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水平打造全國“森林四庫”建設示范省
人民網成都9月25日電 (記者朱虹)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建設“天府森林四庫”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四川將積極推進“三綠”並舉、“四庫”聯動,努力實現“蓄水於山”“搖錢於樹”“藏糧於林”“固碳於木”,高水平打造全國“森林四庫”建設示范省。
堅持“三綠”並舉、“四庫”聯動、“三效”統一
根據《方案》,四川將充分發揮森林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並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著力建設“天府森林水庫”,夯實生態安全根基。
發揮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徑流、改善水質等作用,建設長江黃河上游“綠色天然水塔”,加強森林生態系統建設,鞏固提升森林固土保水能力,實現以林補水、以水養林。
——著力建設“天府森林錢庫”,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立足森林產品變商品、資源變資本、價值變產值,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大力培育木竹加工、林產化工、苗木花卉、生態旅游康養等業態,積極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著力建設“天府森林糧庫”,筑牢糧食安全底線。
圍繞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給體系,因地制宜,注重高質量、突出“森林味”,大力發展經濟林果和林下食物產業,全面提升優質森林食品供給能力。
——著力建設“天府森林碳庫”,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增強森林固碳增匯功能,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和災害防控,減少森林碳損失和碳排放,科學建立林業碳匯交易體系,積極推進森林碳庫價值實現。
到2030年,全省森林面積達到2.65億畝,森林固土能力超過3.5億噸,森林蓄水能力達到1000億立方米﹔“林糧”經營面積達到1億畝,年產“林糧”2000萬噸﹔林業綜合產值達到1萬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超過6000元,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到2.2萬億元﹔森林年碳匯量達到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碳儲量達到10億噸。
立足四大任務,全面提升“四庫”質效
任務一:實施森林生態修復重大工程。
四川將實施長江上游干支流生態修復工程,強化水源涵養林培育和水土保持林保育,到2030年,完成人工造林30萬畝、封山育林200萬畝,實施退化林修復350萬畝。
實施四川盆周山區生態修復工程,到2030年,完成封山育林60萬畝,實施退化林修復120萬畝。
實施國土綠化綜合項目,統籌推進項目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到2030年,完成國土綠化項目營造林200萬畝。
任務二:精准提升森林質量。
全省將加強退化天然林修復,全面提升天然林固土保水、固碳釋氧等功能,到2030年,實施退化天然林修復1000萬畝。
加強人工林改造培育,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到2030年,實施人工純林改造500萬畝、低效竹林改造300萬畝。
加強珍貴大徑級木材培育,著力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珍貴大徑級用材林基地,到2030年,改造培育珍貴大徑級用材林200萬畝。
任務三: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四川省大力發展木竹加工,實施“以竹代塑”行動,到2030年,全省木竹人造板產能達到1000萬立方米,家具產能達到5000萬件(套),竹漿及造紙產能分別達到300萬噸、200萬噸。
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林,發展核桃、油茶、油橄欖、竹筍等特色產業,調整優化杜仲、黃柏、厚朴等木本藥材布局,到2030年,全省木本油料等“林糧”產量超過2000萬噸。
科學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林下食用菌標准化種植,推廣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養殖模式,到2030年,全省林菌規范化種植或者採集面積達到1000萬畝,年產菌類200萬噸以上,建成森林藥材規范化基地200萬畝以上。
實施森林旅游康養提質行動,突出培育大熊貓、大峨眉、大九寨、大香格裡拉、大貢嘎、大蜀道、大竹海等生態旅游品牌,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全省生態旅游康養產值達到3300億元。
推進森林碳庫價值實現,打造一批四川林業碳匯特色品牌,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參與林業碳匯項目建設,到2030年,全省林業碳匯項目包裝規模超過3000萬畝,森林碳庫生態價值轉化體系基本形成。
任務四:著力維護森林生態安全。
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嚴控林地轉為非林地,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齡限制,加強翠雲廊古柏等重點古樹(群)保護。
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實施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出台地方級自然公園管理辦法。
提升森林防災減災能力,常態化推進森林防滅火工作,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社會化防治服務體系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