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以園區“落子” 抓發展創未來

2024年10月25日16:26 | 來源:川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以園區“落子” 抓發展創未來

   成都將強化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陣地主戰場作用,以園區“一子落”,帶動經濟“全盤活”。

   開展園區優化強承載攻堅、產業集群提能級攻堅、科技創新促轉化攻堅、擴權賦能增活力攻堅、尊商重商優環境攻堅等五大攻堅行動,實現“特色立園、企業滿園”。

  10月24日,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這次大會,既是對全市園區工作的大檢閱、大交流,也是對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總動員、總部署。

  會議前一天,成都公布了最新經濟發展數據:前三季度,成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734.2億元,同比增長5.2%。對比一季度5.0%、上半年4.8%的同比增速,成都經濟在承壓前行中實現反彈。

  立足當下。距離完成年度目標隻剩下不到70天,成都如何繼續保持向上態勢、努力完成年度目標?眺望未來,成都如何更好擔當起國家賦予的“西部經濟中心”的責任和使命?

  當天的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釋放出下一步發展的強烈信號:成都將強化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陣地主戰場作用,以園區“一子落”,帶動經濟“全盤活”。

  四條線路考察全市產業園區“家底”

  當天會議採取了“現場觀摩+工作會議”的形式舉行。上午,成都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分別帶隊,沿東南西北四條線路前往全市部分產業園區,現場觀摩園區建設發展情況,檢驗成都產業園區“家底”。

  這份“家底”究竟如何?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自上世紀90年代初拉開全市園區建設序幕來,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園區先后設立並快速發展。目前成都擁有各級各類產業園區90余個,其中開發區貢獻了全省開發區30%以上的營業收入,40%以上的稅收收入和80%以上的進出口額,充分發揮了排頭兵的作用。

  90余個產業園區中不乏佼佼者。籌建於1988年的成都高新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以全市1.6%的土地面積,撬動了14.5%的GDP,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再看主城區的四川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不僅是成都市主城五區中唯一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園區近3年還連續榮獲“優秀省級高新區”“優秀省級開發區”稱號。

  產業園區的成功背后,有一批“鎮園之寶”助力。當天,北線觀摩組走進了位於成都高新區的“燈塔工廠”,西門子成都工廠。“去年,我們在原三期項目基礎上啟動了四期建設,生產西門子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相關產品。”西門子成都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四期達產后,西門子成都工廠年營收將超80億元,規模將超過德國安貝格工廠,成為西門子全球最大的工業自動化產品生產基地。

  但這份“家底”也有不殷實之處。經過幾十年發展,成都產業園區雖然打下了基礎、做出了成效,但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還存在著園區數量較多、管理范圍交叉、園區定位不清晰、產業特色不鮮明等問題,亟待解決。

  三種視角看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之需

  大會召開前,有這樣一種聲音:成都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強調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后,答案逐漸清晰:

  這是基於對產業園區重要性的認知。園區興則產業興。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園區是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的天然集聚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大會現場,一段8分鐘視頻呈現出不少“他山之石”案例,讓這一共識得以加深。位於廣東的鬆山湖科技園,聚焦了華為南方工廠、華為終端等關鍵項目,成為華為全球重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推動鬆山湖GDP年增長10%以上﹔位於蘇州市的太倉中德合作示范園打造國際化產業生態,陸續推出德企服務專窗等改革舉措,已落戶500余家德企,總投資超過60億美元,成為中德合作典范。

  也是基於對自身發展階段的研判。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中,國家給予了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省委也對成都打造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寄予厚望,要求進一步發揮全省經濟發展“主引擎”“壓艙石”作用。雖然前三季度,成都GDP同比增速實現了反彈,但全市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亟需樹立拼經濟搞建設“關鍵在產業、重點抓園區、最終看質效”的思路。

  更是基於對產業園區發展機遇的把握。今年是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40周年。對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下一步發展,國家明確提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要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前不久召開的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也對深化新區開發區綜合改革作出專門部署,對外釋放了支持園區優化提升的強烈信號。

  “五大攻堅”行動實現“企業滿園”

  為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四鏈”深度融合、競爭能力突出、運行機制高效的現代化產業園區,成都明確了相關路徑:開展園區優化強承載攻堅、產業集群提能級攻堅、科技創新促轉化攻堅、擴權賦能增活力攻堅、尊商重商優環境攻堅等五大攻堅行動,實現“特色立園、企業滿園”。

  盡管成都產業園區數量多,但產值低、能級小的園區亦不在少數。“我們將把原來的90余個各類園區優化至51個,初步形成‘3個國家級園區+22個省級園區+N個市級園區’的產業園區體系,實現全市所有園區管理范圍不再交叉重疊。”成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鋒君提到。

  記者了解到,不同層級的園區,兼顧的產業功能也不同。省級以上開發區將作為發展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主陣地。同時,成都還確定了“N”個以商務商貿、文化旅游、農業等為主導的特色園區,作為產業園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都強調產業園區在主導產業的確立上,必須有顯示度,不可貪多求全。主導產業數量多,可能造成園區與園區之間的重復布局、惡性競爭。比如,當下大熱的低空經濟,目前在成都十多個產業園區均有布局。

  “原則上,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不應超過3個,可根據具體情況動態調整。”成都市委主要負責人認為,對園區主導產業數量的限定,不是為了捆住園區發展的“手腳”,而是幫助園區提高方向感,增加顯示度。

  為提高園區活力,成都還將制定探索將部分市級管理權限依法下放園區。但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不倡導“一刀切”的放,而是要根據園區具體需要,及園區承接能力來確定下放權限。對園區暫無條件承接的權限,將由相關部門組建工作專班,推動市場監管、經信、規自、環保、科技等業務部門聯合入園、長期駐園,變“企業跑腿”為“上門服務”。

  上下同欲助推產業園區“企業滿園”

  記者注意到,當天大會有一個特別的安排,邀請了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等多個省級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並發言。成都此舉,意在表明一種態度:成都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上下同欲,需要上級部門大力支持。

  從省級部門的發言中不難看出,這將是一種齊心協力。

  “國家正在啟動新一輪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修訂工作,這是一次推動全省開發區開園區重組,空間重塑、產業重構、制度重組的重大機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梁武湖表示,將支持成都搶抓政策窗口期,以“立園滿園”行動為引領,優化全市開發區功能和布局。

  “1-9月,成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半年提升了1.5個百分點,為全省工業穩增長起到了較大作用。”省經信廳副廳長張勇表示,省經信廳將全力支持成都推進產業園區升級,爭創國家級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提升成都園區影響力、品牌度。

  科技廳則將從重大科技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台提質擴量、園區產業發展、創新生態構建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科技廳副廳長景世剛特別提到,將聚焦人工智能產業,與成都一道主動謀劃、協調和推動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專利基礎設施項目。

  “成都貢獻了全省46%的服務業增加值,38%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務廳副廳長尹奇志介紹,下一步商務廳將聚焦產業園區主戰場,與成都共同搭建優勢產業外向發展的支撐載體、打造服務業賦能產業園區發展的示范樣板。(川觀新聞記者 李秋怡 蔣君芳 段玉清)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