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川字號”特色產業圖強

2024年12月04日08:1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川字號”特色產業圖強

位於甘孜州爐霍縣的盛煌農業蔬菜基地果蔬大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瀟 攝

●已建設國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0個、農業產業強鎮215個,15項農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

●已建成產地初加工設施5.8萬座,初加工率達69%。建成30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不斷壯大

●已構建起“特色優勢區域公用品牌+重點企業品牌+重要產品品牌”的農業品牌體系,“川字號”農產品品牌價值累計達1960億元

●已培育建設聯合體331個,聯合體內成員農戶戶均增收16943元,輻射帶動農戶戶均增收3500元左右

12月初,坐落在長江第一灣畔的宜賓市南溪區仙源街道長江社區,白菜、蓮花白等十字花科蔬菜長勢喜人。明年春節前后,這些蔬菜就可以上市,銷往全國各地。

去年,長江社區這個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的蔬菜產量1.89萬噸、產值7000萬元,當地農民人均種菜收入達13928元、同比增長22.9%。

不僅是長江社區的蔬菜產業,越來越多的特色產業在全省各地“開花結果”。近年來,四川提出打造“川字號”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促進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當前,“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成效如何?

產業規模集聚成勢 筑牢特色產業發展基礎

12月的資陽市安岳縣,檸檬依然是主角。在四川省維記果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一顆顆剛採摘不久的檸檬滾動在自動化分選流水線上。這家檸檬加工廠,每小時能分選出35噸檸檬。

作為中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安岳檸檬常年產量達60萬噸,佔國內市場八成。去年,安岳檸檬出口金額達1.28億元,是四川首個出口破億元的新鮮果品。

產業規模集聚成勢是“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的基礎。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四川啟動國家級、省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產業強鎮建設,一大批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今年6月,四川肉兔產業集群、川中北蠶桑產業集群同時入圍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名單。自2020年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啟動以來,四川已有9個集群入圍。

“規模化建設有益於產能的穩定。”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0年川豬產業集群啟動建設以來,四川生豬出欄量穩定增加。去年,全省生豬出欄量達6600萬頭以上。

此外,規模化建設還有助於產值的提升。例如,在川西南早茶產業集群晉升“國家隊”后,以宜賓等地為主的綠茶產區完成了節水灌溉、採收機械化、產品精制化轉型,每畝茶園產量和產值大幅躍升。2021年,全省川茶綜合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設國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0個、農業產業強鎮215個,15項農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

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增強特色產業發展韌性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眉山市東坡區崇禮鎮大定橋村都會上演這樣一幕:一輛輛卡車滿載青菜,排隊駛向眉山泡菜產業園區內的泡菜加工企業。

種青菜、腌泡菜、賣泡菜……泡菜這一特色產業在眉山逐漸發展成為百億級大產業。據統計,2023年眉山市泡菜銷售收入超220億元,市場份額佔全省二分之一、全國三分之一。泡菜食品產業集群獲評全省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東坡泡菜”榮登2023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第27位、品牌價值近111億元。

“完善的產業鏈條能不斷增強特色產業發展韌性。”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川字號”特色產業加工能力、品牌打造能力不斷提高。

截至目前,四川已建成產地初加工設施5.8萬座,初加工率達69%,打造了預制川菜(含調味品)、精制川茶、精深加工肉制品等標志性產品。全省已建成30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東坡泡菜、郫縣豆瓣、大竹苧麻等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不斷壯大。

去年6月,四川發布“天府糧倉”省級農業公用品牌后,遴選了一批“天府糧倉”精品品牌走進廣州、杭州、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收獲20多億元銷售訂單,經受住全國市場的考驗。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四川已構建起“特色優勢區域公用品牌+重點企業品牌+重要產品品牌”的農業品牌體系,“川字號”農產品品牌價值累計達1960億元,品牌戰略持續深化。

創新聯農帶農機制 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

自貢市貢井區蔬菜高粱現代農業園區,田間的大頭菜正綠。去年,依靠大頭菜和高粱輪作,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2萬元。

“將小農戶捆綁在產業鏈、就業鏈、利益鏈上。”自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通過創新“園區+產業化聯合體+農戶”組織模式,組建了2個以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牽頭、國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家庭農場主體加入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8000多戶小農戶發展大產業。

如何分工協作?“龍頭企業抓加工、闖市場,農民合作社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聚焦技術等各種農業服務,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搞種植,努力提質量。”上述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建設聯合體331個,聯合體內成員農戶戶均增收16943元,輻射帶動農戶戶均增收3500元左右。“各具特色的創新聯農帶農方式,帶動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增收。”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正積極探索建立多元聯結機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經營模式逐步成熟。

在欠發達縣域,“川字號”特色產業同樣發揮著聯農帶農的關鍵作用。

甘孜州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小番茄年產量達602萬斤,園區年產值達4000余萬元。當地100多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正依靠一顆顆小番茄發展壯大。爐霍縣委農辦專職副主任劉銳介紹,幾年前,園區打造之初,爐霍縣的82個貧困村和57個非貧困村以扶貧資金入股,82個貧困村每年各村保底分紅6萬元,其他村每年各村保底分紅3萬元。目前園區已為村民持續分紅5年。

8月,農業農村廳印發《2024年度16個農業重點產業產品培育方案》,明確了來自39個欠發達縣域的16個資源稟賦獨特、發展潛力巨大、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重點培育特色產業。“欠發達縣域農業的發展路徑也進一步明確。”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