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38年來無法寄出的信件,昨日迎來收件人

四川版“失孤”母親與被拐兒子團聚

2024年12月13日08:09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版“失孤”母親與被拐兒子團聚

“就是這顆紅色胎記,對上了!”12月12日,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認親現場,盧鳳霞在一位小伙子的后頸處一番尋找,當看到一顆紅色的胎記時,她認定這就是38年前丟失的兒子曾文豪,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緊緊抱住兒子不願鬆手。

  38年前,和丈夫曾洪文一起在涼山州工作的盧鳳霞,將1歲半的兒子曾文豪送回老家三台縣城。不到半年時間,兒子在一次與親人到公園玩耍時被人抱走拐賣。為了尋找丟失的兒子,盧鳳霞辭去工作,一邊打工一邊四處尋找。特別是近年來,她走遍大半個中國尋找兒子,其抖音等社交平台粉絲有3.5萬,被網友稱為四川版“失孤”母親。

  今年10月,公安部組織第三批打拐專項行動,民警發現山東濟寧的文清(化名)與綿陽失蹤兒童曾文豪高度疑似,后通過DNA檢測,確認文清系曾洪文、盧鳳霞夫婦丟失的兒子。

  認親現場

  母親找到兒子的胎記“對上了”

  12日上午,從成都趕到綿陽的盧鳳霞夫婦,早早地來到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臉上洋溢著幸福,他們即將見到丟失38年的兒子。

  “尋找了38年,終於畫上圓滿句號。”盧鳳霞說,兒子丟失時她才剛滿21歲,整整尋找了38年,如今已到花甲之年,她終於了卻了找到兒子的心願。“得到兒子的消息后,我還通過社交平台,把找到兒子的消息進行了分享。”

  當戴著口罩的文清走進認親現場時,盧鳳霞夫婦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快步走過去拉住文清的手,泣不成聲。平靜下來后,盧鳳霞撫摸兒子的頭,又到后頸處一翻尋找,“就是這顆紅色胎記,對上了。”

  曾洪文給兒子戴上精心准備的平安扣,希望兒子以后平平安安。盧鳳霞給了兒子一個大紅包,一家人訴說著分別的相思之苦。

  盧鳳霞至今還記得,豪豪牙齒長得晚,她在1986年夏天給豪豪煮了一個玉米,結果兒子吃了消化不良,當晚鬧肚子。“兒子捂住鼻子,不停地說臭臭。”

  打工尋子

  她已記不清到底去了多少地方

  盧鳳霞說,豪豪出生於1985年3月26日,1986年夏天,她和丈夫把剛滿1歲半的兒子送回三台老家。當年12月9日,盧鳳霞的弟弟帶著豪豪到三台縣人民公園玩耍,結果豪豪不見了蹤影。

  “兒子失蹤兩天后,我們才收到電報,得知兒子被人抱走。”盧鳳霞說,兒子丟失的那個冬天特別冷,有下不完的雨。她趕回老家后,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鄉間尋找,常常摔一身泥。然而找遍了老家附近的鄉鎮、火車站、汽車站,卻沒有任何消息。原本平靜、幸福、充滿希望的家庭,一下子跌入深不見底的漩渦。

  “1987年春節剛過,我就辭去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尋找兒子當中。”盧鳳霞說,回到三台后,她先是在周邊的鄉鎮尋找,后來奔赴綿陽、成都、重慶等地,每到一個地方,逢人就問誰見過這個孩子。除此之外,她還到處張貼尋人啟事,並在報紙、廣播、電視上尋人。

  “干等消息總不是辦法,我每到一個地方,就在當地找一個臨時的工作先干著。”盧鳳霞說,她先后到過山東、福建、河南、河北等地,每個地方待上幾個月。由於時間跨度太長,盧鳳霞已記不清到底去了多少地方。

  盧鳳霞記得最清楚的,是到貴州待的整整3年。“從2016年到2018年,我在貴州一邊做小生意一邊打聽兒子的消息。”盧鳳霞說,隻要哪裡有疑似被拐孩子的消息,她都要去看看,但每次都是滿懷希望而去,最終失望而歸。

  粉絲3.5萬

  她被稱為四川版“失孤”母親

  2018年,盧鳳霞從貴州返回四川,並加入了多個尋親志願者團隊。“自己的兒子沒找到,反而幫別人找到了孩子。”盧鳳霞說,她和其他尋親志願者一道,先后幫助近10個家庭找到親人。

  2021年4月,山東“拉面哥”爆紅網絡,盧鳳霞就讓丈夫開車過去,“為了‘蹭熱點’,增加曝光量。”盧鳳霞說,他們和一同趕去的幾位尋親家長一起,趕到“拉面哥”家中。每次直播,盧鳳霞就去找最佳位置,以便在眾多媒體和網絡主播的鏡頭下增加曝光量。

  38年裡,盧鳳霞的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但始終沒有兒子的消息。近幾年,隨著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的興起,盧鳳霞又多了一條尋子渠道,她還專門注冊了自己的賬號,到目前為止,其粉絲達到了3.5萬,網友稱其為四川版“失孤”母親。

  無法寄出的信件

  終於等來了它們的收件人

  一次次的外出尋找,一次次的失望而歸。夜深人靜時,盧鳳霞就找來紙張,開始給兒子寫信。兒子該上小學了,該讀中學、考大學了,她都給兒子寫信,只是這些信不知該寄往何處。

  38年來,盧鳳霞給兒子寫過的信件太多,直到后來整理房間時,她把找到的14封信抄錄在筆記本上,說以后找到兒子了,要給兒子看。

  認親現場,盧鳳霞拿出珍藏的筆記本,上面不僅有文字,還有兒子小時候的照片。文清一邊翻看,一邊默默抹著眼淚。

  “想念兒子就寫上,怕自己年齡大了,有些事情回憶不起。”盧鳳霞說,有些信是自己隨手寫的,時間長了找不到了。

  “兒子,你現在好嗎?媽媽好想你,再有一個月你就滿15歲了……你18歲能回來找我們嗎?好盼望啊,望穿雙眼盼兒歸,是媽媽不好,對不起,請你原諒……”這是盧鳳霞2000年的時候給兒子寫的信。盧鳳霞說,她不知道該把這封信寄往哪裡,但在內心深處,想著一定會找到兒子。

  在許多封信件中,盧鳳霞都寫下了對兒子的思念、內疚,寫下自己的痛苦、煎熬。她讀書不多,寫起來很吃力,但她沒有別的辦法,隻想把內心的話寫給兒子。

  后來,盧鳳霞將對兒子的思念拍成視頻,發布在社交平台上。她的社交賬號中,還發布了許多祝賀其他父母成功尋親的視頻。12月11日置頂的視頻,是丈夫開車載著她前往綿陽認親,視頻文案中寫著“出發,接寶貝回家”。38年的苦心尋找,在12月12日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那些沒法郵寄的信件,終於迎來了它們的收件人。(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