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光:古蜀與印加文明互鑒展”在秘魯揭幕
人類文明“和而不同”,在交流互鑒中熠熠生輝。秘魯當地時間11月5日晚,四川盆地的古蜀文明與安第斯山脈的印加文明,跨越山海進行了一次“握手”——“太陽之光:古蜀與印加文明互鑒展”在秘魯印加博物館揭幕。
來自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16件(套)代表性文物復制品、3D打印藝術品以及印加博物館館藏的7件(套)精美器物相映生輝,共同展示了人類文明的美美與共。
本次展覽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駐秘魯大使館、秘魯文化部、庫斯科大區政府指導,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四川省文物局、庫斯科國立聖安東尼奧阿巴德大學主辦,將在當地持續展出至11月20日。
16件精美展品共奏古蜀華章
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神秘肅穆、太陽神鳥金箔華美精致……在秘魯印加博物館的臨展廳,來自三星堆和金沙的文物復制品,展示著古蜀文明的神秘魅力。2024年1月,“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揭開印加文明的神秘面紗﹔而古蜀文明來到萬裡之外的秘魯,則讓當地觀眾感受到了東方古老文化的神秘和燦爛。
這是一曲氣勢雄渾的古蜀華章。展覽濃墨重彩呈現了古蜀文明兩大代表性遺址——三星堆和金沙的歷史與發現。兩大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分別是20世紀和21世紀初中國考古極為重大的發現之一。作為中國西南地區迄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先秦時期古城古國都邑性遺址,三星堆出土了青銅神樹、神壇、金杖等稀世珍寶,見証了古蜀先民浪漫的精神世界和強盛實力,堪稱中國甚至世界青銅文明的杰出代表。同樣作為古蜀文明另一處都邑性遺址的金沙,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象牙等精美文物。尤其以太陽神鳥金箔、金面具、金冠帶為代表的文物,不僅一展金沙先民杰出的金器加工工藝,也讓金沙擁有了“金面王國”的美譽。
16件(套)精心挑選的代表性文物復制品、3D打印藝術品,一展古蜀文明的神秘獨特。展覽序章,體量巨大的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和印加博物館的大型厄普壺,呈現出兩地文明的不同氣質,揭開古蜀文明與印加文明的美妙邂逅之旅。展廳裡,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等展品錯落有致,和豐富的圖文資料一起,全面揭示了古蜀文明的價值和特點。
遠隔重洋的古老文明美美與共
值得一提的是,古蜀文明與印加文明相距萬裡,卻奇妙地具有諸多共同特征。“兩者都存在太陽崇拜、重視祭祀、萬物有靈……所以,我們專門以‘崇日禮贊’為主題,讓秘魯觀眾在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感悟不同地域、不同時代背景下,人類對自然、宇宙、生命等共同主題的探索。”展覽中方策展人、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介紹。
展覽中,觀眾可以發現,遠隔重洋的兩處古老文明,原來都存在太陽崇拜。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太陽形器及神壇、神獸上的太陽圖像,都表達了古蜀人對太陽的崇敬。印加人自稱“太陽的后裔”,太陽神是最重要的神靈。展覽圖板展示了印加太陽神形象,以及著名的馬丘比丘遺址的太陽神廟,呈現出兩地太陽崇拜的不同形式。
有意思的是,古蜀文明和印加文明中,祭祀都是人與神、祖先溝通的重要方式。在三星堆祭祀坑和金沙祭祀區,出土了大量與祭祀相關的遺物。在印加人的生活中,祭祀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會舉行各種宗教儀式,將金銀、布匹、動物、糧食等物品獻祭給神祇,祈求賜福消災。此次展覽,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壇形象展示了古蜀先民的祭祀場景,而印加祭祀用石盆同樣是當地先民祭祀的鮮活材料。
展覽上,還可以看到兩地均存在信仰萬物有靈的特點。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象牙、野豬獠牙、鹿角、龜甲,以及銅鳥、銅虎等動物造型的器物。印加文明中也隨處可見美洲豹、羊駝、蛇等各種動物造型。
沉浸式展覽讓觀眾“穿越”古蜀
為了讓展覽好看更好玩,此次展覽尤其注重科技賦能,打造全方位沉浸式觀展體驗。
在展覽序廳,循環播放的“青銅時代的古蜀文化:四川三星堆·金沙”裸眼3D視頻,運用了國際化粒子特效、骨骼綁定等數字化手段,制作全沉浸式的裸眼3D視頻,將三星堆和金沙精選文物串聯成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之旅,為觀眾呈現一個鮮活、立體的古蜀世界。
