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千年土陶“變形記”

人民網 彭茜 趙祖樂
2024年10月31日10:5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秋高氣爽,由十多名清華學子組成的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實踐支隊走進川南小城自貢榮縣。他們來這裡實踐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榮縣土陶創意園。9000多平方米的創意園裡,數千件文創陶制品各具匠心,美觀雅致且充滿意趣。工坊內,工匠們正一絲不苟地進行拉坯、雕刻、上色等工序。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實踐支隊在榮縣土陶創意園參觀。受訪者供圖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實踐支隊在榮縣土陶創意園參觀。受訪者供圖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實踐支隊副支隊長李雅忍不住上手體驗了一番。“我們學校也有陶藝課,老師跟我們講,手工藝要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和當地文化相結合。”李雅說,“我覺得這裡的陶制品就結合得好,用版畫、雕刻、材質拼接等,做了各種各樣的創意和設計。”

利用得天獨厚的陶土資源生產酒壇,榮縣土陶已做成大產業——一舉佔領全國45%的酒壇市場份額,年產值達10億元,全縣超3萬人吃上“土陶飯”。繼2017年獲得“中國西部陶都”的稱號后,2023年10月,榮縣再獲“世界美酒特色產區·中國酒壇之都”稱號。如今,榮縣土陶在酒壇一類的工業陶基礎上不斷開拓,已開發出日用陶、文創陶、出口陶等,土陶產業新動能不斷積蓄。

依托看似不起眼的土陶闖出大名堂,榮縣是如何做到的?

據史料記載,榮縣土陶始於秦漢,盛於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榮縣擁有得天獨厚的陶泥資源,潛在資源量約12.7億噸,其陶制品具有致密度高、透氣性好、耐腐蝕、耐久藏的特點。

“榮縣土陶是‘會呼吸的陶’。”黃斌是榮縣土陶四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陶已有41年。隨著輪盤轉動,陶泥在他巧手的拿捏下瞬息萬變,形狀、層次逐漸顯現。這門手藝,也已在黃氏家族手中傳承300余年。

“為了讓好的產品走得更遠、獲得更多文化附加值,我在傳統工藝上融入畫、刻、雕、塑等手法,造出了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審美功用的新型器皿。”黃斌說。

像黃斌這樣的土陶從業人員,在榮縣共有5000余人。對他們來說,土陶是日復一日簡單的生活,也是一份傾注心血的長久堅守。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榮縣的土陶企業和家庭土陶手工作坊不斷涌現,到2012年,全縣土陶企業和作坊已初具規模。但是,傳統土陶產業高能耗、高污染的先天不足,相對落后的管理和生產方式,讓這一行業很快碰到發展“天花板”。於是,全縣土陶行業統一進行關停、整合和技術改造,陶企隻有全部完成煤改氣綠色化改造后才能繼續生產。

這一壯士斷腕般的“先手棋”,很快讓榮縣嘗到了甜頭——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全面啟動,全國范圍內大量陶企停產、停窯進行煤改氣,因提前完成了綠色化改造,榮縣土陶靠著“時間差”快速搶佔國內市場,當時就搶下全國約20%的酒壇份額。

榮縣土陶企業生產的酒壇。人民網 趙祖樂攝

榮縣土陶企業生產的酒壇。人民網 趙祖樂攝

目前,榮縣已具備工業用酒壇年產量30萬件、酒瓶日產量5萬件的生產能力,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近年來,積極順應市場變化,榮縣也走上了文創陶精品化之路,土陶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之所以要轉型,是出於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榮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虞芳直言,發展文創陶,通過對榮縣歷史文化的挖掘,賦予榮縣土陶文化符號和標簽,可以提升榮縣土陶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是文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體現。

據虞芳介紹,榮縣縣委、縣人民政府於2019年投資建造了集產品研發、教育培訓、展示展銷、交流體驗為一體的土陶創意園,2021年引進著名畫家、陶瓷藝術家劉勇及其團隊入駐園區,開啟了榮縣土陶產業從傳統工業陶向文創陶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還創立了“榮州陶”區域公共品牌。

“我一直很喜歡東坡文化,來到四川后,就在思考如何把東坡文化和‘榮州陶’相融合。”劉勇說,這3年他去了20多次三蘇祠,有時一個人逛,有時跟著旅行團聽講解,有時找館長閑聊,一直在試圖融入到東坡文化中,去尋找東坡文化和“榮州陶”相融合的靈感。“構思大概花了近2個月的時間,以10幅蘇東坡的故事和詩句為藍本,最終創作出‘一澄東坡文人壺’系列‘榮州陶’文創產品。”

