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明年建成通車!九綿高速項目建設最新進展

11月15日,在九寨溝至綿陽高速公路(以下簡稱“九綿高速”)控制性工程白馬隧道左幅隧道內,各類用於隧道開挖支護工作的設備正在運行,轟隆聲不絕於耳,向著最后的140米山體掘進。距此約5公裡遠的九綿高速天母湖隧道(原梅家溝隧道)內,則有6台機器正在對路面進行混凝土的鋪攤和壓實。在建設現場記者了解到,九綿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正在加速推進,有望明年全線建成通車。
九綿高速
九綿高速公路項目是G85銀川至昆明高速公路平涼至綿陽聯絡線的重要路段和川、甘兩省又一條便捷的省際公路運輸大通道,路線全長244公裡,橋隧比約82%,共有主線橋梁127座,隧道45座,設置互通式立交17處,收費站16個,服務區6處。
記者探訪的白馬隧道是九綿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位於四川省九寨溝縣勿角鄉與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交界處,全長13010米。“白馬隧道屬於13公裡以上的超特長公路隧道,並且地處川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區,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內,環境非常敏感,所以我們在設計時選擇了‘繞行近1公裡’的方案。”據蜀道集團四川公路設計院公司隧道與地下工程分院副總工程師李泳伸介紹,原本白馬隧道設計長度僅有12公裡,但考慮到要避開環境敏感點,如防止山體破壞、地下水流失等,最終決定路線繞行近1公裡,達到環境保護目的。
正在建設中的白馬隧道
白馬隧道還有地質復雜、屬於高風險瓦斯隧道、軟岩較多、施工難度極大等特點。怎麼克服這些難點呢?蜀道集團川高公司綿九公司九寨溝代表處處長張紅義為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什麼叫做軟岩?就是一遇水就化成泥,長時間風化后一捏就碎,對我們的施工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攻克這些難點,白馬隧道建設採取超前支護、機械化配套、機械化開挖,同時採取挖前支護,盡量減少軟岩擾動。“效果最能體現在挖掘進度上,以前平均每天挖掘長度不到1米,現在平均每天可達2米。目前,白馬隧道右幅已貫通,左幅僅剩140米挖掘長度,預計下月中旬可實現貫通。”
正在進行路面鋪裝作業的天母湖隧道
此外,在天母湖隧道內,路面混凝土的全機械化鋪裝作業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我們路面工作的智能化運用,在隧道內共有3台攤鋪機與3台壓路機在進行作業,而在后方的監控室大屏上,路面的溫度、壓實度、平整度、施工速度等數據被一一顯示。”蜀道集團四川路橋交建集團九綿高速LM2合同段項目經理向國強介紹,引入智能化運用后,路面工作效率更高,路面鋪裝質量也得到保障。“天母湖隧道有2.4公裡,預計在12月上旬可以鋪完。后續白馬隧道貫通后,我們也將對其進行路面施工。”
“在本月12日時,九綿高速公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厄哩寨隧道(原水牛家隧道)已實現雙幅貫通。目前全線已完成126座橋梁,42座隧道的主體建設任務,已建成206公裡,剩余38公裡正在加緊推進中,有望2025年全線建成通車。”蜀道集團川高公司綿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傅艦鋒表示,九綿高速作為通向九寨溝景區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將沿線李白故裡、九皇山、大熊貓國家公園等串點成線,讓更多中外游客能夠深入體會四川的美麗與魅力,九綿高速將極大改變九寨溝縣、平武縣沿線交通格局,全線建成通車后,成都至九寨溝縣的行程將由原來的8小時縮短至4小時,隨著游客量的增加,將推動沿線經濟發展。(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周瓊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