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路星光 “蓉”光閃耀
書畫作品墨韻靈動,文創設計創意十足,朗誦表演直抵人心……9月9日至11日,“蓉光閃耀·成就夢想”成都市第四屆殘疾人文化藝術周活動在成都市簡陽大劇院開展,近500件殘疾人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藝術盛宴。
近年來,為推動殘疾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讓殘疾人生活更有質感和溫度,成都市大力踐行殘疾人工作“136”發展思路,以“成就夢想”殘疾人特殊藝術發展項目和“美麗工坊”殘疾人就業增收項目為重點和引擎,大力實施殘疾人文化提質增效行動,深入推動殘疾人文化跨界融合、多元發展。同時,成都還打造多樣化的殘疾人文化新空間,推動文化惠殘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實施,創塑具有濃郁成都特色的殘疾人文化“成都模式”,讓殘疾人特殊藝術及文化成為城市美學的一部分,成為塑造城市品格、提升城市溫度的重要支撐之一。
殘疾人文創展上的美術作品。成都市殘聯供圖
近500件作品參展
創意無界,殘疾人用熱愛點亮城市之光
走進簡陽大劇院,藝術和生活交織於此。
繡著世園會圖標和吉祥物的衍紙畫、用面塑捏成的川劇人物、用竹條編織的手提袋,蜀繡上芙蓉雙魚活靈活現、掐絲琺琅畫上熊貓噴火憨態可掬……各個區(市)縣殘疾人朋友親手打造的作品富有鮮活生命力,展示出他們的靈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一幅主題為“建國75周年”的蜀繡作品獲得一等獎。“這幅作品採用的是傳統蜀繡技法,融入了現代藝術風格,構圖有新意,畫面歸納很干淨,紅色背景漂亮,極具表現力。”本屆殘疾人藝術周評委之一——成都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成都民盟書畫院副院長趙彌評價,“看得出來殘疾人朋友花了很多心血,在技術和創意上都很出眾。”
漫步隔壁的書畫回廊,殘疾人朋友們關於大好河山和家國情懷的記憶一一呈現。41幅書法作品,或剛勁有力,或洒脫俊逸,或清秀雋永,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等書風各有千秋。其中,大邑縣殘疾退役軍人劉德帶來的作品《華岳 黃河》令人印象深刻。
劉德的《華岳 黃河》。成都市殘聯供圖
劉德老先生今年已經81歲高齡,這幅作品是他抱筆而書。“華岳三峰憑欄立,黃河九曲抱關來”,老先生的抱筆書和詩句裡的“抱”字相呼應,展現了寬闊坦蕩的胸懷,頗有題款“君子堂”之風。
殘疾人書法家吳勇口書作品《七律·長征》,同樣給人心靈上的沖擊,飽含家國情懷。
殘疾人朋友筆走龍蛇、揮毫潑墨,展現的是祖國壯美河山,踐行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傳遞的是堅強不屈、積極向上的殘疾人精神。
據悉,本屆殘疾人文化藝術周由成都市殘聯主辦、簡陽市殘聯承辦,征集作品包括文藝表演類、工藝美術類、影視類,一等獎獲獎作品將代表成都市參加10月底開展的四川省第三屆殘疾人文化藝術節。
擦亮殘疾人文化藝術品牌,助力更多人成就夢想。據悉,今年以來,成都市以“成就夢想”殘疾人特殊藝術發展項目為重點,除殘疾人文化藝術周活動外,還成立了“成就夢想”殘健融合藝術團,打造了殘疾人藝術精品節目庫,為講好殘疾人追夢逐夢的自強故事和全社會尊殘扶殘助殘的“成都故事”夯實根基。
打造精品、培育品牌、構建場景
殘疾人文化“成都模式”助力夢想成真
