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建好“柔”產業
千裡嘉陵江浩浩湯湯,流經川東北核心區域,孕育了一座濱江小城,這便是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千年的絲綢文化,千年的靈秀之氣,讓這裡成為一處山川美麗物產豐盛的寶地。
從鶴鳴山俯瞰高坪:山水相依,綠意盎然。高坪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江清水潤江東,福澤無窮
“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這是杜甫寫嘉陵江的詩句,今天還能再見到詩中的景象嗎?
“入冬之后最熱鬧,高峰期有3萬隻鳥來這裡過冬!”走進高坪區江陵鎮中法農業科技園景區,攝影愛好者黃存清激動地介紹,今年首批候鳥已經抵達景區濕地公園。青山環抱中、粼粼江水上,紅嘴海鷗舞姿翩躚,白鷺覓食正忙,上下天光相映成趣,一幅勃勃的冬日生機。
嘉陵江高坪段水鳥翩翩起舞。高坪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黃存清介紹,以前江邊沿岸是連片的農田,每年要被上漲的江水淹沒。2017年,高坪區按照“保護性開發”的思路開建中法農業科技園,對沿岸1200畝灘涂進行了水系梳理、景觀覆土、植被移栽。將近8年的修復后,湖塘、溪流更清澈了,飛鳥、野鴨更自在了,黃存清也在這裡拍下了上萬張照片,候鳥飛翔、魚類悠游,成為他最愛的主題。
“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就誕生在這裡!”龍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譚朝政介紹。走進高坪區龍門古鎮。1.5平方公裡古建筑屋舍儼然,18條古街、若干小巷街廊房相連,“九宮十八廟”建筑整飭,龍門碼頭風韻猶存,熙熙攘攘一如千年以前。
譚朝政說,這座古鎮除了始建於宋代,“龍門”二字同樣大有來頭。據傳唐朝時,嘉陵江改道,沖破當地一座大山,形成峽谷鬼斧神工,宛若一道天門。每當江水上漲,天門飛瀑洶涌,沖擊峽底深潭,潭中鯉魚成群,總愛由下往上翻躍天門,蔚為壯觀。漸漸地,當地傳說,隻要鯉魚能夠跳過這個天門,就能化身真龍,由此演繹成“鯉魚跳龍門”的傳說。2000年8月,國家郵政局在原龍門鎮首度發行《小鯉魚跳龍門》小型特種紀念郵票,龍門古鎮作為“鯉魚跳龍門”民間傳說的源頭,更加聲名遠揚。
“天下第一曲流”美景令人陶醉。高坪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天下第一曲流’,說的就是這裡的地貌奇景。”在高坪區青居鎮“天下第一曲流”公園,西華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羅培介紹。站在觀景台俯瞰,蜿蜒曲折的嘉陵江流經此處,受阻於煙山,形成一個巨大的“Ω”形,沖刷出20平方公裡的沖積平原。從這塊平原的最窄處丈量,不過400米陸上距離,嘉陵江水卻在這裡繞出了一個17.5公裡的水路,繞出了359度回旋,繞出了曲度系數42.75、封閉率0.98的“天下第一曲流”,更造就了青居鎮居民“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煙”的地理奇觀。
千峰翠色載古今,詩畫清新
嘉陵江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用千裡嘉陵最柔的水,哺育了勤勞的高坪兒女。高坪的山,像是巍峨的父親,用蜀中最美的丘陵秘境,承載起千年歷史底蘊,讓一個個傳奇得以世代傳頌。
“雞聲未報鐘先到,催動江城萬戶煙。”這說的是南充古八景之一的“白塔晨鐘”。約在北宋建隆年間,為慶祝節日,當地人在嘉陵江邊的鶴鳴山上建起一座13層的仿木密檐式無量寶塔。因塔身用白堊進行涂飾,所以被稱為“白塔”。此后的一千年裡,江水迢迢、青山不改、寶塔矗立,直到今天仍守衛在江畔。這座白塔,為研究從唐、五代到宋朝時期塔的變遷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例証。
鶴鳴山景區的宋代白塔。高坪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風吹銅鈴鳴,塔高傳聲遠。近年,經專人維修,塔上的晨鐘得到修復。每當盛大的節日,疏朗開闊的江景輝映著雄渾奇麗的鐘聲,重現了“雙月未低人未醒,鐘聲早已渡江來”的“南充古八景”之一。2022年,以宋代白塔為核心,鶴鳴山風景區成為4A級風景區,市民們休閑、健身、娛樂、游玩,嬉笑聲隨鳥兒一路飄散在江邊。
