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四川省唯一一家酪蛋白加工廠
倒掉的奶渣“重回”餐桌 變身“金疙瘩”
酥油是高原農牧民生活中的寶中之寶、食品之精華,人們離不開它。但其副產品奶渣,利用率不高。
“過去,牦牛奶提取酥油后剩下的奶渣牧民會少量食用,但大多數會當廢物扔掉。”11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酪蛋白精深加工園區,康巴聖德牦牛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巴聖德公司”)負責人鄭亮笑著說,如今倒掉的奶渣重回了餐桌,“它們現在可不是奶疙瘩,是‘金疙瘩’。”
康巴聖德公司新建的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原來,奶渣在加工和提純后,可轉化為高價值的干酪素生產食用酪蛋白,能廣泛運用到食品飲料、生物制品、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日常喝的奶茶、咖啡、麥片等速溶食品中都需要添加酪蛋白。除了食品行業,它也可以應用於在皮革、乳膠等化工領域。比如說醫用乳膠手套、高端粘合劑等,都需要用到酪蛋白,而且供不應求。”鄭亮稱,目前公司擁有年產800噸酪蛋白生產線一條,乳制品檢測實驗室、廢水處理淨化設施和鍋爐熱力供應設施各一座。
在加工區,隔著生產車間玻璃,記者看到身著無菌服的工人們正忙著把整塊的酪蛋白粉碎和烘干。
身著無菌服的工人們正把整塊的酪蛋白粉碎和烘干。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原來我國酪蛋白生產長期存在“卡脖子”的技術難題,90%依賴進口。2011年,成都市錦江區幫扶工作隊與爐霍縣委、縣政府瞄准當地奶渣資源優勢,啟動酪蛋白生產項目,成立了康巴聖德公司。
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家酪蛋白加工廠,經過幾年的發展,康巴聖德公司的酪蛋白生產規模仍在擴大。2023年,成都錦江區幫扶工作隊投入幫扶資金200萬元,為該公司新建年產3000噸的生產線一條,還引進科技公司,建設爐霍縣牦牛產業集群酪蛋白深加工園區農產品交易中心﹔今年,還將投入400萬元用於酪蛋白新生產線設備定制採購、“智改數轉”設備數字信息系統建設。通過數字信息化建設,該交易中心奶渣收購面將覆蓋甘孜州北路8縣,建成后3年內,預計奶渣收購量可突破2500噸、交易額達1億元以上。
“作為爐霍縣的龍頭企業,這些年,企業有力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爐霍縣常務副縣長李峰說,酪蛋白產業對爐霍縣托底性幫扶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酪蛋白用途展示。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2023年產值達3013萬元,全年累計投入奶渣收購資金2500余萬元,我們能惠及爐霍及周邊道孚、甘孜、新龍、色達的農牧民5000余戶。”鄭亮說,目前產品銷往了浙江、江蘇、河南、廣東等省份,企業會進一步延長酪蛋白產業鏈,帶動農牧民持續增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