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資企業在尼泊爾最大電力投資項目開建

BOT模式建梯級水電站

2024年10月25日07:3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BOT模式建梯級水電站

10月22日,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海外投資中心總經理、川投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彬難掩激動:尼泊爾馬楠馬相迪水電站項目開工了!從項目啟動到現在,前后歷時7年。

這也意味著,中資企業在尼泊爾最大的電力投資項目、四川省屬企業首個海外能源投資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賦能當地,為千家萬戶帶去光與熱。

四川水電開發模式首次落地尼泊爾

2017年5月,廖彬隨團隊從加德滿都出發,沿著山路,驅車來到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深處。

他們要考察的是馬相迪河上下游60多公裡的流域范圍。“光在路上就花了10多個小時,越野車壞了3次。”廖彬回憶。路難走,恰恰証明了當地開發水電的資源稟賦——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當時,已有中資企業在馬相迪河下游開發了一座水電站,盡管裝機容量不大,但收益不錯,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這也給項目團隊帶來很大信心。

要建水電站,更要建梯級水電站。馬相迪河干流不長但落差極大,與川投集團投資開發的田灣河梯級水電站具有相似的地理特征。經過前期可行性預研,川投集團決定,在馬相迪河流域自上而下建設首尾相連的馬楠馬相迪、下馬楠馬相迪、上馬相迪-2三級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約6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31億度,總投資約12億美元。

在尼泊爾當地,“流域梯級開發、統籌建設運營”的四川水電開發模式還是頭一回。具體而言,就是在技術上採取“上下游電站相互銜接,清水不下河”方案。

“通過修建引水系統將上游已建水電站發電尾水直接引入下游發電廠房重復用於發電,能夠提高發電用水的利用效率,顯著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廖彬介紹。

據測算,梯級開發模式下,該項目還將增加年均發電量超9000萬度。建成投產后,還可通過梯級水電站聯合調度運行,降低運維成本,保障穩定的電力供應。

積極“走出去”是必然選擇

近年來,四川優質水力資源愈發緊俏。而對於川投集團來說,作為省屬能源最大企業,積極“走出去”,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也是必然選擇。海外投資建設的第一座電站選在尼泊爾,是對項目經濟指標、東道國政治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統籌考慮。

這樣的謹慎,也延續到了項目的前期推進過程中。“在水電開發領域,從啟動到開工用時7年,其實並不快。”廖彬坦言。

2018年正式獲得開發權后,項目並沒有急著動工,為嚴格管控投資風險,川投國際選擇了一條穩健的路——待項目獲得全部商務要件及國內外相關批文、融資關閉后,再開工。

2018年底,馬相迪河流域梯級開發規劃完成,川投國際隨即同尼泊爾電力局啟動購電協議(PPA)談判,用於鎖定採購電量和電價,從而確定投資收益水平。談判斷斷續續進行了兩年多,2021年3月,才正式簽署《馬楠馬相迪水電站購電協議》。

接下來,歷經一年多的艱難談判,項目於2022年底成功簽署中資企業在尼首個項目開發協議(PDA)。此后,項目便駛入了快車道。

“這是首個在尼採用人民幣跨境融資項目。”廖彬介紹,在中尼兩國政府支持下,項目以人民幣貸款進行對外直接投融資,成功獲得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的人民幣貸款。

“中國方案”顯示出競爭力

開工儀式上,川投集團董事長吳曉曦透露,作為中尼電力合作規劃的優先級項目、四川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在尼泊爾馬楠馬相迪水電站項目中,“中國標准、中國技術、中國設備、中國管理”將落地生根。

項目開發採用“建設—經營—移交”特許經營模式(即BOT模式),經營期限為35年(含建設期5年)。截至目前,項目使用的設計院、施工單位、咨詢監理單位等都是中資企業。

“我們將使用全產業鏈模式進行開發,讓來自中國的產能、技術和裝備也能‘跨越’喜馬拉雅,形成新優勢。”廖彬介紹。

“中國方案”已顯示出了競爭力——比如,經過可行性分析后,尼泊爾馬楠馬相迪水電站原定建設的調壓井被取消,在不影響發電能力的情況下,能夠節約800萬美元的建設成本。來自中國的技術,讓這一改動成為可能。

馬相迪河畔,項目建設的戰鼓已正式擂響。下游的下馬楠馬相迪水電站及上馬相迪-2水電站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簽署購電協議,開發進度正在加快。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