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張軍:匠心鑄就生態茶魂
退役軍人張軍和他的茶園。榮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
在自貢榮縣雙古鎮朱家河村,雲霧繚繞的叢林和茶園之中,流淌著一條清澈見底的越溪河,它見証了朱家河村世代村民的勤勞與執著。這裡,有一位退役軍人以自學成才的堅韌和匠心獨運的手工制茶技藝,書寫了一段返鄉創業的傳奇故事。他就是張軍,一位曾經的武警戰士,如今的生態茶制作人。
報效祖國 從軍21載
張軍的故事開始於1997年。那一年,他懷揣報國之志,毅然踏上從軍之路。在新疆武警某部的艱苦環境中,他刻苦訓練,通過21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經歷無數次的錘煉與挑戰,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營級干部,不僅練就了一身排爆絕活,還帶出一批批優秀的反恐士兵。21年軍旅生涯,他多次參加特殊執勤任務,榮立三等功6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忠誠與擔當。
生態茶園 “綠葉情深”
2018年,張軍告別戰友和軍營,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入伍前,張軍曾在當地牛峰茶廠當過3年的工人,對家鄉的茶有著深厚的感情。望著這片熟悉又陌生的茶園,張軍決定“重操舊業”, 用在軍營中錘煉出的堅韌和毅力,在家鄉茶園干出一番新事業。
張軍深知,要做出好茶,必須先有優質的茶園。他按照生態茶園的理念,精心打理自家和親戚的茶園,並新開墾土地種植奶白茶等優質茶苗。“雞鴨鵝充當病虫‘管理員’,畜禽糞便替代化肥,我敢打包票,這樣精管出來的茶園,完全做到了全生態。”提起生態茶園,張軍驕傲地說。
雞鴨除草、豬糞養魚、稻谷誘草,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實則蘊含著張軍對生態茶園的深刻理解。經過6年 “保姆式”呵護,茶園終於吐露新芽,以純潔的姿態回報這位重逢的“故人”。
靜心入情 為茶鑄魂
張軍的目標並不僅僅是種出好茶,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的茶葉能夠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張軍說,他的紅茶秘制技術,是遠赴他鄉千裡迢迢拜師又無數次提升修煉而成。“從2018年到現在,前面這兩條溝不知道倒了多少茶葉,都是我做實驗的犧牲品。”張軍指著他倒茶葉的地方向大家介紹,剛轉成全手工制茶時,很多細節都要靠自己慢慢摸索,第一年廢掉的茶葉很多,到后來才慢慢練就了用手就能判斷溫度的能力。
“做茶要靜心,制茶要鑄魂。在這寧靜的山村,常常是一個人拋除雜念,入情三分,秘制到凌晨3點。隻有把情注入茶中,才能泡出茶的靈性。”張軍說,父母居住在榮縣雙古鎮,老婆孩子在樂山,每年長達3個月的做茶季裡,他幾乎每天都待在榮縣,全身心投入到紅茶制作中。除採茶時需要一些幫手外,手工制茶幾乎全靠他一個人。一天最多的時候要連續做茶10多個小時,雖然過程辛苦,但卻樂在其中,他把做茶當成了一種愛好和修身養性的方式。
言傳身教 助力家鄉
有了生態茶園的基礎,差異化精制紅茶就是品牌價值。張軍的紅茶,可以根據客戶喜好量身定制,色澤紅潤,香氣扑鼻,口感醇厚,深受消費者喜愛。他的茶葉在朋友圈中迅速走紅,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每當新茶出爐,他的小院總是熱鬧非凡,來自省內外的朋友紛紛前來品嘗、購買,並親身體驗茶葉的採摘和制作過程。張軍也因此成了雙古茶葉的推廣大使,他的茶葉不僅為家鄉帶來經濟效益,更為雙古茶葉的品牌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張軍制作了200多斤紅茶和少量綠茶,單斤價格600元至1580元不等,在朋友圈裡很快被一搶而空。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在2年之內把一畝茶的綜合產值做到2萬元以上,讓雙古紅茶飄香國內外。
張軍深知,要實現這個目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帶動更多人一起發展,才能讓家鄉的茶葉產業真正興旺起來。於是,他計劃創辦“張軍紅茶工作室”,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向種茶鄉親們傳授手工制作紅茶的技術,讓雙古8萬多畝茶園生產出更多元化的產品,讓更多茶農增收致富。
張軍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退役老兵的創業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堅守、關於匠心、關於責任與擔當的動人篇章,激勵著更多人為夢想而奮斗,為家鄉而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