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首家“AI醫院”年底上線

你能接受AI醫生嗎?

2024年12月04日08:28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首家“AI醫院”年底上線

目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醫療領域無疑是極為引人矚目的一個。近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團隊打造的首家“AI醫院”Agent Hospital正在進行內測,將於年底正式上線,並於明年上半年對公眾開放。

此外,一個完全由醫生團隊發起並主創參與研發、被“喂”了6000余本國內外醫學教材的AI醫學大模型,已在上海市東方醫院門急診、重症醫學科和住院部上崗。

“AI醫生”到底怎麼樣

AI醫生的上崗,已在醫療圈引起廣泛討論。如上海東方醫院的醫生伴侶,可協助完成病史記錄、初步診斷建議和分析,以及治療方案推薦。東方醫院門急診和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海濤表示,一名專科醫生面對復雜的跨專業疾病,需要查詢很多文獻資料,有時還需要多學科專家診斷。大模型可基於龐大的醫學知識數據庫輔助決策,這是AI對臨床診療極具價值的部分。而在口腔護理設備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成為主流,隨著3D打印、AI診斷等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治療效率,也優化了患者體驗。

專家認為,盡管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它並不能完全取代人類醫生。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作為醫生的輔助工具,幫助他們做出更准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一部分簡單重復的工作,使醫生從簡單重復的工作上脫離出來,在更高層面上進行創造、進行發揮。另外,除了疾病診斷與治療,人類醫生能夠給予患者情感上的關懷、支持與鼓勵,耐心解答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這些是AI所不能給予的。

“AI醫生”主打“輔助”

一位醫生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真實案例——患兒兩次住院,前后歷時近一年,專家確診其患有十分罕見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人工智能幾分鐘就給出了同樣的診斷。

不過,即便AI能大大提升看片、審方、診斷等醫療工作的效率,最后“拍板”的仍是身穿白大褂的醫生。

今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發布《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涵蓋了醫療服務管理、基層公衛服務、健康產業發展和醫學教學科研4大類84種具體場景,力求全方位發揮AI的優勢。

其中,從輔助診斷、輔助決策,到輔助治療、輔助規劃手術,“輔助”是AI醫療的一個關鍵詞。

上述由醫生團隊發起、參與研發的人工智能醫學大模型,在上海一家醫院已經投入應用,給醫生提供輔助。醫院負責人介紹,這個大模型的特色是來源於醫生、服務醫生,將成為與醫生共同在醫學領域深度探索的有力工具。

“AI醫院”需邁過多重門檻

盡管人工智能看病水平越來越高,但AI醫療還面臨不少挑戰,真正意義的“AI醫院”更需邁過多重門檻。醫療安全風險如何防范?醫療數據如何確保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監管標准以避免技術濫用。

此前,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人工智能醫用軟件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明確提出人工智能醫用軟件產品管理屬性和管理類別的判定依據。專家表示,這有助於保障AI醫療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表示,目前我國AI醫療器械的大多數研究產出都集中在醫學影像類,技術發展有同質化傾向,“決策規則”領域研究幾乎空白。此外,高質量數據仍然較為缺乏,真實世界數據應用實現機制還需進一步建立。

游茂認為,醫學AI需要構建一個全生命周期動態評估體系,覆蓋質控等標准體系、臨床准入體系、臨床應用評估體系和真實世界數據。這些將為AI醫療器械的科學監管提供框架和決策依據。

文圖據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