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是如何筑牢防汛安全屏障的?
35次強降雨,降水量較歷史同期最大增幅超5成,鴨子河、湔江來水較往年同期倍增,防汛減災實現了“三零”目標……
今年汛期,德陽什邡市共經歷了35次強降雨天氣,平均累計降水量與歷史同期相比,壩區偏多16%,山區偏多19%,沿山區偏多51%。其中,蓥華大坪工區累計降水1874.9毫米,最大小時雨強101.9毫米。區域內主要河流鴨子河、湔江來水較往年同期倍增。9月30日汛期結束時,全市沒有一人因災死亡、失蹤、重傷,連續11年實現“三零”防汛減災目標。
在汛情災害防御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什邡市是如何筑牢防汛安全屏障的?日前,我們在該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防指”)及市水利局裡,找到了答案。
組織領導有力,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
什邡市位於龍門山脈鹿頭山暴雨區。該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損毀的山區植被,至今還沒有得到完全修復恢復,暴雨時形成的洪水流速快猛,造成的傷害極大。
經排查,目前區域內有山洪災害危險區117處,受威脅群眾達4796人,加之近看來山區康養旅游持續升溫,夏季到山區避暑游客驟增,防汛救災工作任務繁重。
為此,什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減災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不斷健全完善高位推動、聯合值守、領導包保、部門對口等“四項機制”,確保各項防災減災措施有力、有效。
5月1日入汛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5次組織專題會議學習國家、省、市領導重要指示精神,部署全市防汛減災工作﹔市防指指揮長先后37次調度,坐鎮指揮全市防汛減災工作﹔市地災指指揮長先后32次下沉山區3鎮督導復核群眾轉移安置工作,發布暴雨預警后,立即啟動聯合值守、包保下沉、對口下沉機制。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防汛期間,市防指、市地災指開展10部門聯合值守23次,領導包保下沉152人次,13個市級部門對口下沉463人次,扛牢了防汛減災政治責任。
“預”字當頭,緊盯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在防汛工作上,什邡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決防止麻痺思想、僥幸心理,緊盯防汛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預”字當頭、未雨綢繆、多措並舉、抓緊抓實,最大限度減少了災害損失。
入汛前,市防指組織編制了“市、鎮、村、點 ”防汛預案181個。對全市117處山洪災害危險區受威脅戶數人數進行再梳理並及時調整“三個責任人”,開展責任人履職專項培訓2次,覆蓋300余人次﹔開展全市洪澇及地質災害綜合應急演練、水庫應急演練、山洪危險區避險轉移演練等133場。
對涉水在建工地及野游景點等重點點位288處,落實了巡護責任人251人,開展專項集中隱患排查行動4次,嚴格落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三查”機制,累計出動排查力量2452支7412人次,發現並整改隱患問題40個,研判新增1處山洪災害低風險區。
統籌應急搶險預備隊伍20支1200余人,儲備主要應急救援機械裝備125台﹔編制完善了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和多災種疊加應急預案,預案覆蓋率達100%。在儲備砼六面體、鉛絲籠、橡皮艇、棉被、救生圈等防汛物資的基礎上,及時向各重點地區前置救災物資225萬余元,調撥砼六面體、噸袋等搶險物資價值58萬余元。
入汛后,市防指聯合市地災指堅持6大部門每日會商調度機制。汛期累計發布暴雨預警及暴雨預警信號28次,發布山洪、地災和中小河流洪水風險預警52期,發送預警短信147.6萬余條、45.1萬人次,撥打“叫應”語音電話5700余人次。
與此同時,積極發揮科技賦能助力,將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用於防汛減災,使用“電子圍欄”預警技術,對4處重點防溺水區域實時發送提醒短信,累計達14萬余條﹔採用微信朋友圈廣告方式,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
在什邡市承辦的2024年全省山洪災害避險轉移演練觀摩交流會上,什邡的做法得到了省防指有關領導和與會者的高度評價。
監測評估科學,轉移群眾精准及時
什邡提前委托專業技術隊伍,對全市255套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簡易站點、49套自動站點和33套江河重要段視頻監控站點開展維修養護工作,確保了這些防汛“千裡眼”“順風耳”設備運轉正常﹔對21處重點山洪災害危險區開展補充調查和分析評價,摸清了危險區風險底數,科學劃定了危險區人員轉移閾值。
同時,採取長期避讓、臨時投親靠友、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累計轉移山洪災害受威脅群眾1.5萬人次、地質災害受威脅群眾3.4萬人次,未出現因轉移不及時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
針對山區、沿山區農家樂及旅游景區,積極做好游客人數統計和勸返、勸離工作。今年防汛期間,什邡山區、沿山區共接待游客32.7萬人次,留宿人數15萬人次,勸離河道涉水、野外露營游客等1.05萬人次。
據介紹,今年防汛期間,什邡市成功應對緊急工程搶險任務4次,處置較大的群眾險情8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有力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眼下,汛期雖已結束,但‘華西秋雨’尚未停止,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下一步,什邡要不斷完善升級水利基礎設施,在數字技術和科技賦能的助力下,感知風險、興利避害,守護好區域江河湖泊及水庫、山洪溝等安瀾,造福當地40余萬百姓。”什邡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市水利局局長蔣超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