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主+平台+職教 “三駕馬車”驅動園區“引資聚鏈”
“搬到這裡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和‘鏈主’企業在一起。”在位於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的成都博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大勇毫不避諱地向記者介紹起企業的商業模式,“我們是‘鏈主’企業在國內第二大核心供應商、西南片區第一大核心供應商,很難被替代。”
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蒲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前,成都市正推進“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與“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兩大行動。“進解優促”與“立園滿園”兩駕馬車並駕齊驅,真招實招為企業紓困解難,不斷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全力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引領著產業駛向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聚焦如何強鏈延鏈補鏈,拓展國內國際市場,激發企業創新能力,眼下,成都市蒲江縣正深入貫徹落實市級“兩大行動”部署要求,深化園區國際合作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優化管理運營體制、構建牽引驅動模式、升級營商環境,在“鏈主+平台+職教”模式牽引驅動下,助力園區“引資聚鏈”,奮力打造高水平中德國別合作園區。
以商招商 圍繞“鏈主”聚“鏈屬”
圍繞裝備制造、生物制造、綠色食品三大主導產業,目前,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已聚集世界500強德國博世電動、美國絲漣、百歲山等優質中外企業347家。劉大勇口中的“鏈主”企業,就是博世電動。
2012年底,劉大勇將企業搬至現在園區,為博世包裝進行高精度零部件加工及表面處理。一路走來,他帶領企業成功入圍博世電動供應商,並升級成長為核心供應商。如今,他還有更加長遠的規劃。
“有了訂單,生產效率卻達不到,怎麼辦?”劉大勇坦言,想要在園區內扎根,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單單作為“鏈屬”企業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擴建工廠、打造精密加工產業園的想法在他腦海裡萌生。下一步,他准備引進更多的外地同行企業園區,協助進行產品深加工,讓自己的企業變成甲方。
“和博盛不一樣,我們配套博世的產品,在我們所有產品中隻佔小部分。”成都信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制造電機核心零部件的企業,目前主要配套新能源汽車電機和白色家電壓縮機,“我們看中這邊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所以准備植根園區,在現有基礎之上拓展更多的業務。”
近年來,園區以世界500強德國博世電動“鏈主”龍頭企業為牽引,圍繞供應鏈、市場鏈、產品鏈上下游產業配套,積極搭建“以商招商”載體,靶向引進一批“強鏈、延鏈、補鏈”項目,吸引博盛、東洋炭素、瑞博等10余家關聯配套企業投資落地園區,博世電動本地配套率由入駐時的5%提升至目前的80%。
共建平台 暢通供需對接拓市場
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蒲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入駐園區,除了基於與博世達成合作的考慮,劉大勇也對園區的服務做了考察。“剛剛來這裡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前期發展相對困難,園區及時伸出了援手。”劉大勇說,園區不僅組織專人為企業講解最新的政策措施,還定期開展培訓會,建立了便於溝通的微信群,一對一地為企業精確提出提升和改造的建議﹔同時,搭建平台,助力企業發展。“這個園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國別園區,園區管委會時常組織活動,我也由此結識了不少外企,在互相參觀考察的過程中還談成了合作。”
“我們的主要業務已經發展到數控刀具、精密模具、高精度數控加工等,致力於為電子、醫療、機械、汽車、航空及通訊等各行業提供配套生產。”劉大勇的公司目前已與美國查特生物醫療有限公司、德國豪邁、奧地利安颯等全球龍頭企業開展合作,生產醫藥類和食品包裝類零部件。
為聚集延伸本土企業供應鏈、助力拓展全球市場,園區攜手德國聯邦採購物流協會、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創新打造中歐跨國採購平台,暢通中歐企業供需對接,實現企業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雙邊發力”“兩條腿走路”。目前,平台累計向全國發布超1500億元的歐洲企業採購信息,累計完成採購量超350億元,共幫助500余家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國門。
中德(成都)AHK職教培訓中心學子正在進行實訓。蒲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校企共育 產教融合促轉化
一張張圖紙,通過機械加工,變成了一個個精密零件。寬敞明亮的教學廠房裡,一群職高學生正全神貫注地操作著機床。一牆之隔的眾多企業裡,生產線的工人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學生和工人做的事是一樣的嗎?”“一模一樣!”面對記者的提問,中德(成都)AHK職教培訓中心負責人的回答斬釘截鐵,“這就是為企業訂單培養的學生。”
借鑒德國“雙元模式”創新政園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中德(成都)AHK職教培訓中心實施“九個一工程”,通過瞄准一個目標、選好一批學徒、找好一個合作企業、建好一個跨企業培訓中心、帶好一個教師團隊、開發一套本土化課程、形成一種育人理念、形成一套標准、建立一系列工作機制,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劉大勇的企業也是培訓中心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之一。“公司成立初期,生產經營上遇到很多困難,博世公司派出工程師為我公司進行指導,2013年推薦了2名來自AHK雙元制學校的畢業生到公司就業,他們扎實的理論基礎、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過硬的專業技能讓我們耳目一新,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劉大勇說。2015年,中德(成都)AHK職教培訓中心正式落戶蒲江,公司與中心立即開展合作,共同培養學員。由於劉大勇的公司了解德資企業技術需求和用人標准的企業,他受邀與中德AHK職教培訓中心在課程培訓開發、學員實習等方面開展緊密的校企合作,2016年正式挂牌中德(成都)AHK職教培訓中心博盛實訓基地。
劉大勇表示,其公司也作為“雙元”中的“一元”,參與對學生的培訓教學。公司對學生的培訓,主要採用初體驗、結對子、轉崗位、獲准入、轉角色、優就業“六步法”現代學徒制模式與學校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簡單點說,就是學生在‘雙師’指導下,以‘學徒+學生’的身份,進入企業進行項目實訓課程學習,隨后進入‘准員工’階段,直到達到企業要求,最終成為正式員工。”劉大勇說,最終的成效便是,學生一畢業,就已經是生產線上的熟練技工。
近年來,園區聚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在引入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探索構建“學校+跨企業培訓中心+企業”的“三元共育”職教模式,創新打造中德(成都)AHK職教培訓中心、庫卡機器人授權研究院、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園研發培訓中心等5個產教融合載體,為企業輸送創新實踐型人才953人,助力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160余項。(王波、實習生馮子芯、韓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