劉勇(左)在展示文創陶產品繪畫技法。楊鎧樂攝

劉勇(左)在展示文創陶產品繪畫技法。楊鎧樂攝

這段時間,劉勇的一澄工作室的數十名工匠,正在加緊趕制“一澄東坡文人壺”,近期他們需要交付5000套產品。

目前,一澄工作室已開發出5個代表性的“榮州陶”文創系列:“一澄東坡文人壺”“千裡江山壺”“國寶熊貓壺”“荷花文創壺”“仿古柴燒壺”。今年4月,“一澄東坡文人壺”等5款系列文創陶作品被國家推選為首期首發中華文化數字資產產品在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和美國紐約數字資產交易所同步上市發售,“榮州陶”的“出海”之路正式拓寬。

3年來,制陶非遺傳承人、青年藝術家等陸續入駐土陶創意園,共同助力“榮州陶”的發展。榮縣青年職業畫家丁玉蝶就是其中之一。

走進丁玉蝶的丁己原創藝術工作室可以看到,一排排陶架上陳列著上百個色彩鮮明、形態各異的彩陶,丁玉蝶和工匠師傅、學員們正專注於各自手中的陶器,進行彩繪。蝴蝶、荷花、馬、翠鳥、竹林、白鶴、熊貓……飛禽走獸、花草林木,在一件件陶器上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

“我是土生土長的榮縣人,大學在景德鎮學習陶瓷繪畫,本想著畢業了去北京發展,恰巧有一次回榮縣辦展,發現家鄉正在發展文創陶,很驚喜。”那時,丁玉蝶便萌生了一個想法——將自己所學的陶瓷繪畫與榮縣土陶相結合。在花費2年多的時間,進行不斷嘗試和工藝改進后,丁玉蝶最終以傳統的泥繪和琺琅彩相結合創新出一項新技法。它將刻、堆、釉、深淺浮雕與陶融為一體,其精巧程度最大還原了紙上繪畫的唯美。這種彩陶制品不僅具有觀賞性,也更具實用性。

“這個熊貓也是拿泥來畫的,工筆畫能畫這麼細的常見,但泥繪能畫這麼細的很少。”丁玉蝶一邊介紹,一邊展示著一件繪有熊貓樣式的彩陶。

丁玉蝶正專注於陶器彩繪。楊鎧樂攝

丁玉蝶正專注於陶器彩繪。楊鎧樂攝

精細是彩陶技藝的特點之一。畫師要在一件小小的陶器上繪出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圖案來,必須要將獨特的審美想象與深厚的彩繪功底濃縮進工筆,在流暢地勾勒中把泥料精准落置到陶器上,將動物的絲絲毛發、植物的細小根莖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來。“畫師要很熟練地掌握泥性和泥料,才能夠順暢地在上面絲毛、勾線。”丁玉蝶說。

就在今年9月底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四大名陶(4+N)建水展中,丁玉蝶的參展作品《龍馬》一舉斬獲金獎。“這次獲獎更加堅定了我在陶繪之路上前行的信心和決心,也印証了自己回鄉創業的選擇是正確的。”丁玉蝶坦言,作為一名制陶人,傳承和創新制作工藝,讓這一古老的藝術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榮州陶”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的逐步提升,也讓許多產業投資人看到了轉型升級的可能性。不少做傳統工業土陶的老板都希望能通過文化賦能,給傳統的土陶生意“鍍金”。

貢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宗權就第一時間找到劉勇,與一澄工作室進行合作,后者設計產品、文化賦能,前者進行工業化生產並開拓市場。“這個市場潛力巨大,有待深耕細挖。”龔宗權說。

貢陶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陳列的文創陶產品。人民網 趙祖樂攝

貢陶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陳列的文創陶產品。人民網 趙祖樂攝

為什麼需要工業化量產?榮縣陶產業促進中心主任鄒瑩解釋道,“純手工制作文創陶,制作成本高、工期長導致價格高、產量低,市場推廣難。而選取藝術家在銷售市場受歡迎的款式進行工業批量化生產,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消費群體,有利於拓展市場。”

然而,企業發展意願不強、產業轉型升級投入大、龍頭引領帶動不強等現實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榮縣於近期出台了《榮縣文創陶產業發展扶持十條》,鼓勵支持國內外陶瓷藝術家入駐榮縣。通過引進和培育更多國家級、省級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和工匠等,傳承和創新發展“榮州陶”制作技藝,助力榮縣文創陶產業發展。

“我們還將積極引導縣內有意願的企業開展轉型升級,招引有實力、感興趣的企業加入到‘榮州陶’保護開發中來,並在資金、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培塑龍頭企業,引領文創陶發展,也將加強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同開發‘榮州陶’文創產品。”虞芳期待滿滿,“希望不遠的將來,說起‘陶’,大家不隻會想到中國四大名陶,還會想到我們四川的‘榮州陶’。”

會呼吸、考手藝、善變化,從秦漢走來、在當代傳承、向未來奔去,土生土長的榮縣土陶,正在活力迸發的新時代經歷一場浴火之變。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