現場的“再現金沙”沉浸式考古體驗,應用了頭戴式VR技術,重現了古蜀祭祀的恢宏場景。觀眾隻要戴上設備,便能一秒“穿越”至金沙,了解金沙遺址祭祀區從興起、發展、衰落到3000年后考古發掘的全過程。而三星堆“動感堆堆”互動項目,則以數字IP形象“蜀堆堆”為載體,基於單目捕捉技術精准捕捉觀眾的動作和表情,讓觀眾在與“蜀堆堆”的互動中深刻領略三星堆的文物之美和文化內涵。觀眾隻需要站在“蜀堆堆”面前,就能驅動“蜀堆堆”擺出相同姿勢動作。不僅如此,游客還可以與“蜀堆堆”一同挑戰並完成“堆堆舞”。
記者了解到,三星堆、金沙文物以數字化等形式舉行的外展,自2019年起已先后走進墨西哥、摩洛哥、法國、卡塔爾、埃及等國,對外展示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本次在秘魯進行的展覽拓寬了不同文明間對話交流的渠道,展現了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也探索出中華文明對外傳播的有效路徑。
當地時間6日,中秘專家學者還在庫斯科舉辦“古蜀與印加文明國際學術沙龍”,分享雙方最新考古成果和文化遺址保護傳承經驗。
幕后揭秘
遠隔萬水千山 古蜀展品如何順利“跨海”展覽?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斌
來自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古蜀展品,在秘魯印加博物館驚艷亮相,吸引了各界目光。
遠隔萬水千山,來自四川的古蜀展品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這些珍寶如何安全抵達秘魯?記者採訪了相關承辦單位進行揭秘。
讓文物以原貌形態走進秘魯
展覽現場,神聖庄嚴的黃金面具、青銅立人,可愛呆萌的石虎、石蛇,盡管這些文物復制品、3D打印藝術品材質不一,但無不生動展示了古蜀文明的深厚久遠,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
在一件三星堆遺址代表性器物——青銅縱目面具復制品前,不少秘魯游客驚奇地拍照打卡。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這尊文物復制品長1.38米、寬0.85米、高0.66米,是按照文物原件尺寸1︰1復制而來。“我們甚至還復制了青銅器上的斑斑鏽跡,目的就是讓秘魯觀眾能真切感受古老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此次展覽的多件3D打印藝術品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該館科技信息部主任吳彬介紹,此次展覽中可直接應用三維掃描數據成果進行3D打印的僅有銅制、石質類器物,模型打印出來后,再進行后期做舊等工藝處理。而玉石、木質等無法直接打印的器物,則是技術人員使用數控機床進行雕刻及后期加工而成。
吳彬表示,3D打印避免了傳統文物復制需要在文物本體上進行翻模的弊病,降低了文物安全風險,“也讓我們的文物得以以近似原貌的形態走進秘魯,讓世界了解金沙。”
為古蜀展品一路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此次前往秘魯的古蜀展品總重量達243公斤,不僅運輸體量較大,而且因不同展品的材質和尺寸不一,增加了運輸難度。
負責該任務的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周詩瑤介紹,運輸單位與文保單位積極對接,將古蜀展品共分五個空運木箱,一路歷經萬水千山,從北京出發,途經美國洛杉磯,再抵達秘魯庫斯科。
周詩瑤說,因涉及文物復制品運輸,清關、保險成為運輸工作的難點。“我們提前邀請了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出具文物復制品、文物3D打印的証明,前往北京海關報關放行后,才能順利轉運。”不僅如此,秘魯庫斯科的印加博物館還向秘魯海關出具了文物保函,這批古蜀展品才得以順利落地秘魯。
現場特寫
秘魯觀眾看到古蜀展品發出贊嘆——
感受到不同文明的光芒與神奇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斌
在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中,秘魯當地觀眾領略了古蜀與印加兩地先民的非凡智慧和創造力。
展廳內,秘魯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到三星堆神秘的青銅面具、高大的青銅神樹,以及金沙遺址中精美的金器、玉器等文物復制品、3D打印藝術品。“太神奇了!”秘魯庫斯科當地媒體記者保羅看到古蜀器物后非常激動。
在“再現金沙”沉浸式VR參觀體驗中,觀眾通過佩戴VR設備,不僅可以親身體驗古蜀人民的生活場景,還能了解到金沙遺址祭祀區從興起到發掘的全過程。一位秘魯觀眾在體驗后發出贊嘆:“感受到不同文明的光芒與神奇!”
2024年1月10日至4月10日,“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在成都舉辦,秘魯精品文物首次入川。在為期3個月的展期裡,共有超63萬人次觀眾前往觀展,線上線下輻射觀眾2100余萬人次。此次來自四川的古蜀展品遠渡重洋,出現在秘魯,再次加深了彼此友誼。
印加博物館館長莫埃尼爾·茹利尼奧·薩帕塔表示,此次展覽為當地居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了解古蜀文化遺產的窗口,意味著兩個遙遠世界的文化進一步拉近距離。“這樣的交流對話還將繼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