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這座古城讓歷史文化可感可知

2024年11月08日07:5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座古城讓歷史文化可感可知

夜幕降臨,建昌古城華燈初上。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向宇 攝

  點位:涼山州西昌市建昌古城

  西昌,古稱邛都,是川滇結合處的重要城市,也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而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建昌古城,更是被譽為西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來,當地堅持把古城保護放在第一位,秉持正確的保護理念,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同時推動古城風貌恢復提升以及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傳承創新之路。

  11月7日,“萬千氣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採訪活動報道組來到建昌古城,在蒙蒙細雨中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聆聽著雨滴落在屋檐上發出的細微聲響,一段跨越古今的故事正在徐徐展開。

  修舊如舊 古城讓歷史看得見

  對游客來說,捧上一杯奶茶,幾步拐進古街巷,與騎車的居民擦肩而過,會是一件無比愜意的事。走進建昌古城,古今的融合恰到好處。“現在的建昌古城,既有煙火氣息,又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機盎然。”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長、研究員馬玉萍說,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她早已爛熟於心。

  建昌古城現存面積約130公頃,是四川現存最完好的一座古老建筑遺址,也是迄今為止四川最大的木質建筑聚居地。古城內至今仍保存著2400多處歷史文物,包括古民居、古石刻、古遺址、古墓群、古岩畫等。一磚一瓦都是歷史,一草一木都有故事,古城遍布的古樹和古井,見証了一段又一段歷史。

  2021年,西昌全面啟動建昌古城保護更新項目,整體推進建昌古城復原建造。到底應該如何下手?馬玉萍打開手機相冊,裡面保留著許多老照片,“先找到古城過去的模樣,然后再動手。”按照文物工程修復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的原則,修繕團隊找到西南地區研究傳統建筑的工匠來實施專家論証方案,又四處搜尋老材料,最大程度還原建昌古城的歷史原貌。

  如今,建昌古城依然保持明代布局,街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徜徉其中,歲月記憶可見可觸,歷史文化可感可知。

  風華再綻 人文氣與煙火氣共融共生

  華燈初上,歷經600余年滄桑的建昌古城在夜幕下逐漸顯露出絢麗輪廓,古時商貿重鎮的歷史風華仿佛重現。漫步其中,仍是明代布局的“九街十八巷”,但場景利用卻跟隨時代不斷變化。

  歷史文化建筑群“鄭家大院”,便是利用院落公共區域打造的一處戶外演藝舞台。

  2024年,建昌古城引入四川洛薩之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歷史原型為基礎,通過劇本編撰、場景設計、舞蹈編排和現代聲光電技術結合,精心打造了“定制劇目+沉浸互動”的劇目《明夢風華·建昌》,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古城的歷史韻味。

  “上新”后的建昌古城,在立足弘揚民俗文化、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為避免“千鎮一面”的窘境,古城針對不同商鋪特點提前規劃匹配合適的商業模式,同時打造了文創市集、精品民宿、非遺手作、風情美食等新興業態和沉浸式文旅體驗場所,不僅豐富了游客的觀賞和體驗選擇,還增強了古城的文化魅力以及游客的互動體驗,讓人文氣與煙火氣在這裡共融共生。

  古朴與時尚、典雅與潮流交織成畫,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2024年春節期間,建昌古城接待游客45.03萬人次﹔“五一”小長假,建昌古城接待游客39.19萬人次,同比增長13.95%﹔暑期和“火把月”活動期間,建昌古城接待游客219.28萬人次,同比增長66.12%﹔國慶假期,建昌古城接待游客84.49萬人次,同比增長92.37%。

  如今,西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更新項目二期工程與一期工程形成聯動效應,不僅實現了古城“展、學、商、娛”融合,還重塑了老城區歷史文化風韻,形成“上有古城、下有邛海”的文旅新格局,真正讓建昌古城成為有故事、有歷史、有傳承、有人氣的親和古城、活態古城。(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子晴)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