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接力幫扶 落后小山村走上鄉村振興路
“沙沙沙......”在資陽市樂至縣萬斤溝村,一粒粒金色的麥種從播種機上飛洒進田間,種糧大戶陳仁見駕駛播種機忙碌其間。如今的萬斤溝村,道路平坦寬闊,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們安居樂業,正大步邁向現代化新農村的康庄大道。
“煙草公司派駐的4位書記,讓萬斤溝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因沿山溝而居、出行不便得名的萬斤溝村,如今水、電、氣、網、路全通到每家每戶,道路全部硬化。”村黨支部書記羅正勝感慨萬千,他既是這一變遷的見証者,也是參與者。而這一切,要從8年前說起。
2016年,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資陽市樂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張盛剛成為首任脫貧攻堅駐村干部,派駐至萬斤溝村。
初到之時,望著泥濘的村路與土瓦房的村辦公室,他深感責任重大。駐村期間,他頻繁穿梭於泥濘村道,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積極與政府溝通銜接幫扶政策,並全力向幫扶單位資陽煙草爭取資金用於修路。
萬斤溝村修建村道。資陽市樂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供圖
聽聞村裡要修路,村民們熱情高漲,紛紛主動請纓:“張書記,聽說我們村要修路了,我報名出份力。”
隨后,立項、審批、征地、勘察、設計、招投標、施工等一系列工作有序推進。
在張盛剛的推動下,一條條嶄新的水泥路在萬斤溝村延伸開來,為農戶輸送著致富的養分。
在村兩委的努力下,萬斤溝村修建社道水泥路4.05公裡、生產作業道3.68公裡,為91戶貧困戶和44戶非貧困戶修建了入戶路、入院路和入戶小板路,村辦公室、農家小院與廣袤田園被新建道路緊密相連,交通的便捷極大提升了村民生產經營效率、辦事效率,也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2018年,楊軍接力張盛剛,投身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干淨寬闊的村道,觸摸著嶄新的辦公樓,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
“路通了,經濟作物能運出去了。”楊軍與村兩委干部深入田間、集市調研,最終選定市場前景廣闊的耙耙柑和愛媛作為集體經濟作物重點發展。
在幫扶單位支持下,他們爭取資金以集體經濟形式承包470畝土地種植。村民們由此獲得新工作崗位與收入來源,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然而,新問題隨之而來,村民物質生活改善了,但生活習慣卻依舊落后。
楊軍在超市購物時受積分兌換啟發,在村辦公室樓下開設“幸福超市”。
萬斤溝村村民在幸福超市開展積分換購活動。資陽市樂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供圖
“這個超市不賣東西,隻換東西,你們每天打掃庭院、馬路、參與公共服務等,都能獲得積分,用積分就能換超市裡的東西。”這一積分制度迅速傳開,村民們紛紛踴躍參與庭院、馬路、公共設施打掃,尊老愛幼、互幫互助之風盛行,成為村裡一道亮麗風景。
2021年,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際,袁剛接過鄉村振興駐村接力棒。初到村上,他目睹干淨整潔、路燈林立的村道以及洋溢幸福的村民,由衷感嘆鄉村之巨變。
駐村期間,他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扎實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當發現村民夜晚娛樂方式單一,除看電視、玩手機就是“壓馬路”時,他意識到村民精神生活的匱乏,遂將此作為工作重點。
在幫扶單位支持下,爭取“幸福資金”修建“百姓大舞台”,採購便攜式“廣場舞”音響設備,幫扶單位還捐贈圖書建立農民夜校圖書館,村民精神生活從此豐富多彩。
萬斤溝村村民開展文娛活動。資陽市樂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供圖
2023年,國家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守牢糧食安全底線。蔣榮華作為樂至縣煙草專賣局駐村第四代“傳人”來到萬斤溝村。
當時,雖有集體經濟作物,但因青壯年外出務工,大片基本農田撂荒。正當蔣榮華為撂荒地治理發愁時,村民陳仁見因外出務工困難有回鄉創業想法前來咨詢。
此后,蔣榮華與陳仁見奔走於田間地頭、村民家中與政府辦公室,幫其尋找承包土地、辦理轉包事宜、了解政策。
在蔣榮華助力下,陳仁見承包660畝土地,爭取種糧政策,種植水稻和小麥。
蔣榮華還引入現代農業管理模式,與無人機灌溉團隊合作,通過建模,原本需20余人幾天完成的工作,無人機一天即可完成。播種、施肥、收割皆由機械作業,萬斤溝村邁入現代農業行列。
陳仁見與無人機團隊准備撒肥工作。資陽市樂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供圖
陳仁見承包土地一年產糧900噸、產值約200萬元,為60余名村民創造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增加1萬元左右。
陳仁見的成功吸引更多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已有5人在蔣榮華幫助下回村承包土地種糧,他們對運用現代化技術種植滿懷信心。
四代書記,一脈相承,他們用智慧與汗水澆灌著萬斤溝村這片土地,讓曾經貧困落后的小山村,逐步蛻變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繼續書寫著濃墨重彩的華麗篇章。(方禧貝、駱浩宇、王娟、楊喜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