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AI時代,外語學科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2024年11月11日09:2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AI時代,外語學科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在人工智能發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外語類專業面臨著諸多挑戰,有的高校直接停招了本科生或碩士生。今年5月,濟南大學官網發布《2023年專業調整情況》,稱該校於2023年停招了朝鮮語、德語等9個本科專業﹔7月,北京語言大學宣布取消了俄語筆譯、日語筆譯、德語筆譯等7個專業的2025年碩士招生。

  此前,據麥可思研究數據統計,教育部2018年至2022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5年間撤銷本科外語類專業的院校至少有101所。

  外語學科正在發生什麼變化?外語專業畢業生何去何從?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前往上海多所綜合性高校的外語學院採訪。

  為了增強外語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近年來,不少高校外語學院精心打造了融合式專業,將外語與計算機科學、商務財經、國際商務等新興領域結合,讓學生不但可以在“其他學院”找專業,也可以在自己學院獲得多學科的“外語+”交叉培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了解到,這些高校的外語專業正通過跨學科教育、科技融合、增加實戰型課程來應對變化。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尚必武說,學校外語專業的本科生還要學習“語言病理學”課程,這門課涉及語言學、心理學、醫學、神經科學等多個學科。“因為,人到了大約60歲以后,語言能力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退化,講不清楚、詞不達意。通過我們語料庫、語言技術的工作,可以有效預防和診斷,及時加以干預。”尚必武說。

  “可以進行交叉學科的學習”是上海交大外國語學院的一大優勢,尚必武介紹,這使得外語專業學生可以成為“文理混搭”的復合型人才,“外語能成為任何一個學科的翅膀,讓學生飛得更高”。

  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也在語言研究上另辟蹊徑,組建了一個“心理語言學”團隊,利用核磁共振、腦認知等技術來分析語言行為和經濟行為。“另外,無論英語還是日語,都會和財經專業進行交叉,賦能外語專業。”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趙珂說。

  她介紹,上海財大早在2012年就停招英語專業、增設商務英語專業。外國語學院還與德國SAP公司共同成立了“上財-SAP聯合研究中心”,開發一系列校企共建的課程,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深入研究企業語言戰略及跨文化管理。接下來,上海財大外國語學院還將建立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的語言技術模塊,引進相關語言技術老師,把Python、語料庫等課程融入教學。

  “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在算法上同人工智能競爭,而是要發揮我們外語人得天獨厚、無法替代的特長。”尚必武說,人工智能時代,可以把基礎工作交給AI,但“譯后處理”、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等工作還是要交給HI(Human Intelligence)。“外語學科轉型是AI時代下的必然趨勢。但外語人的使命仍然沒變,一代又一代的外語人是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發出‘中國聲音’的重要力量。”

  國際外語人才培養的重視與努力,也在多所高校的學科特色轉型中得到了鮮明體現。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職業發展平台。如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的同學能學習跨境電商、品牌管理、新媒體運營等相關課程。該學院院長張蔚磊介紹,學院今年還新設了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學校給所有學生免費開設了微專業,學生可以選擇國際經貿、國際金融等,培養學科交叉能力。”張蔚磊介紹,下一步學院還將開設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文化傳播類課程。此前,在剛剛結束的首屆地理標志國際傳播短視頻校際聯賽中,該學院的學生用法語和日語創作了以鬆江大米和安吉白茶為主題的短視頻,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

  “未來在人和機器溝通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從社科的角度進行研究的課題,我們語言學的學生都可以提供幫助。”趙珂說,現在很多“人機對話”的場景,看似是AI在與人對話,其背后實際上是很多外語類人才的貢獻,機器與人怎麼聊天、聊成什麼樣、語氣和語境是否符合各國特點等,都是“外語人”的工作,“我們一直覺得,越是人工智能時代,越需要有溫度的溝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實習生 俞佳一)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