“我有凌雲志,扶搖九萬裡”。凌雲山國家森林公園,是高坪區另一4A級風景區,也是民間傳說中的“風水寶地”。遠眺凌雲山,青山疊嶂、雲霧繚繞﹔近探凌雲山,青鬆蔽日、蒼翠欲滴。傳說,太極宗師張三豐雲游至此,吟詠出“九鼎煙中鸞鳳嘯,仙音不與世間聞”的詩句。
渾然天成的地勢,讓33平方公裡的凌雲山奇妙地共存著儒釋道三種文化遺跡——道教道場真武宮、三清殿,佛教道場白山寺、舍利塔,儒家孔聖人及弟子摩崖石窟。凌雲山成為中國古代開放包容多元一體文化特征的真實寫照,也為當地今天的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近年來,高坪區圍繞凌雲山寫好與時俱進的發展文章,打造生態游樂、研學基地、房車營地、民俗露營、玻璃棧道等契合不同年齡階段的旅游產品,以5A級景區標准推動中高端度假、精品休閑項目落地。如今,野趣、研學、親子、科普、互動體驗等多種業態逐一落地,助推著凌雲山旅游品牌的重塑和升級。
凌雲山:雲影共徘徊,風光如畫來。高坪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沿G318國道穿行,高坪的金城山、朱鳳山……多座神秘丘陵沿線閃耀,簇擁成著蒼莽蓬勃的江東大地。當森林擁抱了城市,城市也就開始走入森林懷裡。
一縷絲綢傳千年,文化綿延
溫潤的氣候、柔美的山水、蜿蜒多情的嘉陵江,不僅賦予高坪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更孕育出一個寶貝——蠶絲。據研究,高坪養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西周時,這裡產出的絲織品已成為給周天子的貢品。
燈光璀璨的嘉陵江高坪段。高坪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種桑養蠶是我們的傳統。今年我們首次嘗試在桑樹田裡套種小麥,預計每畝能增收400元。”在高坪區會龍鎮老場埡村,500畝桑樹田田壟整齊、樹葉碧綠,蠶桑養殖業主楊澤武正在帶領蠶農播種小麥。往年,進入冬季后不宜養蠶,蠶農們進入農閑時間。今年,為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當地引入冬小麥套種,蠶農們干勁十足。
2021年,高坪將打造會龍鎮蠶桑基地寫入“十四五”規劃。勤勞聰明的蠶農們主動探索特色農業發展道路,依托“依山傍水靠田”的地形特點,主動引入現代化養殖技術,與傳統蠶桑養殖有機結合,提高栽桑養蠶技術水平﹔又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機制,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農村,勤勞的蠶農用雙手拓寬收入渠道﹔在城市,堅韌的“絲妹”同樣開創著屬於自己的“春天”。
1912年,在民主革命家張瀾創辦六合絲廠后,高坪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西部唯一“綢都”。
今日,六合絲廠主動引入新機制、新設備、新技術,發揮“百年六合”中國馳名商標品牌優勢,開辟中高端銷售市場﹔又以六合廠區入選“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為契機,打造六合絲綢博覽園景區,建設工業旅游新地標。
旅游景區內的小火車。高坪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六合絲綢博覽園景區敞開大門喜迎八方游客,講述南方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展現“世界絲綢源點”背后的發展傳奇。2023年,該景區接待游客1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5億元。
用產業強區夯實發展基礎,用旅游富民唱響美麗家鄉。按照規劃,南充高坪還將持續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建好“柔”產業,進一步挖掘本土嘉陵江文化、絲綢文化,加速中國嘉陵江博物館、嘉陵江風景綠道等文旅項目落地,打造高坪區76公裡最柔美嘉陵田園旅游風景線,為川渝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貢獻更大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