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

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教育力量

2024年11月18日08:0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教育力量

  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在學校機器人研究中心討論機器人的工作原理。

  四川農業大學著力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圖為動物科技學院學生參加學校本科生專業技能比賽。

  內江市東興區外國語小學校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皮影戲表演技藝。

  甘孜州巴塘縣學生在課間活動中跳起歡快的弦子舞。

  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學生學習直升機繞機檢查知識技能。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四川是教育大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22萬所,在校生1595.18萬人,專任教師101.20萬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的豪邁跨越,保障每一個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機會,讓人人都能因教育而“出彩”,是新時代賦予四川教育的重大命題。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全省教育大會召開以來,全省教育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縱深推進教育改革,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上凝心聚力、勇毅前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教育力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四川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到高校講黨課和思政課,打造“紅潤杏林”“格桑花”等30余個青年宣講品牌,著力構建全面系統的育人生態。

  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連續五年印發高校黨建年度重點任務。實施民辦高校黨建質量提升計劃,扎實推進高校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實現民辦高校黨組織書記選派全覆蓋並逐步優化,推動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黨建共建,提前一年完成全省公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領導體制改革。全省各地各校通過強化政治建設,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推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扎實推進——

  堅持固本培元鑄魂育人,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課程思政百千萬工程”,持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123所高校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專職輔導員配齊率分別達101.07%、103.8%。建好用好“一站式”學生社區、易班社區等,推動高校學生社區由生活場域向文化、教育場域等轉型升級。深化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更加堅定。

  “三全育人”機制持續完善——持續加強和改善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四川師范大學將道德教育、師德養成與專業學習教育並重,作為人才培養的主線,貫穿學生在校的“適應期、成長期、發展期”三大階段﹔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把航空報國精神融入人才教育觀,構建“十大育人”體系,構建起航空特色鮮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各高校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深入推進,“三全育人”融入立校辦學、教書育人全過程。

  “五育並舉”體系不斷健全——舉辦“貢嘎杯”青少年校園體育聯賽、全省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等活動,成都市、涼山州成為全國首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地區。牽頭成立長江經濟帶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聯盟,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持續上升。18個省級部門共同推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打造“說句心裡話”活動品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建設勞動教育實驗區5個、實驗校50所,建成“四川省綠色學校”7703所。持續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實施中華經典誦讀、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兩大工程”,深入推進民族地區“學前學好普通話2.0”行動計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既是黨執政為民的內在要求,也是四川省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從規模擴張到內涵提升,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職業發展到追求夢想,四川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在推進教育機會公平、資源配置公平、制度政策公平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順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美好期盼的迫切需要。

  夯實基點,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實施“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和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將“支持建設公辦幼兒園”列入省級民生實事。大力推進“雙減”改革,校內減負提質有效落實,學校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基本達到規定要求﹔舉辦“課堂教學大比武”“基礎教育精品課”“實驗教學說課活動”“科學家百人千場進校園”等活動,37個項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嚴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減少93.73%,義務教育階段參訓學生減少89.8%﹔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收費全部實行政府指導價,較“雙減”前降低約80%。全面實施基礎教育學校優化布局調整,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治理和集團化辦學,劃分義務教育學區732個,整合教育資源,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制度機制,規劃創建優質發展共同體領航學校1000所,全省大班額、大校額及小規模學校大幅減少。啟動實施“網鏈共享計劃”,構建基礎教育階段優質數字資源服務體系,“四川雲教”直錄播課堂惠及偏遠、薄弱學校2200余所、師生50萬余人。深入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大小涼山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提升工程、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校對校”對口幫扶,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健全體系,推動職業教育提質融合發展——

  強化職業教育法治保障,頒布實施《四川省職業教育條例》。優化職業學校布局結構,推進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全省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整合資源成功設置省內首所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省內8所高等職業學校入選首批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學校,立項建設22所省級高水平高職學校、50個高水平專業群。推進中等職業教育省級“三名工程”建設,立項建設90所名校、180個名專業和90個名實訓基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四川省優勢產業、重點領域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創新校企“雙激勵”機制,投入省級專項資金20億元立項打造50個省級產教融合試點項目。成都、德陽、宜賓培育建設國家市域產教聯合體。

