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國航展上,讓世界認識“青羊研”“青羊造”

2024年11月12日15:57 |
小字號

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航展在珠海開幕。與往屆航展稍有不同的是,本屆航展的11號場館多了一張“新面孔”——佔地面積210平方米的四川航空航天· 青羊航空新城展廳。

210平方米的面積不算大,但對青羊區而言,這次世界級航展上的首秀格外重要。展廳裡,青羊區組織的38家航空企業佼佼者集體亮相,集中展示“青羊研”“青羊造”的深厚實力,以期吸引世界的目光。

以中國航展為媒介,青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航空產業積澱將集中展示﹔以航空產業為牽引,一座驅動未來、面向世界的青羊航空新城已強勢崛起。

一次航展 青羊准備充分 企業蓄勢待發

青羊為什麼要大費周折地組織30余家本土企業奔赴珠海,參加這場藍天盛會?這背后,有著深層次的考量。

四川航空航天· 青羊航空新城展廳。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四川航空航天· 青羊航空新城展廳。

從企業的層面看,這是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共贏未來的一次良機。企業發展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國家戰略,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方針。而中國航展,就是企業了解市場需求的一大舞台。在這個大舞台上,既能讓企業去洽談合作,也能對外展示“青羊智造”的良好形象,實現政企之間的雙贏。

從青羊的層面看,這是對全區航空產業發展的一次集中審視和再度思考,跳出四川看青羊。經過多年發展,青羊航空產業已經聚集了大批優質企業,取得了一定發展成績。但跟國內的西安、沈陽、南昌等航空產業發達區域相比,青羊航空產業優勢在哪?有何不足?如何提升?這些問題,都需要走出去,去交流、去比較、去學習、去成長,在走出去中重新審視青羊、推動發展。

經綜合考量,在有限的航展時間裡,青羊把舞台交給企業、把時間留給企業。

青羊航空新城。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青羊航空新城。

此次中國航展,四川航空航天· 青羊航空新城展廳面積210平方米,面積雖不大卻含金量十足。航展上,WP-120A型航空渦噴發動機、單余度飛控計算機、PAL300A輕型無人機機載相控陣衛星通信終端、耐高溫聚酰亞胺材料(YS15)技術、“文鰩”eVTOL等重磅產品將集中亮相。這些代表青羊新質生產力的高科技產品,既有彰顯國家實力的“國之重器”,又不乏冉冉升起的“業界新秀”。

政府誠意滿滿,企業期待已久。成都中遠創視科技有限公司將研發團隊集體帶到航展,讓團隊認識更多行業精英﹔四川巽飛航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提前2個月就緊鑼密鼓開展測試,力求呈現出“文鰩”eVTOL最好的發布效果,讓世界認識“青羊研”“青羊造”﹔成都凱迪飛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把“拳頭產品”——最新一代的航空總線通信子卡帶到航展,在展示產品的同時樹立形象、謀求發展……

青羊展廳內的集成電路版。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青羊展廳內的集成電路版。

中國航展,青羊准備充分、企業蓄勢待發。“相信在航展上,我們一定能夠結交新朋友、獲得新訂單。”首次參加航展的成都智明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崇剛滿懷期待地說。

一個產業 航空正加速集聚成勢加速騰飛

站在青羊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耳畔不時傳來飛機起飛時的轟鳴聲。

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顧名思義,這裡主要發展航空產業。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區,青羊區大手筆規劃了這個佔地4800畝的航空智能制造產業園區。自2022年以來,在繞城高速以內,青羊逐步逆向調增工業用地942畝,出讓工業土地近600畝,滿足航空企業發展用地需求。

青羊區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青羊區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

高水平規劃、大手筆調規,背后彰顯的是青羊區對航空這一主導產業的高度重視。來自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的統計顯示,2022年成都市航空制造產業規模首次破千億。作為成都最大的航空產業集群,2022年青羊航空產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市航空產業規模的60%,佔全省航空與燃機產業規模的35%﹔截至去年,青羊航空新城的航空產業佔市場規模三分之二以上 。

