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古老非遺與青春力量的“雙向奔赴”

人民網 彭茜 趙祖樂
2024年09月15日07:2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9月7日,又一個周末,碩士畢業后來四川成都工作的95后姑娘戈心悅同之前的周末一樣,早早便來到了新金牛公園。這裡,是她上京劇妝造非遺課程的地方。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戲劇、戲曲特別感興趣。7月份看到市非遺保護中心公眾號上有這個課,就定時蹲點,搶了名額。今天是我們的最后一節課,我很期待大家化上全妝、穿上戲服的樣子。”戈心悅說。

繼文化館、老年大學、青年夜校“爆火”后,成都的年輕人又開始涌入非遺課堂。每個周末,他們都會前往這座城市不同區域、場館設置的非遺課堂,“充電”提升、陶冶情操。

羅映在給學員教授戲曲化妝技巧。人民網 趙祖樂攝

羅映在給學員教授戲曲化妝技巧。人民網 趙祖樂攝

打底、打面紅、定妝、畫眉……9月7日上午,戈心悅所報的京劇妝造課堂上坐滿了人,成都市京劇研究院首席化妝師、戲曲頭飾點翠技藝金牛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映正帶領學員完成最后一堂戲曲化妝課。

“來我課上的學員,基本都是90后、00后。經過快2個月的相處,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真心喜歡京劇妝造的,中途沒有一個人放棄,這讓我很感動。”羅映說。

從戲曲化妝到包頭(梳頭),再到穿戲服、戴配飾,2個多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學員們“全副武裝”,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學習成果。

“真的太好看了!”戈心悅感慨地說,“如果有機會,我想深入學習京劇裝扮,不僅是化妝。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我親手裝扮的京劇角色出現在舞台上。”

戈心悅(左)和其他學員一同展示學習成果。陳子黎攝

戈心悅(左)和其他學員一同展示學習成果。陳子黎攝

據了解,今年是成都開設非遺課堂的第2年,在保留去年受年輕人歡迎的蜀派古琴、繩編等課程基礎上,新添了京劇妝造、中醫養生、蜀繡、成都漆藝等課程,從7月開始陸續推出,而每個課程推出后名額幾乎1分鐘就會被搶光。

非遺課堂為何如此受年輕人青睞?

“性價比高!”成都市非遺保護中心相關科室負責人鄭琪玲介紹,非遺課堂的所有課程,包括物料,都是免費的,學員什麼都不用帶。而且,授課老師是專門請來的各類非遺項目傳承人。

在四川省非遺保護中心專家庫專家、成都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彭雲思看來,非遺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能為年輕人帶來新鮮體驗、創意靈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本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非遺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增強大家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引來了年輕人,如何留住年輕人,讓非遺課堂實現“長紅”?成都市非遺保護中心和非遺傳承人們認為,關鍵在於培養學員的長期興趣。為此,從課程內容的策劃到授課方式的創新,他們進行了很多嘗試。

學員們在練習蜀派古琴彈奏技法。實習生 陳萱攝

學員們在練習蜀派古琴彈奏技法。實習生 陳萱攝

“傳統古琴曲目,雖然高雅,但是比較抽象,大家的接受程度很低。”魏玉平是成都古琴文化學會副會長、青羊區蜀派古琴非遺傳承人,第2次參與非遺課堂的她,和鄭琪玲商量后,決定在常規的古琴教學內容之外,融入《滄海一聲笑》《上春山》《臥龍吟》等大眾熟悉且容易上手的曲子。“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學員能夠沉下心學習。”

00后學員蔣悅是一名熱愛音樂的大二學生。她說,最開始自己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才上了幾節課,就愛上了這一古老樂器。

“練琴能讓自己靜下心來,慢慢沉澱,調節情緒,療愈身心。”蔣悅直言,“與其說我學習了古琴,不如說是古琴拯救了浮躁的我。”

為了讓學員有更多機會練習、掌握彈奏技法,培養長期興趣愛好,魏玉平還為大家提供練琴的場地和樂器,並組建了學習交流群,作為線下教學的補充。

“課后想來練琴的話,在網上預約就行,完全是免費的。如果不想來,花幾塊錢就能租一把回家練,不懂的地方還能在線上問老師。”學員呂倩雯說,練琴用的古琴譜是專用的文字譜,過於抽象、繁復,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她就會把練習片段錄下來發給老師,一旦出錯,便會被及時糾正。

在貼近和方便學員的同時,課程的設置也注重與時俱進。鄭琪玲說:“就拿中醫養生來說,‘保溫杯裡泡枸杞’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注重健康、養生,所以我們就增設了這門課。”

“創辦非遺課堂的初衷,就是給非遺傳承人和感興趣的群眾搭建一座‘雙向奔赴’的橋梁。”彭雲思表示,后續,成都市非遺保護中心將不斷優化更新課程內容,滿足不同年齡和興趣群體的需求,使非遺課堂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力。“有學員表示學習了非遺課程之后,自己想要在這條道路上繼續發展,未來可能會考慮以非遺創業,這正是我們希望實現的效果。”

據統計,截至2024年8月,成都市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5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7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8個。為了讓非遺之美融入市民生活,實現古老非遺與青春力量的“雙向奔赴”,除了非遺課堂,近年來,成都市非遺保護中心還開展了“一起向未來”成都非遺進校園、“非遺少年行”研學、“成都手作”非遺體驗等多項活動。

“希望有更多青春力量加入非遺‘年輕化’行列,讓傳統工藝與當代年輕人碰撞出新的火花,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生機!”彭雲思期待滿滿。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