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遂寧看職教”系列報道
產教融合 遂寧職教瞄准汽車產業新發展
冬日的遂寧艷陽高照,位於安居區的江淮汽車生產車間裡,20歲的吳少金正在生產線上忙碌。
吳少金在學校學習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而江淮汽車廠區的對面就是他的學校——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即將在明年6月畢業的他,面臨著就業的現實問題。幸運的是,學校為他提供了在江淮汽車實習的機會。目前,他已經在江淮汽車工廠工作了2個月。
“我現在的工作主要就是裝配進氣道和貼駕駛室防滑條。”吳少金說,“剛來時還不太適應,畢竟在學校沒有這麼高的工作強度,但是現在也逐漸步入正軌了。”
這段實習經歷讓吳少金學到很多課堂上接觸不到的技術,同時,工廠會提供一些實習補貼,減輕了他的經濟負擔。“以前花父母給的錢,總是大手大腳,上班之后才知道賺錢的不易。”吳少金說,他希望可以盡可能久的在這裡學習技術,並爭取留在江淮。
與吳少金同批次來到江淮汽車實習的同學共20余人,他們和吳少金的想法差不多,都希望在這個大型企業裡學到更多專業技能。“在學校,我們接觸更多的是理論知識,而在這裡,我們能學到實際生產中更加系統、實用的技能。”吳少金說。畢業在即,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在江淮汽車實習的經歷,無疑為吳少金和他的同學們增添了一份籌碼。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遂寧市人民政府共建,四川省教育廳直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而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的設立,則立足於成渝及周邊汽車裝備制造產業需求。其中,汽車學院開設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是省級精品、省級教改和國家緊缺人才培養項目專業﹔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是省級示范建設專業。
汽配維修教學設備。崔熙灩攝
同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畢業的盛凱旋已經在這裡工作了一年多。盛凱旋2023年從汽車學院畢業,由學校推薦到江淮工廠實習,憑借自己快速的技能掌握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在實習結束后順利轉正,成了江淮工廠的一員。
“從學校到工廠隻需要過一條馬路,但是這條路我走了很久。”盛凱旋感慨地說,“企業的要求比課堂更加細致嚴格,我們也是從最基礎的生產線做起來,通過公司的一些內部選拔,在工作中一步步學習,通過一些考試之后,才留在了這裡。”目前,作為質量管理部的一員,他肩負著成品車輛出廠前的最終檢驗的任務,細致核查每一部件的安裝精度與車輛的整體質量。
“不止江淮,我們和多家知名汽車廠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學生可以去他們那裡實習、就業。通過這些合作,學生們不僅能夠接觸到先進的生產技術,也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副院長張寶中說,“汽車學院2023年的畢業生就業率已經達到97%,就業對口率也在逐年上升。”
張寶中表示,汽車學院一直秉持著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隨后,張寶中帶領記者走入實操教學樓。進到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字排開的教學車輛。此時正是下午的上課時間,學生們正圍著車輛認真的聽講。“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在這裡進行實踐操作,真正實現了理論實踐相融合。”張寶中表示,“車企為學校提供了不少教學車輛,同學們能夠具體的學習不同品牌型號的車如何修理、區別在哪裡,也算直接為品牌培養了售后服務人員,這十分有利於學生的就業。”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實操教室。崔熙灩攝
據張寶中介紹,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從每年從大二開始組建企業特色班級,學生加入后學習對口企業的技術,工學交替,學校則會根據企業需求定制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大三時直接進入企業實習,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
據了解,去年9月,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成功入駐安居汽車與裝備制造產業園,與四川江淮汽車、雲內動力、裕能新能源等企業開展人才共育、實訓基地共建、人才互聘、科技互研等合作,為區域經濟提供了技術人力支撐,並輻射整個成渝汽車產業。
近年來,安居區以重點產業為支點,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大力培育高等院校。目前,全區有中職專業11個、高職專業17個(含1個本科專業),覆蓋汽車及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智慧城市、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密切契合全區“3+2”主導產業發展。
據了解,遂寧實行政府統籌、行業牽頭,企業和學校雙主體,推動職業院校與本地100余家重點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各院校舉辦“訂單班、定向班”,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同時,建立健全實習實訓制度,推動校企共同制定實習實訓計劃,合理安排實習實訓內容和崗位,特別是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落實稅收政策等方式,鼓勵企業直接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保障學生享有獲得合理報酬等合法權益。近年來,遂寧每年有3000余名中職學生到本地企業實習實訓,緩解了企業用工問題。
下一步,遂寧將聚焦產教融合發展需要,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試點,注重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納入教學標准,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緊密融合,實現學生技能與市場需求緊密有效銜接,全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現代產業加速融合、精准融合、深度融合,不斷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筑牢人才支撐,打造職業教育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李平、王凡、實習生崔熙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