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東部新區:夯實法治之基 描繪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2024年10月02日12:4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功能顯著增強、經濟量質齊升快速起勢、新區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自2020年4月28日成立以來,成都東部新區走過了“白紙畫圖平地立城、蹄疾步穩乘勢發展”的不平凡之路,可謂一年一個台階,一年一番變化。

10月1日,成都東部新區迎來了新的歷史節點,《成都東部新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條例》以立法的形式,總結改革創新成果,完善制度設計,理順管理機制,充分放權賦能,為新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對外開放 建設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

9月20日18時20分,由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3U6874航班順利抵達成都,其中有8名旅客走下飛機后,省略了繁瑣的中轉手續和提取托運行李的過程,輕鬆地走過了多流程一體化智能通道,無縫銜接地繼續踏上自己的國際旅程。

“通過這個多流程一體化智能通道,可以全程享受‘行李直挂’與‘無感通關’的雙重便利。這樣一來,中轉真的很方便,很高效!”乘坐此次航班的季先生感慨道。

天府機場國內轉國際旅客中轉通道。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供圖

天府機場國內轉國際旅客中轉通道。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供圖

那麼,“無感通關”體驗的背后是什麼?

“‘無感通關’得益於成都海關在全國范圍內首推的‘雙預檢’模式與‘1+1’智慧旅檢系統。”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航空樞紐發展處副主管劉湘介紹,“雙預檢”模式將機檢設備嵌入到了一體化智能通道和托運行李分揀線中,旅客在僅有8.5米長的通道內就能完成多項安全檢查,通行速度比傳統模式快了4倍以上。而“1+1”智慧旅檢系統則是將入境與出境的一體化智能通道、風險攔截通道集於一體,加上行李一次過檢機制,來確保旅客能夠以最快速度完成所有通關流程。

中轉效率是衡量機場樞紐功能的核心指標。今年以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先后開通了“國際轉國際”“國際轉國內”“國內轉國際”通程航班業務,採用了“國際通程航班”監管模式,實現了“一票到底,行李直達”的便捷服務,極大優化了旅客的中轉體驗,使成都成為了國際中轉旅客的理想之選。

成都海關關員正在入境衛生檢疫區引導旅客通行。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供圖

成都海關關員正在入境衛生檢疫區引導旅客通行。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供圖

據悉,截至目前,天府國際機場連接國內航點190個,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61條,投運以來累計接待旅客突破1億人次,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5,國際及地區客流量排名全國第4、中西部第1。今年上半年旅客、貨郵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35%、103%,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步伐加快。

“基於天府國際機場取得的這些成果,此次出台的《條例》明確,省政府及相關機構將全力支持東部新區在簡化通關程序方面先行先試,推動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口岸管理方式的革新,為區域的對外開放提供堅實保障。”劉湘說。

此外,《條例》還賦予了東部新區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使命,這不僅是對其戰略地位的明確,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深遠規劃。《條例》指出,東部新區應當依托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國際鐵路港,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助力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交通門戶、國際消費目的地和國際交往平台。

科技創新 培育現代產業發展新引擎

“肚子稍微鼓一下,我再看一下肝外膽管。”6月28日,在位於東部新區的成都未來醫學城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華西醫院超聲科醫生正在通過遠程智能超聲技術,為成都東部新區第二人民醫院的病人提供視頻會診。

“相比傳統超聲手法要求高、難同步、不實時的問題,遠程智能超聲可以兼容科室已有的超聲影像設備,超聲視頻與操作視頻100%真同步,超聲圖像無任何損失,手按開關一鍵無損傳輸圖像到遠程報告工作站,優於一般工作站。”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遠程超聲項目運營經理游由說,“這樣一來,自三甲醫院的專家就可以為基層患者提供遠程視頻會診,指導當地醫生操作,並給出診療方面的咨詢意見和建議。”

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受訪者供圖

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受訪者供圖

作為四川省天府實驗室體系中以成都東部新區為核心打造的生命健康領域實驗室,自2022年揭牌運行以來,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始終秉持聚焦臨床需求、專注成果轉化,致力於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和科技企業培育“最先一公裡”。

2023年12月16日,由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牽頭建設,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負責運營的先進醫學裝備創新平台在正式啟動,涵蓋遠程智能超聲、肝功能評估系統、物聯網超聲波傳感器等細分領域的8個醫學影像賽道項目簽約入駐,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正式在醫學影像賽道進行布局。

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郭磊攝

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郭磊攝

“自成立以來,我們始終將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作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聚焦做強園區創新轉化、做全加速服務功能配套、做實載體建設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先進醫學裝備創新平台便是其中之一。”據成都未來醫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通過構建設計驗証、檢驗檢測、動物實驗等8大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和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4大科技服務中心,未來醫學城已形成從創新研發到成果應用的全鏈條轉化路徑。

截至目前,未來醫學城已有全球首創基於納米孔傳感器件的藥物檢測系統與試劑盒、國內首個用於器官芯片的生物反應器等代表產品陸續呈現,在研產品共12項,融資4.26億元﹔今年7月,未來醫學城“生物芯片孵化加速園”入選成都市首批次未來產業孵化加速園。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近一年來的發展,目前先進醫學裝備創新平台已經完成整體入駐,展廳已經具備接待能力。“平台有3條生產線已經投產,分別是超聲傳感器生產線、遠程超聲生產線、超聲教學工具生產線。”作為平台的運營方,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副院長劉暢介紹,該平台還是全國醫學裝備協會超聲技術分會唯一一個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基地,其目的在於通過集合醫學、工學、產業化三個方面的專家團隊和人才資源,提升醫學影像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率,賦予其市場價值,讓科技成果實現市場化。

