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在蓉發布
十項天問大獎揭曉
首屆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現場
10月18日下午,首屆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在成都科幻館雨果廳舉行。本屆大賽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大賽組委會常務副主席李曉東,世界科幻協會品牌保護委員會委員本·亞諾,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大賽決賽首席評委王紅衛,知名科幻作家、大賽決賽首席評委何夕,“雨果獎”獲得者趙恩哲,《科幻世界》雜志社首任總編輯譚楷,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科普科幻作家吳顯奎,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幻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大賽決賽首席評委吳岩等來自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科幻領域創作者與從業者齊聚成都科幻館,分享熱愛,交流創意。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郫都區委書記辜學斌出席本次活動並致辭。
本次成果發布會主題為“共生紀元·創想無界”,既是對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主題的延續,又強調了科幻的無限可能性和跨界融合的特點,希望推動科幻文化交流和產業發展,強調跨界融合和創新性,鼓勵人們打破界限、拓展思維,共同創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想象力的科幻世界。
十項大獎現場依次揭曉
《流浪地球2》榮獲“最佳科幻影視劇本”
大賽自7月26日向所有華語科幻文學創作者正式發出參賽邀請以來,吸引了全球范圍的優秀華語科幻作品、作者及科幻游戲、動漫、影視等相關從業者報名參賽。征集期間,大賽組委會收到報送參選作品(機構或個人)共計1162部(人)。
最終在現場科幻文學界眾多嘉賓與科幻迷的共同見証下,十項“天問”大獎依次揭曉:
著名科幻作家劉洋憑借小說《井中之城》從本屆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阿來手中接過了“最佳長篇科幻作品”獎﹔2023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獲得者海漄(秦舟)則將“最佳科幻新人作家”獎頒給了“80后”中國作家劉麥加(劉耿歆)﹔而海漄本人也憑借新作《土樓外的春天》獲得“最佳短篇科幻作品”獎﹔另一位去年的雨果獎得主、“最佳職業藝術家”獲獎者趙恩哲則將“最佳科幻漫畫作品”獎頒給了《三體漫畫:第一部》。
此外,“最佳中篇科幻作品”獎由分形橙子(於鯤)的《笛卡爾之妖》獲得﹔年輕科幻作家何山、劉梓恆、龐煜頡、龍騰、任柯曄獲“最佳青少年科幻作家”獎﹔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獲評“最佳科幻文學機構”﹔《王者榮耀·琥珀紀元》獲“最佳科幻游戲劇本”獎﹔《流浪地球2》獲“最佳科幻影視劇本”獎。
本屆大賽特別設立了“天問特別獎”——十年十部最受歡迎翻譯引進作品。該獎項由去年的世界科幻大會會員和今年的“天問會員”共同投票評選,涵蓋了過去10年間在中國出版的全球科幻佳作。澳大利亞作家格雷格·伊根的《格雷格·伊根經典科幻三重奏》、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古恩的《尋獲與失落》等10部作品最終脫穎而出。
《2024中國科幻城市指數報告》發布
成都科幻產業總體發展屬第一梯隊
不同於一般的科幻文學大賽,“天問”擁有強烈的產業導向。這不僅體現在大賽的獎項設置門類齊全,涉及文學作品、影視劇本、游戲漫畫、科幻機構等,便於后續成果轉化,更在於“天問”大賽所鏈接的一系列產業發展峰會、創作沙龍、IP路演、產業對接等活動。
在“天問”大賽成果發布會上,《2024中國科幻城市指數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由中國科幻研究中心、成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深圳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聯合研制。《報告》指出:從區域分布看,科幻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呈現出以京津、成渝、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四大城市群為代表的區域化發展格局﹔從科幻產業總體發展來看,北京、成都、上海、南京、深圳、杭州、重慶、廣州、武漢、長沙位列前十,其中,北京和成都屬第一梯隊﹔從指標維度分析,北京在科幻產業發展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於其他城市,而成都在科幻文化傳播維度上的得分相對較高,這源於成都具有豐富的科幻創作資源和深厚的科幻文化氛圍。
當天,“天問青年科幻作家培訓營”也在現場舉行了揭牌儀式。該培訓營是“天問”華語科幻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作協指導,成都市科幻協會、成都文化品牌促進會承辦。每年天問華語科幻大賽期間在蓉舉辦青年作家的科幻創作培訓,旨在培養全國范圍內選拔推薦的具有創作潛力的青年作家。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正在開啟一扇通往未來的門。在這裡,所有人的“天問”,都像是一顆宇宙中的星辰,照亮著華語科幻文學的未來。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亦錚 攝影 何思田
2024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獲獎名單(部分)
最佳長篇科幻作品 《井中之城》 劉洋
最佳中篇科幻作品 《笛卡爾之妖》 分形橙子(於鯤)
最佳短篇科幻作品 《土樓外的春天》 海漄(秦舟)
最佳科幻影視劇本 《流浪地球2》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