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黨和人民最可愛的女兒

2024年12月03日16:16 |
小字號

春天一樣溫暖的是媽媽的懷抱,陽光一樣燦爛的是媽媽的微笑。你無私關愛著每一棵幼苗,讓我們的童年洒滿歡笑。媽媽懷抱一樣的是我們的學校,媽媽微笑一樣的是老師的教導。你辛勤培育著每一棵幼苗,讓幸福的夢想飛得更高。啊,你是我們的媽媽,我們是你呵護的新苗。啊,你是我們的學校,我們是你放飛的小鳥。愛有多少,大山知道。夢有多高,藍天知道。

——四川敘永新苗學校校歌

最近,筆者到敘永縣摩尼鎮採訪了新苗學校校長李修會。

去年,她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節前夕去北京參加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2015年,她被黨中央和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摩尼人,全市獲此殊榮的人也屈指可數。下面就是她的故事。

2010:

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

1986年秋天,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吹拂著大地。摩尼土生土長的年輕女孩李修會創辦了摩尼鎮歷史上第一家幼兒園——新苗幼兒園。

李修會的初心是純潔而美麗的,報答黨的恩情。她父親少年時在街上叫賣米粑,被一輛向前狂奔的牛拉車撞翻在路邊爛泥溝裡,頭破血流,奄奄一息。路過的紅軍醫生擦干他滿頭滿臉的鮮血,給他縫合了傷口,讓他活了過來。他經常對家人說:“我們家要永遠記住共產黨的救命之恩。”她母親年輕時是當地非常活躍的文娛宣傳員,她從小就跟著媽媽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李修會說:“黨號召發展教育,我辦幼兒園就是報答黨的恩情。”

摩尼鎮學前教育歷史的第一篇是幾點星星之火。新苗幼兒園首批幼兒隻有八人。小朋友們的天堂就是李修會家一個30平方米的房間。李修會把幼兒園布置得花枝招展,五彩繽紛。她那充滿愛意的雙眼、甜美的笑容、親切的話語,對小朋友們具有天使般的魅力。她把幾個小朋友當成寶貝,教他們唱歌,教他們跳舞,教他們認字,和他們一起做游戲,給他們講小狗和老虎的故事。小朋友們很快把她當成媽媽一樣的親人。

第二年春天,新苗幼兒園有了40多個小朋友,搬進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家。有一天,時任縣委副書記袁達明走進這個新家,看見李修會和她的丈夫成老師正在攪和水泥砂漿粉糊牆壁,汗流浹背,干勁沖天。袁達明說:“如果全縣人民都像你們這樣干,我們的貧困縣帽子就揭掉了!”他回縣后,特地給新苗幼兒園撥來500元錢,囑咐李修會修好幼兒園門外崎嶇不平的小巷,保証小朋友的安全。李修會對袁達明的這次到訪非常感動。她說:“當時我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縣委副書記是多大的領導啊,親自來看我的幼兒園。我一定要好好干,不辜負黨對我的關懷。”

就在這一年,李修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永遠記得入黨宣誓時的情景,她面對鮮紅的黨旗,舉起右手,一句一句宣讀入黨誓詞。她朴素的報恩思想提升到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成為她奮斗終身的目標。

從此,在李修會心中,創辦幼兒園有了更崇高的意義。她全身心投入幼兒教育事業。她到敘永、古藺辦事,每次都要去縣城的幼兒園參觀,看老師們上課,聽老師們介紹教好幼兒的經驗。她閱讀《學前教育》《幼兒教育》等期刊,從中汲取營養。她每天早晨和其他老師穿著漂亮、整潔的衣服,站在幼兒園大門口,眉開眼笑地迎接一個個“幺兒”,向小朋友和家長們問好。老師們教小朋友們從小學會愛黨、愛國、愛人民,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做到儀表美、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李修會注意向家長們了解小朋友們的情況,然后對小朋友“耍花招”:“我有一架望遠鏡,你們在家裡表現好不好看得清清楚楚。”隨后她就把小朋友在家裡的表現一個又一個地講出來。小朋友信以為真,都爭取回家做好事。他們對老師的培育也報以深深的愛。老師們獎勵小朋友小紅花,他們就把小紅花拿回家裡挂在最顯眼的地方。李修會有一次到張娟家家訪,張娟就指著飯桌后牆上的小紅花說:“老師,你看,小紅花正在點頭向你笑哩!”

