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玉米地裡的“擂台賽”(秋收進行時)

本報記者 黃 超 程 龍
2024年10月11日09: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金秋十月,糧滿大地。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縣,滹沱河蜿蜒向前,秋風吹過玉米地,沙沙作響。

  南崗鎮小客村的種糧大戶祁銀鎖一早就來到田裡,等著從保定趕來的河北農業大學師生。這是農大的一片攻關試驗田。

  “叔,來了啊!”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博士生吳偉遠遠看見祁銀鎖,熱情招呼,“您家玉米收了吧?”

  “早幾天就收了,畝產1200斤,還不賴。”祁銀鎖迎上去,“今天來瞧瞧你們的。”

  今年“三夏”,農大師生與祁銀鎖約定了一場“擂台賽”。

  滹沱河周邊農田多是砂質土壤,保水保肥性差,不利於庄稼高產。農大在這裡設立“百畝攻關試驗集群”,定期採樣做試驗。

  “通俗地說,就像先給土壤‘體檢’,再配‘營養餐’。”帶隊教師薛澄介紹,針對不同土壤的實際情況,通過施用不同類型微生物菌劑,來改良土壤、促進作物生長,進而實現增產。

  與土地打交道30多年,愛動腦筋的祁銀鎖在自家田裡也做起了試驗:一塊地分成兩部分,一邊隻用化肥,另一邊還用了養殖場糞水,“這是摸索出來的土辦法,想試試到底能不能增產。”

  7月的一天,農大師生來到試驗田,測定株高、莖粗以及葉綠素含量。祁銀鎖也興沖沖地跑去看。

  隻見一米見方的土坑裡,教師張猛正帶著幾個學生觀察土壤剖面,“耕層大約有25厘米,往下就是砂土,屬於培肥型中低產田。”

  “俺的地也這樣。水少了,怕旱﹔水多了,肥就沖跑了。”祁銀鎖接過話茬,“你有嘛好法兒?”

  “我們用了秸稈還田、優化施肥的方法,還施了微生物菌劑。”順著張猛手指的方向,幾組地劃分開來,寫著不同菌劑名稱的幾塊標牌立在地頭。

  “俺家地裡也做試驗哩,幫瞧瞧去?”祁銀鎖發出邀請,師生們起了勁,說走就走。

  來到自家的玉米地,祁銀鎖自豪地介紹起他的“土方”。

  “連年直接大量使用糞水,土壤容易鹽漬化,產生病虫害”“微生物菌劑促根增產,還能抗病”“上半年咱試驗田裡的小麥,增產兩成多”……學生們議論開來。

  “可我用這個辦法,效果也不錯。”祁銀鎖說,“你們的菌劑真管用?”

  “叔,從現在起咱打個擂台咋樣?等入秋打玉米看結果。”年輕學生初生牛犢。

  “好,那就比比看!”種糧大戶也不含糊。

  玉米一天天長高,農大師生多次往返學校與試驗田,仔細觀測記錄長勢,取回不同樣品對比分析……祁銀鎖也一直惦記著這場“擂台賽”,經常到田裡察看庄稼長勢。

  轉眼到了秋收,玉米地裡又熱鬧起來,迎來收割前農大師生的最后一次取樣。

  “現場能測出產量嗎?”祁銀鎖鑽進試驗田問道。

  “科學的數據要回實驗室才能分析出來。”教師許華森解釋,“但是,現場可以做一個直觀對比。”

  他從幾塊田裡各掰一些玉米,依次碼放,“這是施用不同類型菌劑的玉米,您看看,有什麼區別?”

  祁銀鎖是個明眼人:自己地裡的比最大的短了兩三厘米。

  “普通的是16行、每行34粒,咱們的是18行、每行38粒。”有學生快速報出結果。

  “這場‘擂台賽’還是大學生贏了!”祁銀鎖豎起大拇指。

  “誰贏不重要,我們就想做個示范。”吳偉一拱手。

  “馬上要種冬小麥,指導指導我成不成?”祁銀鎖說。

  “成啊!”許華森爽快地掏出手機,“留個聯系方式,有啥問題隨時找我。”

  圍攏過來的農民也議論開了,越說越熱鬧。玉米地裡蕩漾著豐收的喜悅。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1日 03 版)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