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昌:“90后”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金秋時節,微風輕拂。四川省德昌縣草莓種植基地,草莓植株整齊排列,翠綠的葉子向四周舒展,白色的小花如繁星點點,散落在綠葉之間,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是巴洞鎮寬裕村“90后”新農人顧友國的草莓種植基地。
德昌草莓已經開始成熟。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德昌的草莓上市早,從9月初果實就開始成熟,陸續上市,會一直持續到次年4月底。作為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德昌浸潤著清澈的螺髻山泉、擁抱著溫暖的陽光、滋養出健康的食材,四季更迭、物產不斷,這裡全年日照達2360小時,年均氣溫18.1攝氏度,年均相對濕度65%。充足的日照、適宜的溫度、豐沛的降水為德昌農作物生產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已經完成分裝准備發貨的草莓。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巴洞鎮寬裕村位於德昌縣西南,蜿蜒的茨達河緩緩流過,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主要產出水稻、玉米、草莓、葡萄、金桔、核桃等作物。
“我今年種植了50多畝草莓,一年畝產6000斤,售價20-25元左右一斤,按照往年的行情每畝收益大概在3萬元左右。由於我們種植的草莓香甜可口,通過微信、抖音等網絡平台購買草莓的客戶非常多,今年收益預計將比去年更高。”提到自家的草莓,顧友國侃侃而談。
據了解,“90后”新農人顧友國不僅注重育種、分苗、套袋等技術的提升,還積極參與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自家草莓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顧友國注重生態種植,嘗試採用無公害的有機肥料,保護土壤健康,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從而提升草莓的口感、品質和安全性。這不僅符合當前綠色發展的趨勢,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顧友國在精心照料草莓。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顧友國介紹,基地的草莓主要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銷售,在很多商業平台均有銷售,線下產地直發、物流運輸到成都等大中城市銷售。為了保証草莓直發的效率與品質,他雇佣了周邊農戶從事草莓採摘、分揀、包裝等各環節工作,讓農戶在“家門口”多掙一份錢。
近年來,德昌縣涌現出一批熱愛農業、勇於創新的新農人,他們積極借助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探索種植經濟作物的新模式。隨著消費市場對新鮮、高品質水果的需求不斷增加,草莓、金桔等時鮮水果的種植成為了德昌新農人們增收的有效途徑。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新農人如同一股清新的力量,為鄉村帶來蓬勃的生機與希望。(張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