一天早晨,何勇上學,李修會看見他左手一根手指包著紗布,何勇的媽媽說:“他要把煮熟的苞谷切半截送給你,差點把手指切斷了。”李修會又感動又心痛,對老師們說:“孩子們這麼懂事,從小就有愛心,我們再苦再累也心甜。”李修會說:“幼兒教育之功受益的還不止於小朋友一人。”劉小林的父母經常吵架,還鬧著要離婚。劉小林就給他爸爸媽媽講,老師說不要講臟話,要文明禮貌,要團結友愛。他父母覺得孩子這麼懂事,這麼可愛,就不好意思再吵架鬧離婚了。李修會說,教好一個孩子挽救一個家庭,這就是幼兒教育的獨特風景。

新苗幼兒園成立10周年的時候,已經有了10名教師和200多名兒童。在熱烈的慶祝會上,首批八名兒童被請回來坐在前排,一個個滿臉的幸福,他們走出新苗后全都讀了小學、中學,后來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2004年,新苗幼兒園被市教委評為市級合格中心幼兒園。

2002年,李修會辦起了新苗小學。

李修會說,這一次辦小學是家長們的鼓勵。有一天,一位姓黃的家長拉著兒子來見李修會。她說兒子在幼兒園時字寫得好,有禮貌,還會唱歌跳舞,現在卻學會了用刀片開鎖,亂拿別人家的東西。她兒子被他爸用藿麻打得一身都是一條條紅腫的傷痕,兩父子都在哭。她央求李修會辦小學,救救她的兒子。另一個叫余秀珍的家長,竟組織一群家長開會,跑到李修會家裡,要求她立馬把小學辦起來,她們願意一次就交清六年的學費。

李修會說,她一連幾夜睡不著,眼睛一閉就仿佛看到一大片苞谷苗被大風刮倒。她說,這些苞谷苗就是可愛的孩子們啊!把他們培養成才,就是給一個個家庭帶來幸福,這是為黨為民造福的善事啊!她和丈夫成老師商量后,就辦起了小學。

新苗小學首批招生51人。她招老師,修校舍,學校辦得熱火朝天。學生一年比一年多。2007年春,縣建設部門突然找來,說他們不懂規矩,少蓋了好幾個紅色大印。李修會花了半年多時間補蓋了大印,但一向身體健康、朝氣蓬勃的她在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精神壓力下病倒了。

這年冬天,李修會大病初愈。她面對接踵而至的又一堆困難,想起黨的領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唱支山歌給黨聽”。年末剛過,中國南方忽然遭到冰雪災害的襲擊。敘永南部山區,受災更為嚴重。這一天,曾任縣委副書記的縣關工委主任周農民帶著幾位老同志,坐著上了鐵鏈的越野車,到摩尼中心小學、摩尼中學察看災情。李修會得知消息,在他們准備回城時急忙跑去找到周農民,請他們到新苗看一看。她見周農民沒說話,就急了:“周主任,我代表幾百個兒童求你了!”她說著,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周農民帶人到新苗學校察看,校園整潔漂亮,學生秩序井然。李修會的床是四塊磚頭墊起的木板,與學生們睡在一起,她丈夫成老師的床安在樓道上。周農民很感動,幾天后就帶領10多位部門領導到新苗學校調研。不久,縣教育局批准新苗學校學生享受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困難的學生補助生活費。李修會說,關鍵時刻是黨把我“從苦難中解放出來”。從此,新苗小學走上了康庄大道,學生最多時達到800多人。

2010年,李修會被教育部和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授予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3年,李修會又辦起了新苗中學。

李修會高中畢業於摩尼中學,當年全年級三個班沒有一人考上大學。李修會辦學,靠的是實干與苦干。她常年閱讀教育刊物,到成都、重慶、北京、上海、廣州的大學參加培訓,把學到的知識變成她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她舉起一面旗幟,組建起一個100多人的優秀教師團隊。這個團隊的指導思想是“做新苗的主人,做孩子的親人”。這個團隊的成員,不比學歷高低,不比就讀於什麼名牌大學,比的是對教育事業的忠誠,是對學生的愛,是教書育人的真本事。他們的工作時間從早晨8:30到晚上9:30,值周老師是早晨6:30到晚上10:30,生活老師則是通宵值班。老師們很苦很累,但他們從學生們的成長和進步中獲取快樂與幸福。有的老師從創辦新苗幼兒園開始一直干到現在,有的老師離開新苗后又再次回到新苗的校園。

有名人說,愛和榜樣是教育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呵護了新苗學校學生們的成長,也是這種力量讓新苗學校獲得了各級領導和愛心人士的點贊與支持。省、市、縣各級領導到新苗學校調研,肯定新苗學校辦學成績。市教育局領導撥付20萬元新建實驗室,購買電子白板教學一體機﹔市教育局關工委領導組織老教師常年來校,免費培訓教師﹔市教科所派出多名支教志願者來校上課。縣關工委老領導們經常到校出主意、解難題﹔縣教育局領導送給學校幻燈機、投影儀﹔縣教育局領導講,公辦學校、民辦學校,都是國家的學校,國家對教育的一切優惠政策都不折不扣讓新苗學校享受。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向學校捐款、捐電腦、捐音響、捐書桌、捐座凳、捐圖書,也不在少數。

新苗中學學生開始隻有80人,后來達到600多人。2016年,市教育局評定新苗中學為瀘州市初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優秀學校。30多年來,從新苗中學初中畢業考上其他中學再考上大學的共有3500多人,有的還考上了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等知名高校。

來源:瀘州日報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