿參賽作品《廂遇》,在流行歌曲中運用了川劇的念白,並化用了四川詩人流沙河的詩句,以本地化的特色展現城廂鎮的文化氣息和歷史積澱,讓網友透過屏幕仿佛又與歷史名人來了一次相遇。
從外來式“文化下鄉”到本地化“文化在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當下的發展趨勢更加強調培育鄉村的內生文化動力,要求鄉村文化建設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讓群眾成為基層文化舞台的主角,持續孵化鄉村文化振興的“種子”。
本屆競演的啟幕地選擇在巴中市平昌縣白衣鎮,正是往屆競演種下的“種子”鄉鎮。3年前,在首屆大賽中,白衣鎮以特色鄉土文化節目《全魚宴》成功入選四川首批“100個魅力鄉鎮”。該鎮負責人認為,乘上競演大賽的“東風”,白衣鎮有了更新潮的方式推介自己。
新老面孔在大賽中交替展示文化活力。首次接觸短視頻產品制作,自貢榮縣旭陽鎮文化志願者曹吉,通過“四川鄉當潮”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台發布推介家鄉短視頻40余條,其中視頻《梧桐花開詩書香》點擊量達15萬以上。廣安華蓥市永興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姜微波,以《品味四季 我在永興鎮等你》等代言視頻,受邀成為省級決賽參演嘉賓。
大賽的舉辦,還吸引了一批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年輕人參與。一邊有鄉村生活的經驗,另一邊還有城市闖蕩出來的眼界,返鄉創業人士回歸鄉村土地孕育的短視頻產品,成為大賽中的創意擔當,帶領網友通過鏡頭走進鄉村的勃勃生機。
德陽什邡市湔氐鎮桐林村村民黃偉網名“鄉村黃老表”,曾是餐飲行業從業者。在短視頻中,他身著西裝、領帶和皮鞋,以頗具反差感的形式在田間開著耕地機、拖拉機,為村民犁田耕地,熟練的操作讓網友感嘆“原來干農活還可以這麼帥”。
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的短視頻創業者冉可七選擇以柔情脈脈的打開方式,為網友講述鄉村的愛情故事,在知名社交媒體平台收獲了超過220萬的粉絲。“想法很簡單,就是把我們家鄉水果的名氣給打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家鄉,願意去吃我們家鄉的農產品。”冉可七表示。
“以鄉村為背景、以文化為旋律、以群眾為主角,四川省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已經舉辦了四屆。”大賽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在以往的辦賽基礎和今年更加接地氣的競賽組織形式的幫助下,讓一批批活躍的文化能手在競演中脫穎而出,更好展示大美鄉村。
記者手記
看見文化“種子”破土生長的力量
在四川省第四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省級決賽暨頒獎晚會的現場,從田野裡升騰起的“鄉土味”令人印象深刻。多個節目都在布景中使用了仿真稻穗道具。演出后台,演員上台前一遍遍調試道具,下台時小心翼翼撿起“稻穗”,恰似耐心照看金燦燦的稻田。並且,本次大賽“四川‘鄉’當潮”的主題標志的色調,也使用了燦爛金黃色。參演的演員多數為土生土長的村民,以對家鄉的深沉熱愛來彌補表演技巧上的不足。
物質食糧的種子在鄉村的土地裡扎實生長。在一屆又一屆的賽事中,文化能人、鄉村代言人等陸續登台競演,並在競演后持續發光發熱,成為扎根泥土的文化“種子”。技藝不斷提升,經驗持續累積,這些“種子”選手創作的帶著“鄉土味”的文化短視頻產品,唱響百姓自己的故事,訴說鄉裡鄉親的家長裡短,也逐漸成為鄉村精神食糧的重要組成。
鄉村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地方物產等文化資源,這些資源是鄉村文化孕育和發展的土壤。下沉層級、降低門檻的競演賽制設計,讓這些資源得到了更多的曝光機會。村民自信而勇敢地走向舞台中央,成為握著話筒的主角。農村有了歌聲、有了笑聲、有了掌聲,鄉村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將持續聚集,更好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