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全面運行,規劃為作物種質資源庫區、畜牧水產區、科普展示區

180多萬份種質資源有了“新家”

2024年11月04日07:3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180多萬份種質資源有了“新家”

  四川是種質資源大省

  ●新收集和征集農作物種質資源9880份,資源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11個畜禽遺傳新資源通過國家鑒定

  ●9個種質資源先后入選全國十大優異種質資源

  全國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

  ●可實現年保存各類種質資源188.4萬份(劑)

  ●其中植物資源52.4萬份、食用菌5萬份、畜禽水產131萬劑

  ●因地制宜布局建設41個種質資源圃,初步建立“一庫多圃”的資源保護體系

  日前,位於天府現代種業園的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正式全面運行。這個目前全國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未來將有上百萬份種質資源在此“安家落戶”。

  四川是種質資源大省。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中,四川新收集和征集農作物種質資源9880份,資源數量居全國第一位﹔11個畜禽遺傳新資源通過國家鑒定,9個種質資源先后入選全國十大優異種質資源。

  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將如何存儲上百萬份資源?正式運行后將為四川的種業振興帶來什麼?

  自動化管理

  3分鐘就能找到八萬分之一

  儲存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的種質資源,是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的核心任務之一。這裡可實現年保存各類種質資源188.4萬份(劑),其中植物資源52.4萬份、食用菌5萬份、畜禽水產131萬劑。

  博易智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責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的建設。該公司總經理蔣文龍介紹,這裡單個庫種質資源存儲量可達到8萬多份。

  如何有效管理如此多的資源?蔣文龍把記者帶到一台機械臂前——隨著機械臂發出持續且有節奏的轉動聲,一瓶瓶用二維碼標記的小麥種子被快速准確地放置在指定位置。

  “一個庫的種質資源存儲量達數萬份,單靠人工來完成入庫登記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需要機械臂的輔助才能精准地掌握每份材料的放置位置,實現入庫出庫自動化。”蔣文龍說,如果一位育種家需要在一個庫中尋找一份資源,機械臂收到電腦數據指令后,僅需 3分鐘就能從庫中找到目標資源並送到育種家手中。

  這段時間,蔣文龍和同事正在進行水稻和小麥種質資源的入庫工作。“待所有指標和數據合格后,我們會逐步將此前收集到的農作物、畜禽、水產、花卉、中藥材和林木資源逐一納入庫中。”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介紹。

  記者了解到,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總體規劃為作物種質資源庫區、畜牧水產區、科普展示區。作物種質資源庫區劃分為實驗區和存儲區,實驗區主要用於存儲前處理、檢測、實驗、信息處理等,存儲區主要用於種質資源保存。畜牧水產區主要用於畜牧水產資源的處理、存儲、實驗。科普展示區由科普展廳、組培室、試管苗庫、無菌室等組成。

  開放使用

  讓優異種質資源“開枝散葉”

  得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全面運行,研究分子育種的四川天豫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胥南飛十分興奮。“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能進能出’的種質資源庫,讓存儲在庫中的優異資源向全國育種家開放使用,從而為推動全國育種事業發展發揮作用。”胥南飛說。

  “儲存資源只是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的一項功能。”楊武雲表示,接下來的工作是對收集儲存的資源進行分析利用,創制出農業產業所需的育種材料,供給育種家使用,讓資源“開枝散葉”,成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種業創新的基礎性平台。

  除了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四川因地制宜布局建設了41個種質資源圃,初步建立“一庫多圃”的資源保護體系。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四川將加快全省特色農林種質資源入庫集中保存,完善“一庫多圃”資源保護體系。依托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加快打造農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平台,建設省級資源鑒定評價中心和一批分中心。此外,還將建立健全“種子銀行”托管、資源共享利用有償使用、校院企地交流合作“三大機制”,提高優異種質資源的利用效率,助力川種振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