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眉山市彭山區:活要素 優產業 強治理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助推城鄉融合發展

2024年09月12日18:1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今年上半年,通過豐之華供應鏈管理公司包裝加工柑橘500萬斤、直接銷售集體果園產出柑橘60萬斤,村集體淨利潤超過80萬元。”眉山市彭山區黃豐鎮豐華社區黨委書記張仕雲提到的供應鏈管理公司就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出資成立的集體企業,該企業充分依托地方柑橘產業優勢,建成柑橘產業冷鏈配送和批發市場,實現集體經濟產業項目的規模化經營。

眉山市彭山區以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為抓手,統籌用好中省財政扶持集體經濟項目、宅基地制度改革、“兩權”抵押貸款、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中省改革試驗成果,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不斷破解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難點。

截至2024年7月,全區43個村(含14個涉農社區)集體經濟收益共807萬元,2個村收益超過100萬元。豐華社區獲評四川省十佳產業興旺村,果園村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彭山區獲評四川省農民增收新產業新業態示范縣、全國農業標准化示范縣。

聚焦“人、地、錢”,暢通資源要素

如何有序引導人才到農村、資金到農村,讓農村土地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暢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關鍵要素?彭山區作為全國深化農村改革實驗區,這些問題都在不斷地改革探索中找到了答案。

今年,彭山區在實施村級黨組書記后備力量儲備三年行動工作中,修訂出台《彭山區村干部管理辦法》,健全完善基本報酬、集體經濟創收獎、學歷和技能提升獎勵、養老和醫療保險等19項保障激勵措施,引導100名鄉村產業人才積極競選后備力量。

“我們一體推進實施頭雁選育、綠領工程和校(院)地共建‘三項行動’,除了大力優化政策、培育基層組織帶頭人,近年來還培育了各類農村新型經營主體3780個和新型職業農民260人,引進四川農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省農科院等共建實訓基地6個。”彭山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介紹。

彭山區統一將農村集體產權清產核資明確的“增量資產”“閑置資產”確權給集體經濟組織管理,2023年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的22處不動產、12處小水利等產生“溢價”收益200余萬元。“今年,我們推進建成的中省財政扶持集體經濟項目——產業園區‘工友驛站’,就是利用原閑置村小改建而成,項目由8個村聯合成立的集體經濟公司經營,預計年增收40萬元。”謝家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陳婷說。

近年來,彭山區還通過“四步流轉”機制流轉承包地16.5萬畝,集約化發展高標准農田和現代農業,村集體每年收取土地流轉服務費230余萬元。發揮中省財政扶持村項目杠杆作用,整合涉農專項資金3600余萬元、撬動社會資本3000余萬元發展集體經濟,將集體經濟組織納入農業信貸擔保支持體系、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等,形成多元化的資金支持機制。

著力“面、線、點”,做優產業項目

“這幾年,我們立足地處岷江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晚熟柑橘、水稻、川澤瀉、川芎等優勢產業,全鎮7個村都有特色增收產業。”公義鎮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制發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15種參考模式’,我們結合實際、突出一村一品,逐村研判制定集體經濟‘一村一策’倍增計劃,今年全鎮集體經濟累計收益預計達到200萬元。”

實際上,彭山區早在2021年就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專章納入“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制發15種參考模式的主要考量是引導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向資源發包、資產參股、自主經營等方向聚焦,不斷優化集體經濟結構。在2024年集體經濟倍增計劃中,43個村(含涉農社區)的經營性項目同比增長了33.3%。

在面上鋪開的同時,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原則,指導15個村(含涉農社區)抱團發展,形成特色產業示范帶。將黨建引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納入黨的建設工作“微改革”,出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接項目實施辦法》,在6個具有比較優勢的村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模式新機制,切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黃豐鎮雙塘村以150萬元入股豐華社區集體經濟公司,實現年參股收益10萬元﹔公義鎮新橋村、農樂村、欣榮村盤活6畝宅基地,聯合建設鄉村振興產學研基地,服務農旅融合發展,各村年均增收6萬元﹔鳳鳴街道江漁村通過“集體經濟+國有企業”開展撂荒地整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天府糧倉建設......

“我們以實施中省財政扶持發展集體經濟項目、集體經濟倍增計劃為抓手,以做強產業和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持續用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有效實現形式。”彭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舒蕾說。

突出“質、效、度”,助推鄉村治理

近日,彭山區豐之華供應鏈管理公司向社區黨委報告了近期生產經營情況,並就下半年柑橘批發、冷鏈配送等工作計劃提交社區黨委研究。這裡提到的“報告機制”,源於《彭山區村級組織向村黨組織報告工作實施辦法》的要求,村級組織包含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立的集體企業。

除了報告機制外,彭山區還健全完善了“一肩挑”村黨組織書記監督、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集體經濟創收獎等制度,不斷規范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出台加強黨組織領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十六條措施”,將13個區級部門(單位)的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進行統籌,細化100余條具體措施,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不斷提升集體經濟聯動發展質量。

“我們村地處稻藥現代農業園區,現有高標准農田4500畝,今年就有22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與村集體達成了新一輪農田承包協議,讓農戶、集體和經營主體實現多贏。”公義鎮欣榮村黨委副書記閔錫陽介紹。近年來,彭山區大力引導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嵌入集體經濟發展軌道,通過集體經濟組織搭建倉儲、物流、電商等產銷平台,帶動覆蓋3萬余農戶、2300余個家庭農場發展特色產業,有效延伸了利益聯結成效。

彭山區還全面推行“公積金”“公益金”制度,2023年累計在集體經濟收益中提取220萬元用於再生產轉增資本,提取140萬元用於基礎建設、文化活動、環境治理、惠民補助等公益事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通過黨員領辦特色產業、組織群眾就近務工、統籌農資供應等措施,既促農增收、降本增效,又提高群眾的組織化程度,拓展集體經濟造血反哺的深度,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增強。(張城、唐鑫灝)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