  高揚龍頭,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高等教育“對標競進、爭創一流”工作持續深入,727項對標指標中有661項取得明顯進展。“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分層分類建設39所高校162個學科,19所高校超100個學科進入全球高水平學科行列。2023年以來,四川省新增人工智能等急需緊缺和新興交叉專業47個,撤銷專業64個,引導高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四川省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立項建設100個重大教改項目和21個重大教改培育項目,完成1558項省級教改項目結題驗收。截至2023年底,省內3所高校獲批新一輪審核評估全國首批部省協同試點高校並完成試點,7所高校通過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4所高校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十四五”以來累計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929項,組織171所高校院所120萬余人次30萬余個項目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獲全國金獎15項、銀獎32項、銅獎103項。

  建強隊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礎更加堅實——

  省委常委會專題聽取全省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省委、省政府在保障上優先投入、在需求上優先滿足,著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63所院校開設師范類專業點363個,教師教育實現新跨越﹔出台教師培訓“1+5”管理制度,體系化構建教師培訓工作機制﹔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准,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督促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實施義務教育教師“安身安心”工程,營造尊師重教濃厚社會氛圍。

  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近年來,四川教育改革開啟了向縱深推進的進程,從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入手,從最難改的地方破題,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方案。

  用心用情促就業,深入推進“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

  把畢業生就業工作列為高校“一把手工程”,組織高校相關負責人到省外集中訪企拓崗,探索構建“二級院系主要領導—學校校長、書記—省級教育部門”三級式訪企拓崗工作模式﹔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和有殘疾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就業創業幫扶行動。實施“紅黃牌”制度,對畢業去向落實率連續多年較低的高校實行“黃牌”提示,引導和促進高校把專業設置、招生計劃、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統籌謀劃,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更加契合。2018年以來,全省歷屆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均在85%以上。

  用好教育評價指揮棒,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深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專升本改革等招考改革,持續推進自學考試“1+X”改革和成人高考改革,不斷優化非學歷考試組織管理,發展動能持續增進。實施國家、地方、高校三個專項計劃和國家優師計劃,結合省情開展鄉村振興、公費師范生、地方優師、省屬高校幫扶、免費醫學定向等專項招生,有效拓寬四川省農村地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家庭考生升學渠道。

  夯實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基礎底盤,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著力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施“天府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建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培養機制,開展“大中小學”“本碩博”縱向貫通培養改革,建設首批省級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9個。

  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有組織開展科研攻關,面向戰略性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布局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培育實施一批前沿性的基礎研究項目,產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和關鍵配套產品,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高校科研有組織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聚焦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持續推進技術轉移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大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專利創造和運用機制,促進專利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5年來,一組組數據見証著四川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成效:19所高校超100個學科進入世界高水平學科行列,新增急需緊缺和新興交叉專業405個,高校建設了全省60%以上的省部級及以上創新平台,集聚了近70%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牽頭獲得近90%的自然科學技術獎勵,技術轉讓合同和經費居全國前列﹔全省新增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56.75%,每年留川就業高校畢業生人數佔當年參加工作人數的比例均超過70%。教育開放合作進一步擴大,協同推進成都大運會圓滿成功舉辦,與世界知名高校建立校際合作交流關系1700余對,獲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60個,持續拓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交流,不斷壯大四川教育“朋友圈”,全省高校累計招收培養來華留學生1.5萬余人,“留學中國·學在天府”品牌效應更加凸顯。

  奮楫揚帆行致遠,篤行不怠啟新程。全省教育系統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持續深化對“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時代課題的認識,寫好“教育改革、高質發展”四川篇章,奮力答好“服務社會、助推發展”歷史答卷,努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全省發展之基。(沈教軒 圖片由四川省教育廳提供)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