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穩托起殘疾人的就業夢
——走近四川首支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

近日,在四川省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培訓班上,成都市龍泉驛區圍繞以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建設為切口,牽引和打造全流程響應、全周期支持的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2.0”所做的相關探索進行了交流發言,這一創新模式被面向全省推廣。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殘疾人實現人生價值和生活品質提升的最基本途徑。今年7月以來,龍泉驛區殘聯秉持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以構筑殘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為理念,聯動人社、稅務等主要部門,率先探索打造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建立就業輔導站,並以此切入就業服務工作鏈條,推動全流程響應、全周期支持的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從“1.0”向“2.0”轉變。截至目前,龍泉驛區共有殘疾人1.6萬人,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5880人,已就業創業4760人,整體就業率為81%,有就業意願、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率達90%以上。
全流程、全周期服務 追蹤殘疾人就業“閉環”
11月18日,“圓夢·一角咖”助殘咖啡廳裡,在龍泉驛區殘疾人就業輔導員的陪同下,22歲的聽力殘疾人郭堯在這裡接受咖啡制作培訓。研磨、萃取、打奶泡……每個步驟,店員都手把手傳授。捧著濃郁醇香的咖啡,郭堯的心也暖了不少。
“得知他有學習咖啡制作的想法,我們為他安排了一次專人培訓。”此次陪同的是就業輔導員李小美,她和眾多同事一起,為龍泉驛區殘疾人就業助力。
郭堯在接受咖啡制作培訓。龍泉驛區殘聯供圖
據悉,龍泉驛區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由區殘聯牽頭,聯動區人社、稅務等部門以及社會組織承接管理運營,依托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隊伍,招募轄區專干(專委)、社區聯絡員、社工、志願者等組建而成。目前,隊伍共有20余人,管理人員1人,政府職能部門全程支持人員5人,顧問專家5人,服務覆蓋全區所有鎮街及殘疾人員較多的村(社區)。
“我們是全省首支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為殘疾人提供從入戶調研到就業穩崗的全鏈條服務。”據李小美介紹,隊伍引入專業的職業能力評估系統,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工作要求,提供政策宣講、心理疏導、職業分析及設計、就業推薦、適應性服務介入、能力提升等多維服務,打通“咨詢—能力評估—(培訓)—崗位(創業)推薦—跟蹤”全就業鏈條。
其中,要求為每位服務對象全年入戶不少於2次﹔提供包括輔具適配、職業規劃指導、試崗評估、用人單位無障礙建議等服務,給予全方位就業支持。為確保提供精准和專業的服務,龍泉驛區還要求就業輔導員接受至少3次專題培訓。
另一方面,在企業端,輔導員隊伍暢通殘聯、人社、稅務等系統資源和大數據,建立從前期宣傳、雇主培訓、崗位開發、安置溝通到跟蹤調解的全過程響應服務。針對重點企業和有安置意向的企業,還會邀請殘疾人實地參觀,集中開展政策宣講、崗位開發、試崗穩崗等走訪拓崗工作。
精准的服務鏈條、端到端的暢聯、全力的托舉,給足了殘疾人安全感。在四川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主任吳春艷看來,大多數殘疾人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難點主要在於信息不對稱、需求與供給不匹配等,“如果能找到受殘障情況影響不大的工作,尤其是能發揮殘疾人專長的工作,他們也能表現出杰出的就業能力。”
一人一策、分類施策 重點人群全面兜底
“每個殘疾人都有建檔,我們會結合專業測評結果,積極挖潛殘疾人優勢和需求,推薦合適的工作。”李小美介紹道。
據悉,隊伍主要針對就業年齡段內畢業待就業、技能信心缺失未就業、因困因殘難就業以及失業過渡4類關鍵群體,經全面入戶調查,系統性篩查出340余人,作為年度輔導對象。
“針對不同情況的殘疾人,我們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能夠直接就業的,提供招聘崗位﹔無法適應激烈競爭環境的,幫助提升職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李小美說。
此外,針對智力、精神、重度肢體“三類”特殊困難就業人群,和長期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殘疾大中專畢業生、家庭貧困和一戶多殘家庭中的殘疾人員等重點群體,則通過輔助性就業、“訂單式”就業和“一人一案”等方式分類施策,進行精准就業幫扶,確保全面兜底。
龍泉驛區殘疾人就業輔導站開展的辦公技能培訓。龍泉驛區殘聯供圖
據統計,自隊伍組建以來,共計服務殘疾人160余名,並全部建檔、形成就業方案﹔組織殘疾人實地參觀體驗,走訪企業100多家﹔舉辦各類培訓4次,招聘會5場。
嵌入綜合體驗中心 服務場景更豐富
近日,龍泉驛區殘疾人就業輔導站開展了為期3天的辦公技能培訓,幫助殘疾人掌握計算機及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共20余人參加。“現在互聯網就業崗位越來越多,參加培訓后,找工作更有底氣了!”一位接受培訓的殘疾人表示。
“辦公技能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必修課,我們開展了很多針對性的培訓,實現從培訓到就業的直通。”李小美說道。
對於殘疾人來說,就業輔導站搭起了一座“服務橋”——站點位於區殘疾人綜合服務體驗中心3樓,鏈接了豐富的服務場景。
“就業輔導站是一個陣地,可以嵌入體驗中心內各就業服務場景、公共服務場地,為殘疾人提供系列服務。”龍泉驛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示范基地、“美麗工坊”示范基地以及區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都坐落於此。
低視力殘疾人王小利就是在輔導員的幫助下,進入輔助性就業基地進行過渡工作。龍泉驛區依托汽車產業精心打造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因產品操作簡單、管理時間靈活等因素,能切實為“三類”就業困難人群和暫時過渡殘疾人進行兜底保障。同時,就業輔導員隊伍也在幫她物色銷售崗位,爭取更好地發揮其能力。
做大多元化聯動、多方位支持的就業驅動格局
多維升級,推動殘疾人就業。龍泉驛區殘聯從管理推動、陣地建設、場景示范、資金支持方面發力,做大多元化聯動、多方位支持的就業驅動格局。
“我們建立了殘疾人就業服務聯席協作機制,殘聯、人社、稅務等部門是主力。”龍泉驛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鐵三角”互相配合,開展了雇主培訓、各類招聘、直播帶崗等活動,實現了陣地共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不少殘疾人進入輔助性就業基地進行過渡工作。龍泉驛區殘聯供圖
在平台建設方面,龍泉驛區殘聯依托殘疾人綜合服務體驗中心,打造了集就業展示、就業孵化、直播帶崗、就業培訓、職業評估及介紹等為一體的旗艦式、綜合性就業服務平台和輔助性就業基地,以及“融樂陽光家園”等助殘服務網點,構建起“1+N”就業服務平台。
此外,他們還實施了“就業+”計劃,創建新媒體就業、文創就業等4類就業示范場景,培育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規范補助資金支持鏈,今年以來,僅殘疾人就業、創業補貼方面,就發放53萬余元,惠及316名殘疾人。
從“1.0”向“2.0”進發!據悉,下一步,龍泉驛區殘聯將堅持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有效發揮就業輔導員的專業角色,在“特色”和“精准”上做文章,在“因人施策”上求實效,全力打造市場導向和政策激勵並舉、服務助力和重點幫扶並行的全鏈條精准服務,著力實現殘疾人的更高比例就業、更高層次就業、更高適配性就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