在位於鳳凰湖畔的成都市青白江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有一處古色古香、以蜀繡著稱的美麗工坊——“繡緣紅”。在這裡,古典的屏風、鮮艷的旗袍、淡雅的書畫作品,都藏著蜀繡的影子,這是以國家級殘疾人非遺工匠任曉紅為代表的工匠團隊,帶領殘疾人朋友潛心創作的成果。
不僅如此,青白江區還通過品牌營銷組合,“手藝”變“收益”,“產品”變“商品”,推動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
殘疾人文創展上的工藝展示品。成都市殘聯供圖
“繡緣紅”的發展,只是成都市實施“美麗工坊”殘疾人就業增收項目,推動“文創+就業”融合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成都市大力實施殘疾人文化提質增效行動,以“成就夢想”殘疾人特殊藝術發展項目和“美麗工坊”殘疾人就業增收項目為重點和引擎,有效助力文化惠殘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實施,推動“四個融合”,打造“四個空間”,創塑具有濃郁成都特色的殘疾人文化“成都模式”。
推動“四個融合”,培育殘疾人文化的“成都品牌”。成都大力實施“文化+”計劃,深入推動殘疾人文化和旅游、體育、就業和商業領域的融合。“文化+旅游”方面,為發展無障礙旅游,成都市首次發布無障礙旅游倡議書、無障礙旅游宣言、無障礙旅游專用標識和天府綠道無障礙設計導則﹔“文化+體育”方面,結合大運會等大型賽事,研發公益手作系列文創產品,針對性挖掘適合殘疾人參與、具有成都特色的殘疾人體育項目,推廣開展殘疾人喜聞樂見、兼具康復健身和體育運動功能的項目﹔“文化+就業”方面,大力實施“美麗工坊”殘疾人就業增收項目,打造集藝術賦能、生產展示銷售、直播帶貨及人才培養、辦賽辦展、品牌拓展等功能於一體的成都“美麗工坊”旗艦店,依托各區(市)縣傳統優勢文創手作,因地制宜打造“美麗工坊”生產基地,開設“美麗工坊”連鎖店,開展“美麗工坊·流動集市”系列活動,推動“美麗工坊”殘疾人文創產品精品化發展﹔“文化+商業”方面,開展殘疾人文創集市展銷,加快推動錦江區“星空裡”、青羊區“面包慢點點”、溫江區“衍匠”、青白江“面塑工坊”、龍泉驛區“集美泉”等商業品牌的發展。
打造“四個空間”,構建殘疾人文化的“成都場景”。以殘疾人文化可欣賞、可感知、可參與、可消費、可融合為標准,打造新時代文明空間、生活美學空間、特殊藝術空間、幸福美好空間等多樣化殘疾人文化新空間,落實殘疾人共建共享新時代社會文明發展新成果,開設音樂康復、咖啡烘焙等項目體驗,提供非遺傳承和文創產品的實訓、研發、營銷課程,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融入社會。
在“星空裡”咖啡館共讀詩書,“閱”見美好﹔在都江堰景區來一場無障礙感知行,吹一吹南橋晚風……成都市還常態長效開展殘疾人文化進社區、進家庭“五個一”活動,通過組織殘疾人讀一本書、看一次電影、游一次園、參觀一次展覽、參加一次文化活動,實現文化惠殘工程進入基層、走入人心。
青白江區美麗工坊——“繡緣紅”。成都市殘聯供圖
據悉,今年以來,成都市累計開展殘疾人文化進社區、進家庭“五個一”活動710場,“書香成都”全民閱讀活動226場,“光明影院”無障礙觀影活動105場,公園城市無障礙感知行志願助殘活動116場,殘疾人群眾性文體活動263場,服務2萬余人次。
下一步,成都市將聚焦殘疾人高質量文化生活、高品質文化產品的需求,以殘疾人“文化+”計劃為牽引,實現兩項重點工作、兩個重點工程廣泛覆蓋、穩步提升,不斷構筑殘疾人幸福美好生活新場景,進一步挖掘殘疾人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優勢和潛力,帶動殘疾人成就夢想、精彩綻放。(趙祖樂、實習生劉思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