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裡的川茶故事 尋味沁潤千年的蜀韻茗香
西漢王褒的《僮約》、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唐代陸羽的《茶經》、明代楊慎的《古音餘》、清代顧炎武的《日知錄》,元稹、蘇軾、黃庭堅、陸游等文人墨客的蜀茶詩文,展現塵世煙火和時代風雲的四川茶館沉浸場景……
“千年茶史 蜀韻茗香——典籍裡的川茶故事”茶文化展繼9月24日至10月24日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辦后,11月18日開啟全省巡展,以多種方式走進簡陽、新津、雅安名山、都江堰和達州宣漢等地。展覽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古籍保護中心)主辦。展覽精選珍貴古籍、圖片、檔案、文物,分為“茶脈傳千年”“茶茗冠九州”“茶韻意悠長”“茶館甲天下”四個單元,呈現了博大精深的川茶歷史及文化,讓人們在書香茶韻的浸潤中,體味川茶“芳冠六清、味播九州”的深厚底蘊。
《茶經》《華陽國志》重磅亮相
唐代陸羽所著、宋刻百川學海本《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該書系統介紹了唐及唐以前茶的生產、飲用,將源、具、造、器、煮、飲等一一道來,體現了唐人精致講究的飲茶生活。此次展出的《茶經》為宋刻百川學海本版本,是《茶經》現存年代最早的版本,也是四川省圖書館的“鎮館之寶”。這部《茶經》中有近30枚收藏印,曾被張大千等藝術名家收藏。
《茶經》是中國茶學的奠基之作,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四川省圖書館古籍部副主任鐘文介紹,《茶經》與四川密切相關,是四川重要的地方文獻資源,其開篇“一之源”便提到四川自古有大茶樹。從文獻上還可以看到,與茶相關的很多文化現象也已經出現。《茶經》首次凝練出“精行儉德”這一茶道精神,讓飲茶從日常生活上升到中國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並影響了日本、韓國等亞太地區國家。
作為全方位描寫巴蜀歷史地理的我國首部地方志,晉時蜀人常璩所撰《華陽國志》也在此次展覽中重磅亮相。該書記錄的時段是從遠古到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涉及大量古蜀時期的歷史。此次展出的《華陽國志》為明代嘉靖年間刻本,由明代蜀人劉大昌校,該版本目前僅存兩部,四川省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各藏一部,十分珍貴。
《華陽國志》記載了公元四世紀中葉以前,中國西南地區地方史、地理、人物等情況,是研究古代西南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書中多處記載與四川相關的茶文化,其中“巴地曾將茶貢呈周天子”是四川及中國最早的貢茶茶事文獻記載,也是四川產茶、貢茶的最早文獻佐証。
在書中,作者將地理志、編年史、人物傳相結合,創立了體制完備、內容豐富、記事生動的方志體裁,有“中國方志編簒史上的一個創舉”之譽。
展現古時趣味茶事
以茶的方式打開古人生活,人們會發現既熟悉又新奇的世界。
蘇軾在《試院煎茶》中寫道,“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蘇轍在《和子瞻煎茶》中寫道,“煎茶舊法出西蜀,水聲火候猶能諳”。兄弟二人在詩中描繪煎茶之事,表達了對故土的鄉愁,詩句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古典意境,也讓后人了解了西蜀煎茶法,促進了該法的傳播。
宋代審安老人所撰的《茶具圖贊》,是現存最早茶具類專著,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生動再現了宋人所用的12件茶具,為考察宋代茶具提供了資料。此次展出的《茶具圖贊》為明萬歷八年(1580年)茅氏刻欣賞編本,省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書中對茶具的命名尤為有趣,每件器物皆結合宋代職官名命名,將其擬人化。比如“金法曹”,其為茶碾。金,指其材質,為金屬,多為鐵制﹔法曹是宋代主要掌管司法的官吏,金法曹贊有“柔亦不茹,剛亦不吐。圓機運用,一皆有法。使強梗者不得殊軌亂轍,豈不韙歟”,將法曹的職責與茶碾的運作道理、作用二者相合。
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稿本《蜀典》也值得研讀。該書由清代張澍所撰,分為堪輿、人物、居寓、宦績、故事、風俗、方言、器物、動植、著作、姓氏等類,尤詳於姓氏、方言兩類。該書具有材料豐富、征引甚博、考証亦詳的特點,為省內重要的鄉邦文獻,亦為清代私撰方志名著之一。書中有諸多內容與茶相關,如茶的品類、傳說故事等。
典籍裡講述著千年川茶和茶館故事,不僅體現了四川人的鬆弛感,也體現了四川人的家國情懷。馬識途先生所著的《百歲拾憶》便是典例。省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書中的“錦江風雲”,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以成都茶館為陣地,完成消息傳遞、保護同志等任務。
成都市檔案館館長呂毅認為,茶館作為復雜的公共空間,為當代成都保留了百業集聚的“生活標本”,既是城市演進的見証者和城市歷史的參與者,又是城市文化的傳承者和城市發展的推動者。
見証茶文化的對外傳播
以茶敘事,以茶述理,茶是古時對外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關於茶文化的對外傳播,本次展覽也有相應詩歌和典籍。
宋代黃庭堅的《叔父給事挽詞十首其一》中有“蜀茶總入諸蕃市,胡馬常從萬裡來”的詩句,即反映了當時茶葉貿易的繁榮景象,特別是茶馬互市的盛況。
古籍《桂苑筆耕集》,是朝鮮半島最古老的漢籍之一,反映了中國唐末歷史。其在《請巡幸江淮表》中提到,“西川富強,秪因北路商旅,讬其茶利,贍彼軍儲”,指出四川因茶而富,為國家軍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持。由於該書的影印流傳,四川之事也隨之在當時的新羅(朝鮮半島國家)傳播開來,提升了川茶的知名度,擴大了川茶在歷史上的影響力。
又比如明刻本《馬政志》,共四卷,由蜀人陳講撰。書中卷一“茶馬”,對明代茶馬之政有詳細記錄,多處提到關於四川茶葉的政策和以茶換馬的情況,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該書流傳稀少,皆為殘本,僅見三家單位有藏,四川省圖書館為最全者。(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海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