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二〇二五 有力政策更顯溫度

更有力度的宏觀政策呼之欲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穩住樓市股市”。
“這既是(政府)根據過去宏觀調控的成功經驗,更是基於對當前國內外的宏觀形勢,科學判斷作出的部署。”粵開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認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面臨內部總需求不足和外部全球經濟疲軟、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等壓力,“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化壓力為動力”。
在外部風險加大的當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將擴大內需放在9項重點工作之首,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意味著從政策方向上看,提振消費、改善民生的傾向進一步突出。”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銀行業協會研究專委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綜合施策、協同配合,更好地發揮政策“乘數效應”,打出提振消費的“組合拳”。
實際上,自今年3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印發以來,政策“暖風”頻吹。今年9月24日起陸續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更是帶動部分關鍵經濟指標回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創下今年5月以來的新高。受益於“兩重”(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自9月以來連續兩個月改善。
從增值稅發票數據看,11月,全國企業採購機械設備金額同比增長4.5%。其中,制造業、信息技術服務業、電熱氣及水生產供應業等重點領域採購機械設備金額同比分別增長5.1%、7.4%和15.9%。
“增值稅發票數據反映‘兩新’發展勢頭良好,顯示我國生產需求穩中有升,市場信心正在增強。”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黃立新表示,下階段,隨著“兩新”政策覆蓋面不斷擴大和近期一攬子經濟增量政策持續落地,政策效用有望進一步得到釋放,繼續促進產業升級,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穩步向前邁進。
更直觀的民生溫度顯現於對小微企業“真金白銀”的支持。小微企業是擴大就業、穩定市場、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今年10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從供需兩端發力,探索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新路徑。
最新的“成績單”顯示,截至11月底,各地依托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累計走訪1207.2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將194.2萬戶納入“申報清單”,130.3萬戶納入“推薦清單”。銀行對“推薦清單”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2萬億元,新發放貸款1.2萬億元。
更多資源正在向促消費、保民生靠攏,以更大力度推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宏觀調控正在逐步從傳統的重投資轉向重民生,以貼合經濟結構從基建、地產和傳統制造業向新基建、高端制造業、消費和服務行業轉型的內在要求。
中信建投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負責人黃文濤注意到,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1465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農林水利、社保就業、科技和教育支出增速靠前,“表明基建、民生和科技是當前重點支持領域”。
在楊赫看來,相較於今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等提法,12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更加明確地提出“穩住樓市股市”,釋放出對近期一系列穩地產、活躍資本市場舉措的牽引和推進信號,能進一步修復市場信心。“特別是住房,既關乎發展也關乎民生,穩樓市對加強預期管理、破解資產價格負向循環意義重大,也是保障青年和新市民群體安居樂業的內在要求。”楊赫說。
上一輪陸續落地的一攬子增量政策中,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等舉措利好頻出。10月,住建部部長倪虹在介紹房地產政策“組合拳”時強調,各城市政府在結合當地實際優化完善房地產政策的同時,一定要加大保障力度,兜牢住房保障這個底線。他介紹,今年1-9月,我國已建設籌集了保障性住房148萬套(間),到年底可讓450萬新市民、青年住進保障性住房。以“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等方式,讓新市民、青年安居樂業,從而加快產業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
展望未來,2025年被認為是政策加碼的關鍵年份,既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又承接2026年“十五五”開局。黃文濤預計,2025年宏觀政策層面將進一步突破思維定式,對實體經濟推出更加寬鬆的財政支持和流動性呵護。他還提到,當前財政進入擴張周期,中央財政有望進一步加碼,專項債和特別國債也有望繼續加大規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 賈驥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