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婦女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建成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一百零六個
四川:六十余萬婦女實現“不離鄉能增收”
從勾、編、織、繡的婦女特色手工藝品,到活、色、鮮、香的現代農產品……近日,四川省婦女特色產業暨居家靈活就業基地十年成果展在成都開展。琳琅滿目的特色產品,展示了10年來全省廣大婦女用巧手編織夢想,讓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的鮮活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要激勵廣大婦女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自身優勢和積極作用。
省婦聯、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的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項目,10年來已建成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106個,引領特色種養、婦女手工、鄉村旅游、巾幗電商、巾幗家政等婦女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輻射帶動60余萬名婦女實現就業增收。
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模式的四川探索
“通過老師指導,我們可以改進不足,做好這份抱著娃、守著家、掙著錢的工作。”9月上旬,涼山州昭覺縣沐恩邸社區舉行2024涼山彝族刺繡傳承與實踐培訓活動。參加培訓的薇穆嘎扎非遺工坊的彝繡繡娘馬海裡西說,來授課的老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羌織繡傳承人楊華珍。
昭覺縣薇穆嘎扎非遺工坊由“非遺傳承人+公司+繡娘”模式運行,繡娘都是社區易地搬遷婦女。除有固定的彝繡手工工資外,接單多、繡工精湛的繡娘,還可獲得分紅。
跟馬海裡西一樣,楊華珍也是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的受益者。2008年,以助力“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婦女增收為初衷,省婦聯把婦女居家靈活就業作為一項引領災區婦女生產自救、推動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破解農村“三留守”問題的重要舉措,探索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新模式。在當地政府和婦聯組織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下,楊華珍培訓了大批婦女在基地或家裡刺繡,自己致富的同時還帶動上千名婦女就業。
在此基礎上,2014年開始,省婦聯、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項目,每年投資補助資金1000萬元—1500萬元,累計投入資金1.13億元,建成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106個。
實現農村婦女“不離鄉能增收”就業願望
“大家熟練掌握了玩具制作技術,既可以到我們廠區上班,也可以到周邊場鎮近30個門市去生產,還可以帶回家加工。”走進宣漢縣星耀玩具有限公司的廠房,清一色的“娘子軍”正在手工縫制賽事吉祥物、制作玩具熊,負責人張素娟正在向大家講解玩具的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作為四川省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基地,該公司以生產各種填充毛絨玩具、寵物玩具為主,每月要承接東部地區50萬單來料加工,年生產總值達5000萬元以上。公司吸納周邊1000余人就業,其中農村婦女佔98%以上,人均月增收達3500元。女職工楊達碧說:“在家門口工作,公司還免費給我們提供午飯和晚飯,既照顧了老人,每個月還能收入三四千塊錢。”
“真正做到了發展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經濟、帶領一批婦女增收。”省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模式實現了農村婦女“不離鄉能增收”的就業願望,讓農村青壯年婦女留得下、穩得住。項目實施10年間,引領帶動全省分層分級建立省市縣三級農村“婦”字號基地1822個,妥善解決了殘疾婦女、易地搬遷安置婦女等的就業難題﹔全省超過360萬名婦女通過基地獲得就業指導,60余萬名婦女依托“婦”字號基地實現就業增收。據測算,近一半婦女年增收可達5000元至3萬元。
引領四川婦女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這礦泉水喝起來不錯。瓶蓋設計好,開啟方便。”在四川省婦女特色產業暨居家靈活就業基地十年成果展上,觀展市民對產自甘孜州海拔3600米高原的礦泉水贊不絕口。這款特別設計的礦泉水,來自甘孜州卓瑪姑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飲用時隻需擰動瓶蓋,蓋子裡的野生蜂蜜就會流動到瓶中,蜂蜜添加量還可自行控制。
公司創始人是藏族姑娘達哇卓瑪。達哇卓瑪從成都返回甘孜創業,帶動家鄉婦女靈活就業致富。
10年來,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成為有效載體,培育了一大批鄉村女能人,走出了一條以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婦女精准脫貧、增收致富的新路。
樂山馬邊花間刺繡專業合作社建有集設計、制作、展銷、網絡直播帶貨等為一體的彝繡綜合服務中心1個,在15個鄉鎮全覆蓋開設培訓班,累計培訓繡娘超3.5萬人次﹔176名優秀繡娘自主發展實體銷售和直播帶貨,人均年收入超20萬元。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恆德社區的市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圍繞家政服務、電商、手工刺繡、養老護理等方面開展技能培訓,年培訓婦女1200人次,年人均預計增收1.5萬元至2萬元。
省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項目實施十年的成果基礎上,四川省婦女特色產業暨居家靈活就業基地將繼續匯聚巾幗力量,結合並深化巾幗建功系列活動,共同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婦女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