發展航空主導產業,青羊優勢何在?132廠,便是其中之一。時光回溯到1958年,132廠在黃田壩(現青羊區黃田壩街道)建廠,開啟了與青羊共生共榮的發展篇章,青羊從此有了航空基因。此后60多年來,這裡逐步形成了以132廠、611所、161、成飛民機等為鎮園之寶,愛科特、智明達等航空產業上下游企業集群化發展模式,青羊區逐漸成為全市航空產業核心區、國內重要的航空整機產業基地、國際民機大部件研制生產基地。有業內人士認為,青羊區同時擁有主機所、主機廠,同時具備自主研發、生產交付能力的優勢,在全國范圍內並不多見。

航空鏈主企業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上海交通大學空天未來技術研究中心,今年剛落戶到611·青羊飛行器設計創新協同中心。該中心新技術部副部長李婷認為,在這裡能夠面對面、高效便捷地直接跟鏈主企業溝通, 跟進市場需求、追蹤前沿動態,先發優勢明顯。

航空新城一隅。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航空新城一隅。

優勢不止於此。諸多利好政策的疊加、重磅機構的落戶,讓青羊區發展航空產業的動能更充足、勢頭更強勁。

去年11月,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推進暨航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大會舉行,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正式在青羊揭牌。該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和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的重要舉措,將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頂級科創資源的“激活”,航空產業發展潛力將呈指數級釋放,做到了“一子落而全盤活”。

同樣令人振奮的是,《成都市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了航空產業發展“一核、一極、多點”的總體布局結構。而其中的“一核”,指的正是青羊航空新城,青羊也因此按下了航空產業高速發展與產城融合發展的快進鍵。

一座新城 這裡既是產業園也是宜居地

沿著光華大道或日月大道到一路向西,出西三環后,寬闊的道路兩旁,不時會出現“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的logo及大字立牌。這片青羊最西邊的土地,已成為青羊區航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宜居宜業的現代新城。

“人文青羊·航空新城”,這是對青羊區歷史脈絡和未來發展的高度概括和精准定位。如果說“太陽神鳥在這裡展翅飛翔”的金沙遺址以及“二十裡中香不斷”的浣花溪、青羊宮等景點,象征著充滿底蘊的“人文青羊”﹔那麼以西三環為界,三環外的42平方公裡土地則代表著青羊的“航空新城”,肩負著都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一邊是高精尖產業,一邊是城市煙火氣﹔一邊是忙碌的車間,一邊是潮流演唱會﹔一邊是城市車流,一邊是潺潺流水……“航空新城”到底是一個產業園區,還是一座宜居城區?在青羊區,這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產城融合的“既要也要”。

青羊展廳內的WP-120A型航空渦噴發動機。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青羊展廳內的WP-120A型航空渦噴發動機。

航空新城,首先是產業發展新高地。圍繞“做強千億產值航空旗艦企業、培育千億產業生態、建設千萬平方米高品質載體、引育千家航空科技企業”這一建設目標,青羊區與鏈主企業共同規劃航空國創中心產業園、航空智能制造產業園、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智能無人產業園、611·青羊飛行器設計產業園5個航空特色園區,立足園區“主戰場”,筑牢發展“硬支撐”。 2023年,青羊航空新城企業總營業收入1720.7億元﹔已集聚市場主體2.61萬家,其中航空重點配套企業181家、高新技術企業212家。

航空新城,也可以是詩意生活的棲居地。在這裡,已建成的地鐵4號、9號線、有軌電車蓉2號線與在建或即將開通的13號線、27號線多條軌道交通交匯,組成交通出行的骨架﹔在這裡,先后建成62所學校、5家醫院、19個社區服務中心,並聚集起青羊萬達廣場、鵬瑞利青羊廣場、馬廠壩龍湖天街購物中心(已簽約)等多個商圈,充分滿足居民衣食住行、教育醫療、游樂購物全方位需求﹔在這裡,清水河公園、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環城生態區青羊段以及隨處可見的口袋花園,讓居民享受公園城市的幸福……

青羊很“古老”,從古蜀都邑的金沙遺址、“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的青羊宮,到“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的摩訶池、讓詩聖杜甫倍感愜意寫下“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詩句的草堂,這裡悠久的歷史文化可見一斑。

青羊很“現代”,有“成都的心臟”之稱的天府廣場坐落於此, “文明大觀,傳而有成”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游人如織,近200家航空重點配套企業蒸蒸日上,處處高樓林立、川流不息的場景讓人感受一城繁華……

在青羊,古老與現代相映,歷史與未來交融。跨越千年已別開天地,青羊走向未來的腳步正在繼續。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