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山鄉 賦能振興
——雅安市雨城區青江街道張碗村飲水工程建設見聞
張碗村村民查看小番茄長勢
“等管子鋪完通水了,以后就再也不用擔心缺水了。”10月12日上午,雨城區青江街道張碗村,騎著電瓶車出門辦事的村民劉艷霞,在途經路旁一處工地時,習慣性地停下看了看施工進度。“這是我們村的飲水工程項目,和這裡差不多的施工面,在村裡的8個村民小組都有。”
張碗村緊鄰雅上線,村口位於成雅高速雅安北高速出口往碧峰峽150米處,距中心城區約2公裡,由原北郊鎮張碗村和白塔村合並而成。“項目全稱為青江街道張碗村飲水工程,於今年9月17日開工建設。”張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強說,意在徹底解決季節性、間斷性缺水問題,並同步為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為民生 全村納入城市供水范圍
張碗村當前生產生活用水,來自直線距離約8公裡外的碧峰峽鎮福國村——聯平供水站,供水范圍涉及周邊多個行政村,張碗村恰好位於該供水站供水覆蓋范圍的尾端。
前些年,張碗村缺水情況並不明顯。但隨著近年來供水站覆蓋范圍內人口持續增長、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等因素,村裡每年累計缺水天數、連續缺水時間也不斷增加。
“今年表現最為明顯。”王強坦言,尤其是海拔最高的第八、第四兩個村民小組,8月至9月累計缺水天數近20天。“同期內,其余村民小組缺水時間平均也達到10余天。”
為此,青江街道辦、張碗村村“兩委”多方協調,通過消防車運水解了燃眉之急。但受限於通村公路有效寬度和承載能力,隻能使用可裝水3立方米的小型消防車,日最大送水次數超過10趟。
那段時間,家在8組的劉艷霞感受最為真切。“送來的水勉強解決了基本生活用水問題,但洗衣服、洗澡還是隻能到村外親戚朋友家解決,每天往返跑,大熱天非常不方便。”
顯而易見,問題只是得到暫時緩解,但還遠未徹底解決。如何破解?實施工程建設鋪設管網,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最優辦法。
經雨城區青江街道和區級相關部門協力合作,張碗村、金雞關村被納入雨城區北郊片區城市供水管網延伸一期項目,項目總投資450萬元(其中3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150萬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銜接資金)。待建成投用,兩個村的4000余名群眾將全部納入城市供水保障范圍。
抓進度 預計12月初可完工投用
10月19日上午9時許,張碗村村委會,青江街道張碗村飲水工程工作推進會准時召開,村“兩委”、各村民小組組長、駐村工作隊10多人圍坐一起,商討工程建設進展情況。
會議室內,王強起了話頭:“各組施工進展情況不一樣,大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都說出來,村裡好一起找施工方溝通協調。”
“有些施工面管溝深度不夠,以后挖地容易挖到管子。”“有村民希望管子能埋得更快些,要不會影響到復耕復種。”……邊聽邊記,王強也不忘叮囑:“回去后,要繼續給村民做好宣傳工作,確保工程能早些建成投用。”
同時,項目現場各施工面上,也是忙碌如常。
從10月初供水管埋設開始,身懷管道熱熔連接手藝的村民張洪錦,就已在工地忙個不停,每天工錢400元。
熟練的手藝,是他從不缺活干的根本。隻見他先是根據管溝長度量好尺寸,將兩根200毫米直徑的PE管鋸好長短,然后將兩根管道的接頭牢牢固定在熱熔機上。隨著溫度提升,兩根管子接頭部分逐漸加熱融化,待冷卻后取出時已牢牢連接在一起,整個過程用時約20分鐘。
更多負責開挖管溝的村民,則按照不同施工面所在位置,來自不同村民小組。為加快施工進度,施工方採取了聘用工人開挖,以及將工段承包給村民的方式進行。
“按施工難易程度,工錢也有所不同。”施工方項目負責人楊萬鬆介紹,單個人員聘用每天180元至200元,工段承包每米6元至10元不等。王強曾粗略計算,張碗村飲水工程施工中,被聘用本村村民不少於180人。
另一邊,為解決海拔最高8組供水問題設計的增壓泵房,目前也已完成基礎墊層澆筑,進入主體部分施工階段,隻等11月上旬設備到位就能安裝。楊萬鬆表示,包括張碗村在內,整個工程預計將在12月初完工。
助振興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張碗村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村,於2017年“摘掉”窮帽,踏上致富奔康、振興發展大道。
從脫貧到實現可持續增收致富,再到如今的振興發展,張碗村撬動成功的訣竅,正是產業振興。
這份產業由種植蔬菜、水果及生豬養殖構成。其中,生豬養殖已連續多年實現年出欄商品豬3000頭左右,2023年僅此一項就實現產值900余萬元。養雞產業同樣實現連續增長,僅去年已實現年出欄約15000隻,同比2015年增加10000余隻,有效帶動村民實現可持續產業增收致富。
還有實現從無到有的水果產業。
沿脫貧攻堅中新建硬化的通組公路前行,550余畝由六月雪梨、脆紅李組成的經果林,綠意蔥蘢。
“今年雖然受天氣影響有所減產,但六月雪梨畝產量也有1000至1500公斤,脆紅李畝產量也有1500至2000公斤。”張碗村村委會副主任劉學林說,平均售價分別達到5.6元/公斤、4元/公斤。
以中省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為依托,結合本村特色種植養殖產業發展定位,先后建成佔地1000立方米的凍庫、150平方米的初加工車間。與川農大、雅安文旅集團深度合作,實現“校地”“校地企”黨建共建,開發鄉村振興系列研學課程、大學生勞動實踐課程。60畝高標准農田打造完成,將引入社會資金開展糧食作物復合種植。爭取到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成佔地2500平方米的國藥生產車間,並在今年初與四川嘉合三木藥業有限公司簽訂租賃協議,實現村集體年增收7萬元……
“廠房租金收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解決村民季節性就業問題。”劉學林透露,今年僅試運行2個月,就實現每月聘用60位村民入廠上班,月平均收入達到3300元至3600元。“明年加工生產線全開,運行時間將達到6個月,聘用人數肯定還會增加。”
從種植養殖產業,到藥材加工產業,再到嘗試農旅融合,張碗村產業振興的步子越走越大、越走越穩。而如此要做到越走越強,必定需要包括更穩定、充沛水資源的供給。“此次飲水工程的落地,必將進一步夯實張碗村產業發展的底子和底氣,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可靠的水資源保障。”青江街道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主任、張碗村聯系領導曾文俊說。
記者 孫振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