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三蘇祠博物館著力保護三蘇遺址遺跡,推動保護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
讓三蘇文化的傳播綿延久遠
地處長江支流——岷江邊上的眉山市,有一座通往中華文化堂奧的古建筑。它,就是著名的眉山三蘇祠。
三蘇祠,坐落於眉山市紗縠行南街,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一門父子三詞客”,三蘇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特別是蘇軾,他一生著述豐贍,流播廣遠,影響至深。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三蘇祠視察時指出:“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証。”
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在眉山蜿蜒前行,古往今來,浸潤無數文人的靈光妙筆,留下不少錦繡文章。記者一路沿著岷江順流而下,來到眉山三蘇祠,感受“一滴水”裡的“太陽之光”。
從故居到祠堂 建筑保護千載不絕
深秋時節的眉山三蘇祠博物館,樹葉金黃,秋水盈盈,紅牆環抱,游客絡繹不絕。人們或徜徉在啟賢堂、來鳳軒、披風榭等標志性古建筑下,或駐足在古井、老樹、匾聯等古遺存前,追尋三蘇足跡。
歷經數百年的風風雨雨,三蘇祠已從最初隻有5畝的中式庭院發展為如今佔地106畝的古典園林。整個景區保存古建筑16處,整體布局呈“三分水,兩分竹,祠在水中央”的特色。其中,祠堂區為三進四合院,主體建筑有饗殿、啟賢堂、來鳳軒,保留了傳統祠堂風貌,是游客拜謁先賢、風追三蘇的核心場所。
2019年9月,考古工作者對三蘇祠博物館展開發掘,首次發現宋代文化遺存。“三蘇祠,是‘三蘇’的老宅,不僅有了可靠的文獻佐証,考古發掘更是有力証據。”眉山三蘇祠博物館資深講解人員徐麗介紹。
在維修三蘇祠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找到刻有字樣、工藝精湛的清代瓦片。此后,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基於清代瓦片樣本,定制40余萬片小青瓦、筒瓦,用於三蘇祠保護維修。“如今,三蘇祠的大門、主殿之上,所用之瓦大多來源於此。”眉山三蘇祠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眉山市通過編制規劃、設立專項資金等措施,保護三蘇遺址遺跡,推動保護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道路。
從“線下”到“雲端”促進文化廣泛傳播
記者在行走採訪的過程中獲悉一則好消息:日前,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四川分賽總決賽上,眉山三蘇祠博物館“三蘇文化大數據庫(一期)建設項目”脫穎而出,在文化旅游賽道斬獲一等獎。
今年6月,三蘇文化大數據庫上線。人們通過線上登錄,可輕鬆獲得與三蘇相關的文獻資料,追尋三蘇足跡。眉山三蘇祠博物館辦公室主任王荷介紹,三蘇文化大數據庫上線僅4個月,訪問量已超366萬人次。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依托三蘇祠建立,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三蘇文化於一體的專題博物館,館內收藏的文物文獻與古建遺跡、園林景觀相映成輝。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副館長黃建介紹,博物館現有藏品4976件(套),包括漢代至近現代見証眉山歷史文化及三蘇文化的各類實物,涵蓋書法繪畫、古籍圖書等10多種門類。其中,代表性藏品有東漢撫琴陶俑、明代八仙過海紋犀牛角杯、明代陳淳草書蘇軾《前赤壁賦》冊頁、明末清初王式《西園雅集圖》卷、清代何紹基書《東坡詞》四條屏等。
為講好三蘇故事,眉山三蘇祠博物館開設常設展覽,包括三蘇故居祠堂文化展、三蘇生平及文學成就展、“中國有三蘇——眉山蘇氏的家國情懷”主題展。
同時,眉山三蘇祠博物館還邀請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莫礪鋒等知名專家學者,開設“東坡論壇”“名人大講堂”“東坡大家講”等三蘇文化主題講座,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
三蘇文化傳播從“線下”到“雲端”。記者了解到,三蘇文化大數據庫不僅收錄三蘇父子的作品11270篇,還有文物、文獻等數據10萬余條,書籍上萬冊。王荷表示,下一步,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將對接國家相關部門,爭取把全國與三蘇文化有關的所有數據納入進來,“讓三蘇文化的傳播綿延久遠。”(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