《條例》明確,東部新區應當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校院企地聯合共建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平台。

“通過緊密聯系條例要求,我院將更好地推動遠程智能超聲項目服務於成都東部新區的發展大局。”在劉暢看來,遠程智能超聲技術對於基層的疾病預防和治療具有深遠的意義。東部新區面臨著老齡化加劇和慢性病負擔加重的雙重挑戰,而《條例》的實施將為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的遠程智能超聲項目提供加速融入新區慢病管理項目的契機。

劉暢表示,下一步,天府錦城前沿醫學裝備研究院將緊密圍繞條例的要求和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規劃部署,深化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不斷拓展產品的應用場景,提升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和效率,為新區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體驗﹔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科研項目在新區的產業化進程,培育現代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這將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完善、高效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為東部新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來,成都未來醫學城將圍繞未來醫學探索與創新前沿、醫教研產融合與轉化典范兩大總體定位,加快建設國際特色示范醫療、高精器械及醫藥兩大產業集群,努力構建創新驅動轉化醫學平台,打造全球高能級醫藥健康領域承載地和高水平醫療健康“引領極”。

藍綠交織 打造綠色低碳宜居城市

位於成都市東部新區境內的三岔湖是四川省第二大人工湖泊,水域面積27平方公裡,被譽為“天府明珠”﹔也是成都水域面積最大、環境最優越的核心生態資源,踐行公園城市理念、承載成都東部新區重大功能和特色形象的綠色名片。

自成立以來,成都東部新區堅持立法先行,打通“兩山”轉換新通道,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構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營建“青山綠道藍網”相呼應的城市生態格局,促進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協調統一,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

“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新區高位編制了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共舉的總體規劃,出台了《成都市三岔湖水環境保護條例》,推動打造三岔湖‘水清、岸綠、景美’水環境。”據成都東部新區水務事務監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三岔湖水質長期保持Ⅲ類、部分指標達到了Ⅱ類,10個市控以上水質監測地表水斷面水質總體為“優”,森林覆蓋率超85%,吸引了數量眾多的紅嘴鷗、白鷺等候鳥棲息於此,最多時約有4.5萬余隻。

隨著《條例》的發布施行,也對三岔湖水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條例》明確,東部新區應當創新實施供排淨治一體化改革,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加強沱江、三岔湖、龍泉湖、絳溪河等重要水體保護。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要求,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耗、非常規水源利用等節水型社會建設。

此外,《條例》還明確了,東部新區應當發展綠色建筑,推廣綠色建材和綠色照明,推廣使用清潔能源車輛、節能低碳節水用品和環保再生產品,減少一次性消費品和包裝用材消耗,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機關、綠色社區、綠色家庭。

其實,為了倡導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理念,在《條例》正式施行之前,新區就已經巧妙地結合世園會的盛大氛圍以及街道的創新精神,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有效地提升了公眾對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的認識和參與度,為《條例》的順利施行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9月15日,成都東部新區石盤街道與吉利學院校地合作處、吉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團總支共同攜手開啟了“創意煥新·綠色出行——馬甲再創之旅”,通過校地聯合,進行了一場馬甲創意大碰撞,分享和傳播了綠色出行理念。

在學院的汽車工程實驗實訓中心,老師詳細介紹了學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在創意馬甲工作坊,社區居民和吉利學院藝術設計系的學生們齊聚一堂,共同用畫筆描繪心中的綠色出行理念。在歡聲笑語中,有人描繪出綠色出行的場景,有人巧妙融合了環保標志,有人則是帶入了生活經驗與傳統智慧。

“這次的實地體驗,不僅拉近了居民們和前沿科技的距離,也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踐行綠色出行理念的啟蒙窗戶。”成都東部新區石盤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陳興說,10月7日,還將舉行“世園百花 綠行萬裡——快閃活動”。屆時,市民和游客如果在街頭巷尾偶遇穿著創意馬甲的綠色使者,通過合影發朋友圈等方式,即可在活動當天獲得精美紀念品。此外,還將有“綠行百裡”的兌換活動,隻要有任意APP的100公裡綠色出行記錄,即可前來世園會兌換更多驚喜。

“創意煥新·綠色出行——馬甲再創之旅”活動。趙夏菲攝

“創意煥新·綠色出行——馬甲再創之旅”活動。趙夏菲攝

隨著《條例》的頒布施行,石盤街道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條例》不僅大力推動了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還強調了建設綠色社區的重要性,並在社會治理領域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方針。

“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強化黨建工作在社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陳興表示,石盤街道將通過聚焦治理、促進發展、優化服務,街道將推動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向基層下沉,激發基層治理的內在活力﹔通過構建隊伍、賦予組織能量、建立機制,圍繞村(居)民的實際需求和治理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索社區聯動、村(居)民參與、社會組織合作的多元化資源整合方式。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居民參與程度更高、議事協商能力更強、品牌特征塑造更顯著的高效能治理模式。這將是一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治理需要為驅動,以創新機制為支撐的治理模式,旨在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治理效能的最大化。”聊到未來願景,陳興激動地說。

如今,《條例》的實施不僅為成都東部新區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擴大開放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厚植生態本底提供了堅實支撐。

未來,隨著《條例》的深入推進實施,成都東部新區將持續優化發展布局,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橋頭堡”地位,逐步成為一座創新驅動、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城。(趙祖樂、陳萱)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