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發展按下“加速鍵”
近日舉辦的2024年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動上,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全國智慧旅游發展報告2024》(下稱《報告》)顯示,有75%的游客通過在線旅游平台獲取旅游信息,游客越來越傾向於利用互聯網資源,尤其是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直播平台尋找旅游靈感、比較產品、分享經驗以及完成預訂流程。智慧旅游服務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場景數字化創新提速,智慧旅游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
智慧旅游不斷拓展新玩法,讓游客獲得更豐富的游玩體驗和更便捷的出行服務。去年10月,國風科幻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項目《永樂長思》在國家圖書館首演,通過VR大空間構建的三維場景,融合光影、聲畫、表演藝術等要素,生動再現《永樂大典》的編纂歷程及明清至民國時期的服飾風貌,游客能夠在體驗過程中獲取多維度的文化認知。
《報告》顯示,主題樂園、博物館等場所的交互式體驗持續優化,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向具身體驗和內容共創轉變。據調查,85.5%的游客體驗過沉浸式旅游活動,游客最常參與的沉浸式體驗類型為沉浸式主題樂園,其次是沉浸式真人游戲、沉浸式劇場、沉浸式博物展覽等。
便捷導航、緊急求助、語音講解等智能服務越來越普及,“銀發游”群體出行體驗顯著提升。在廣東惠州羅浮山景區,智慧票務系統能幫助老年游客“刷臉”入園,解決購票難、排隊慢等問題﹔在內蒙古呼倫貝爾,通過“指尖上的呼倫貝爾”小程序,老年游客可以通過AI助手,向數字人提問,通過語音獲取旅游信息、定制游玩行程﹔在上海,新型數字公共電話亭“Hello老友亭”引入多功能智慧屏,推出一鍵叫車、免費充電、AI照相等功能,成為城市街頭新“網紅”……
數智化技術在旅游資源保護中也發揮了新的作用。走進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鐘鼓樓、正陽門、先農壇、中山公園等地的實時監測數據,能夠集中監測分析文化遺產本體狀況、周邊環境、產業結構、游客信息、安防等情況,構建一條動態感知、狀態分析、智能預警和協同保護的“智慧中軸線”。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表示,在數智化發展趨勢下,旅游消費正在從休閑娛樂向學習探索等方向躍升,旅游體驗正在從被動觀賞到主動交互與深度沉浸轉變。未來,要圍繞市場需求推動技術革新與旅游體驗升級,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智慧旅游服務和營銷效能,深化智慧旅游業態的跨界融合創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